1973年十大召開前,周總理提議他任副主席,毛主席:我堅決同意

2022年07月02日11:39:16 歷史 1879

1973年8月24日,中共十大召開前,1249名來自全國各地的代表齊聚北京期待黨的新指示。

而此刻,黨的第一代領導人卻悄悄進行了「換代」,中央政治局在十大召開前,最重要的任務就是:討論黨的主席和副主席要「花落誰家」。

1973年十大召開前,周總理提議他任副主席,毛主席:我堅決同意 - 天天要聞

主席一職必然要讓最有公信力、最有能力的毛主席來擔任,而副主席交給誰可難壞了中央政治局這幫人。

無奈之下他們找上毛主席,希望主席能夠拿個主意,沒成想主席也想「撂挑子」。

主席上來就問:「主席要讓誰來當?「一句話差點把政治局的同志問懵,主席接下來的一段話才讓他們恍然大悟。

「我和鄧小平同志商量過,如今黨內有些老幹部年紀大了,身體也出現小毛病想退居幕後了。我可以不當這個主席,成立一個中央顧問委員會,我當委員會的顧問主席,到時候既要「顧」也要「問」。」

「毛主席要退居二線?」

1973年十大召開前,周總理提議他任副主席,毛主席:我堅決同意 - 天天要聞

這對中央政治局的同志來說無異于晴天霹靂!當下這個局面,除了毛主席可以出面主持大局,他們想不到第二個最佳人選!

局面僵持了兩分鐘,毛主席率先打破平靜:「我當顧問,你們可能還嫌我煩呢!」

誰知有些同志聽到這句話都快哭了:「我不贊成您的提議!現在國際上很多霸權國家都對我們虎視眈眈,中蘇交惡,中國需要您這位主席。」

主席還沒說話,在場的其他同志心都已經提起來了。

」既然大家對我退居二線意見這麼大,我還是繼續當我的主席,為大家鞠躬盡瘁吧!」

1973年十大召開前,周總理提議他任副主席,毛主席:我堅決同意 - 天天要聞

機靈的同志立刻找回主動權,和主席聊起了副主席的人選。

副主席作為毛主席的左膀右臂,在工作上必須能夠獨擋一面,卻也要能和毛主席「脾氣相合」,這樣才能在必要的時候一個唱紅臉、一個唱白臉

從軍隊選拔副主席

十大前後,中國正是「內憂外患」的時候,高速發展的中國面臨許多困境,老百姓們最擔心的其實就是戰爭問題,建國之後他們終於如願以償過上了安靜、平和的日子。

毛主席也明白,只有百姓安居樂業,國家才能長治久安,要給老百姓安全感,除了讓他們有事可做,最重要的還是在軍事上為他們築起高牆。

所以毛主席提議:「副主席要從軍隊中選出來。」

1973年十大召開前,周總理提議他任副主席,毛主席:我堅決同意 - 天天要聞

這與其他同志的建議幾乎是不謀而合,接着主席又說出了幾個他心目中比較合適的人選,例如深受百姓愛戴的周恩來,以及從軍隊一路刀槍走出來的王洪文、還有年紀略大的康生老先生、以及葉劍英……

問及大家對這些人的看法的時候,這些小同志也沒有藏着掖着,而是單刀直入地告訴主席:「王洪文存在一些爭議,其他的人,都挺合適。」

在大家看來,王洪文雖然身上有戰功、又是農民出身、還當過靠力氣吃飯的工人,但他還是太年輕。

說到這裡,毛主席其實也意識到了一個嚴峻的問題,他提名的這些人有一個明顯的特點:年齡差極大!

周恩來、康生、葉劍英等人都算得上是跟着毛主席從無到有,一拳一腳替新中國在國際上掙得一席之地的老將,而王洪文雖然算得上年少有為,到底年齡上顯得太過稚嫩。

1973年十大召開前,周總理提議他任副主席,毛主席:我堅決同意 - 天天要聞

要說這個提案有什麼美中不足的地方,那就是從大局觀上來看領導層的「年齡層」出現了斷層,中年一代經得起大風大浪的考驗,又有了一定的實戰經驗,是最合適擔當大任的。

毛主席的這個思路,讓在座的人都產生了新的思考,就連周總理都開始思考有沒有更加合適的中年人能夠擔起副主席一職。

思索再三,周總理提出了一個非常有建設性的意見:將李德生納入候選人行列。

李德生當時雖然已經57歲,但也算是「開國大將」,又是軍隊里的中流砥柱,手下將士都對他忠心耿耿。

毛主席聽完周總理的發言之後也連連讚賞:「我非常贊同恩來的建議。」

1973年十大召開前,周總理提議他任副主席,毛主席:我堅決同意 - 天天要聞

李德生也列席了那次討論,聽完周總理的建議後,先是震驚,又是感恩。作為國家的螺絲釘,李德生自認自己沒犯過錯,卻也不覺得自己的功勞可以擔當副主席的重任。

所以他第一反應就是拒絕:「毛主席、周總理,我還不夠格,還需要歷練……無論是資歷、水平還是能力,都要加強。」

李德生說完這番話之後,毛主席沉思許久沒開口,李德生鼓了鼓勇氣,才又開口。

「李先念同志革命經驗比我豐富,我認為他比我更適合副主席這個職務……」


1973年十大召開前,周總理提議他任副主席,毛主席:我堅決同意 - 天天要聞

李德生和李先念是好兄弟,革命情誼非常深厚,但這個時候他卻犯了大忌,還是李先念先察覺了異樣,拉住李德生沒讓他說出更離譜的話。

「主席都發話了,你先不要表達自己的意見了!」李先念像是在提醒李德生,卻又像是在提點在座的每個人。

果不其然,8月30日當天,李德生在十屆一中全會高票當選中共中央副主席。

一個得到機會第一時間質疑自己的能力的人,毛主席為何要提點他來當副主席?

這還要從毛主席的深謀遠慮說起。

李德生初見毛主席

1973年十大召開前,周總理提議他任副主席,毛主席:我堅決同意 - 天天要聞

1968年10月,中國共產黨八屆十二中全會上,李德生獲得第一次和偉大領袖毛主席隔空對話的機會。

彼時的李德生是安徽省的代表發言人,作為革命委員會主任他深入群眾,但參加八屆十二中全會這樣的大場面他還是破天荒頭一遭。

懷揣着憧憬和忐忑抵達會場的李德生,萬萬沒想到會議開始前毛主席就關注到了他。

此次十二中全會,是要探討九大代表提出的指導思想、對黨章草案以及國際國內的形勢進行審查,因此參會人員大都是各省機要官員。

會前,周恩來總理遵循舊曆宣讀參會名單,細緻入微的毛主席立刻就發現了李德生這個陌生的名字。

毛主席當即問道:哪位是李德生同志?

1973年十大召開前,周總理提議他任副主席,毛主席:我堅決同意 - 天天要聞

得知李德生的職務之後,跟他沒有一點架子地聊起了天,李德生雖然在其他場合「仰望」過主席,但這樣和主席聊起日常還是第一次。

聽到主席問他家庭籍貫,他略帶緊張的如數家珍,說起自己的故鄉——河南新縣,誰知主席順着話和他聊起了他的老鄉許世友,還聊到了紅四方面軍的發源地。

許世友也在場,還插了句「李德生同志我們倆是一個縣的。」聊完籍貫,毛主席問起了年齡,李德生中規中矩地回答:「剛過而立之年,52歲了。」

誰知毛主席竟然連這樣的細節都記得清清楚楚,選拔副主席時毛主席其實心裏有兩個標準:一是軍隊出身,二就是中年幹部。

寒暄完後,毛主席提起了李德生任職的安徽省,甚至點名表揚安徽蕪湖——李德生任職的地區,還熱心地邀請李德生作為代表和大家分享如何將蕪湖這個複雜地區管理得井井有條。

1973年十大召開前,周總理提議他任副主席,毛主席:我堅決同意 - 天天要聞

李德生倒也直率,脫口而出四個大字:「大造輿論」,這幾個字出口之後,李德生也察覺了會場的尷尬,還是毛主席替他救場。

毛主席先是潤物細無聲地肯定了李德生的發言,肯定了大搞輿論這四個字。

然後又做了細節補充,提出共產黨搞革命的幾十年,如何利用輿論拉攏工農子弟。彌補了李德生話語間的不足之處,隨後肯定了黨的正確性,強調正是因為中國共產黨:「佔領了理論高地,才能在一枚群眾、二沒軍隊的時候獲得成功。」

這是李德生第一次和毛主席見面,在不知不覺間他感受到了主席對細節的把控,以及臨危不亂的方向性。

第二次見到主席

1973年十大召開前,周總理提議他任副主席,毛主席:我堅決同意 - 天天要聞

1969年4月,李德生作為安徽省黨代表第二次在九屆一中全會上再次見到了主席。

這一次李德生吸取了上次的教訓,打算低調一點,避免自己再說錯話,但事與願違的是,他剛好是那一屆政治局候補委員中的一員。

毛主席聽到李德生的名字之後,還停頓了一下,說要親自再看看李德生同志。

李德生聽到毛主席的召喚之後,正襟危坐地擺正軍帽,站起來向毛主席的方向敬軍禮。

周總理察覺了李德生的緊繃,還調侃他別緊張,讓他摘掉軍帽,說毛主席想看看他的臉。

1973年十大召開前,周總理提議他任副主席,毛主席:我堅決同意 - 天天要聞

李德生不好意思地摘掉軍帽,面向主席台盡顯軍人風骨,雖然此時他已經53歲,但幹練的寸頭、利落的軍裝還是顯得他和大小夥子一樣。

彼時毛主席已經76歲高齡,看着非常年輕的李德生忍不住再次詢問他年齡,得知他只有53歲之後,忍不住讚歎。

「53歲,還能為國家奮鬥幾十年呢!」

和主席的單獨會談

1969年7月某天,李德生的秘書悄悄走到他的身邊說:「周總理給他親自打電話了。」

正在處理工作的李德生立刻叫停了手裡的工作,跑到電話旁邊就聽到了周總理獨特的聲音,周總理的聲音很平和但也很親切,熱情地跟他說要把他調到北京了!

他反應過來這是升職之後,謙虛地跟總理推諉表達了自己留在地方的心愿。

誰知周總理特別堅決地表達了讓他轉來北京的意願:「中央已經決定了……你來北京之前,中央辦公廳會安排好接見事宜的,我們在北京等你。」


1973年十大召開前,周總理提議他任副主席,毛主席:我堅決同意 - 天天要聞

從公文送到安徽,到7月28日李德生離開安徽,坐上去往北京的飛機不過短短半個月。

剛抵達北京吃完午飯,李德生就接到了工作人員的電話,提醒他下午三點要在中南海懷仁堂和周總理見面。

周總理見到李德生之後,便詢問了他來到中央後的工作意願,是願意在軍委工作,還是更傾向於國務院。

李德生見木已成舟,決定選擇自己的老本行——軍委,誰知周總理兩句話就戳中了李德生的心病。

「國家現在外部十分穩定,十年也打不了一場仗!」


1973年十大召開前,周總理提議他任副主席,毛主席:我堅決同意 - 天天要聞

李德生「上鉤」了,決定轉入國務院,詢問周總理他將要負責國務院哪一部分的工作。

聽到總理說要負責政治局、國務院業務組以及軍委辦事組活動之後覺得國務院日常工作反而更具挑戰,最終決定留在國務院。

聊完公事,總理聊起李德生個人的生活事宜,得知他此行倉促搬家事宜還未全部安置妥當,當即大手一揮給他批了一個月的假期,讓他回安徽善後。

假期結束,還未適應工作節奏的李德生突然接到周總理的電話,這次是毛主席要見他!

和主席一對一聊天?李德生想不到那是什麼樣的場面。

誰知當他真的見到毛主席時,發現毛主席和他印象里親切的樣子所差無幾。

進入主席居住的地方之時,主席正專心致志地坐在床沿看書,周總理率先打破平靜和主席報告李德生來了的信息。

1973年十大召開前,周總理提議他任副主席,毛主席:我堅決同意 - 天天要聞

毛主席一字一頓地說: 「李(得勝)是李德生的方言讀法」也是自己曾經的名字,這一句話立刻拉近了兩人的距離。

李德生拘謹地坐下來之後,毛主席看出了他的緊張,打趣地拿起了床邊的老花鏡遞給他。

「你也53歲了,是不是也要戴老花鏡了?」本來很緊張的李德生被主席感動了,他沒想到主席幾個月前問過的問題現在還記得,此刻的他完全被主席打開了心扉,從眼鏡一路和老師聊到了軍區往事。

毛主席甚至對李德生如數家珍的南京軍區也知之甚深,像是提前做了功課一樣,最後甚至和主席聊起了安徽和河南的風景。

1973年十大召開前,周總理提議他任副主席,毛主席:我堅決同意 - 天天要聞

聊到最後李德生甚至開始和主席聊起了和陳獨秀的「師生情緣」!雖然話題越扯越遠,但毛主席注意到李德生雖然會在回答不上的時候保持沉默,卻不會故意誇大。

寒暄過後,主席和李德生聊起了安徽的形勢,以及在安徽時李德生的治理經驗。

聊起安徽,李德生打開了話匣子,說起了改變落後地區的治理經驗,一說起「要想富、先修路」他精神的介紹起了工廠的工業品出口的事情。

毛主席聽完之後提了一個難題給李德生,問他如果群眾要造反怎麼辦?

誰知李德生真的在思考對策,毛主席乾脆轉換了個思路跟他說讓他讀點自己擅長的軍事理論以外的書籍,例如政治、文學等方面的書籍。還熱情地跟他介紹《紅樓夢》、《天演論》等書籍……

李德生也意識到了自己的不足,主動提議要把安徽省和南京軍區的職務交出去。

1973年十大召開前,周總理提議他任副主席,毛主席:我堅決同意 - 天天要聞

誰知毛主席反而建議他把時間分成三份,一份忙北京的工作、一份讀書、一份回到基層。

會談持續了一個小時,李德生受益頗多。在他心裏打破了對領導的固有印象,他不再覺得領導只是冰冷的公文,而是親切的亦師亦友的老師。

他逐漸明白,做領導不一定要做到十全十美,至少要腳踏實地,明白自己哪裡有不足就更應該升華自己、充實自己。

事實證明,毛主席的眼光獨到。李德生這樣一個腳踏實地的人,的確慢慢的掌握了工作準則,越來越出色。

2011年5月8日,96歲的李德生在北京去世,幾乎所有的中央領導人都參加了他的追悼會!

這個被主席親自提拔起來的副主席,用實際行動讓大家看到了他的無限潛力!

歷史分類資訊推薦

我的家鄉(十五)興縣紅色革命史之:興縣農民銀行創辦人劉少白 - 天天要聞

我的家鄉(十五)興縣紅色革命史之:興縣農民銀行創辦人劉少白

一九三七年九月,太原形勢危急,劉少白同志奉黨之命,返回興縣,協助八路軍一二〇師,參加了創建晉西北根據地的偉大鬥爭。劉少白出生在興縣黑峪口一個破落地主家庭中,他是清朝末年的貢生。從小追求新學,畢業於山西大學法律預科。早年參加辛亥革命,曾任第一
施洋:建校百年,黃埔軍校「正統」在哪裡? - 天天要聞

施洋:建校百年,黃埔軍校「正統」在哪裡?

【文/觀察者網專欄作者 施洋】6月16日是黃埔軍校建校百年紀念日。作為孫中山革命事業的繼承者,中國大陸自然舉行了多種形式的紀念活動,並邀請了與黃埔軍校關係密切的兩岸各界人士參與。偏偏在這個時候,中國台灣地區卻出現了一番自相矛盾的景象:一方面,台方在島內也搞了不少「黃埔百年」的紀念活動,另一方面,台灣防務...
「左宗棠與新疆」學術研討會在新疆哈密市舉辦 - 天天要聞

「左宗棠與新疆」學術研討會在新疆哈密市舉辦

中新網新疆哈密6月15日電 (陶拴科)15日,「左宗棠與新疆」學術研討會在新疆哈密市舉辦。來自全國各地的歷史學者、文化專家50餘人齊聚一堂,圍繞左宗棠的精神價值、歷史貢獻展開深入探討。15日,「左宗棠與新疆」學術研討會在新疆哈密市舉辦。
韓國:朝鮮「修牆」! - 天天要聞

韓國:朝鮮「修牆」!

點擊上方「CCTV4」 關注我們!據韓國媒體報道,韓國政府發現,朝鮮正在軍事分界線上修建隔離牆。韓國政府認為,上周朝鮮軍人越界事件可能與此有關。韓媒:朝方正在軍事分界線東側、西側和中間地段同時施工據KBS電視台15日報道,韓國政府發現,朝鮮正在軍事分界線的東側、西側和中間地段同時施工,建造隔離牆。韓方此前曾通...
我國有座城市,是被侵略者命名的,為何新中國成立後也沒改呢? - 天天要聞

我國有座城市,是被侵略者命名的,為何新中國成立後也沒改呢?

在東北城市裡,大連無疑是一個別樣的存在。這裡位於東北的最南邊,是全國14個沿海開放城市之一,也是中國內地唯一一個有軌電車未曾中斷過的城市,有數不清的廣場。在很多人的印象中,大連是著名的浪漫海濱之城、無擁堵城市、時尚之都、足球之城,以及海鮮之城。其實,大連的歷史並不長,確切地說,大連實際上是被近代史上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