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辱還是榮耀?澶淵之盟的背後真相

2022年07月02日11:04:08 歷史 2000

澶淵之盟是我國歷史上非常有名的一個盟約,不過對於這個盟約的評價,從古至今一直都褒貶不一,有人說是城下之恥,有人認為是聖德大業,尤其是盟約簽訂幾年之後,主戰派代表寇準被宋真宗給罷免這事,讓事情的對與錯就顯得更加的撲朔迷離,那時隔千載之後,讓我們再次回看當年的那場驚心動魄的大戰,又會有怎樣的啟示呢?今天我們來分享一下澶淵之盟背後的故事。


我們先從宋遼之間的恩怨說起,他們之間的恩怨本身並不發端於宋遼,而是源自後晉的「兒皇帝石敬瑭,石敬瑭原本是後唐的將領,戍守邊關的節度使,但是遭到了皇帝的猜忌。


是人遭到猜忌都會不爽,但是這個石敬瑭一不爽,他就想殺了皇帝。


可是殺皇帝力量又不夠,怎麼辦呢?他就向北方的草原帝國遼國求助,代價有兩個,一個是自己給遼國皇帝耶侓德光當兒子,稱為「兒皇帝」,另一個就是事成之後,將一塊地送給遼國,哪塊地方啊?——燕雲十六州,這個地方可太重要了。


屈辱還是榮耀?澶淵之盟的背後真相 - 天天要聞

對遼國而言,有了它,遼國不僅可以地跨長城南北,而且從此有了穩定的賦稅,對中原王朝而言,如果失去了它,那就相當於長城成了擺設,黃河以北以東地區的土地幾乎無險可守,還有缺乏戰馬,那個地方是個養馬的好地方。


那既然燕雲十六州是石敬瑭給出賣的,跟宋遼之間有什麼關係呢?


我們知道,大宋趙匡胤後周的基礎上建立起來的,而後周的皇帝周世宗柴榮,曾經從遼國手裡邊奪回了燕雲十六州的一部分,再後來後周江山易主,地盤又挪到了大宋手裡邊,成了大宋的繼承祖業,遼國當然就把這筆賬算到了大宋頭上。


所以大宋建國之後,宋遼之間的戰爭就沒有停過,公元1004年,也是澶淵之盟簽訂的這一年,遼國的蕭太后以及遼聖宗率20萬兵馬,又一次南下,攻伐大宋,這就是澶淵之盟發生的大背景。


那麼面對來勢洶洶的遼軍,宋王朝是什麼反應呢?


當時的皇帝是宋真宗叫趙恆,他啊,聽說契丹人南侵,慌了!


屈辱還是榮耀?澶淵之盟的背後真相 - 天天要聞

為什麼呢?一是宋真宗本人是大宋第一個在和平年代成長起來的皇帝,他沒有帶兵打仗的經驗,對業務不熟練啊,二是在過去的宋遼之間的對抗中,宋軍其實很少佔有上風,就連之前身經百戰的宋太祖都不是大遼的對手,何況是一點打仗經驗都沒有的宋真宗呢。


宋真宗慌亂之中,就趕緊找大臣商量對策,很多人提出往南跑,因為害怕被遼軍抓走當俘虜。


怎麼辦?真的就這樣一走了之嗎?就在逃跑主義佔上風時,有一個人站出來說話了,誰?宰相寇準,他的行事風格是天不怕地不怕的耿直人啊,他最聽不得的就是遷都二字,寇準認為:「不僅不能遷都,皇帝你還要御駕親征,上哪去啊?澶州,因為失去了燕雲十六州後,宋朝的首都開封以北,除了黃河以外,沒有任何地理屏障可以庇護,但澶州恰巧就在黃河邊上,所以無論如何,宋軍必須守住澶州城,不讓遼軍過河。」


一邊說打,一邊說逃,那到底跟哪邊走呢?宋真宗這個人,雖然說不算膽子小的,但他的魄力決斷力相對弱一些,聽完寇準的話之後,他猶豫,沒有當即做出決定,而是馬上退了朝。


不過,就在此時,寇準做出了一個非常驚人的動作,什麼呢?他一把拉住皇帝,說:「你不能進去,今天必須把這個事情解決了,而且你絕對絕對不能逃跑,不但不能跑,一定要往前走,一定要親征!」


就這樣,或許是迫於寇準的威懾,再加上委棄宗社的罪名,宋真宗當時想了想:自己確實也擔不起啊,所以最後的最後,一咬牙一跺腳一狠心,還是同意了御駕親征。


可是宋真宗雖然嘴上答應了,但腳卻不聽使喚,走不快,按照當時騎馬的速度,3到4天本來可以到達澶州,宋真宗卻走了7天,為什麼?因為宋真宗走到一個叫韋城的地方,他變卦了,不願意北上了。


聽說皇帝不走了,寇準非常着急,趕緊跑去做思想工作,這回不管寇準說什麼,宋真宗都不願意去了,他害怕啊。


寇準勸不住了,那還有誰能勸呢?就在寇準眉頭緊鎖之時,他巧遇一人,就是隨同皇帝出征的將軍,也是當時禁軍的最高統領,叫高瓊。這個人雖然大字不識一個,但他卻通曉軍政,寇準當時就想了,可否讓高將軍去勸勸皇上?


於是他當即試探到:「太尉深受國恩,今天是否願意報效啊。」高瓊是軍人,當然也力主前往前線,於是,高瓊就在寇準的安排下,向宋真宗說了一番話:「你率領的這個軍隊,裏面的將士都是北方人,妻兒老少都在開封,你如果往南面逃的話,他們肯跟你往南面逃嗎?所以你逃不到南京,你的整個隊伍就瓦解了,這個比你去往前線更加危險。」


那這招奏效了嗎?宋真宗想跑但沒人護駕,逼不得已,不得不再次斷了南逃的念頭。


就這樣,經歷一個星期的艱苦跋涉後,宋真宗一行終於到了澶州城,而事實也證明,皇帝御駕親征是有用的,當宋真宗登上城樓檢閱部隊的時候,宋軍的士氣瞬間就被提振了好幾倍。當然了,宋軍這邊士氣高昂,遼軍那邊也蓄勢待發。


兩邊的領導人都到了,那就要開打了,已經沒有後退的餘地了。


誰都沒料到,就在這個關鍵時刻,一個突發事件竟然改變了戰局甚至是歷史的走向。


就在大戰前夕,遼軍主帥蕭撻覽因為外出偵查地形,陰溝里翻了船,被宋軍一箭斃命,蕭撻覽可是遼國頂樑柱般的人物,宋朝名將楊業都讓他給俘虜了,這可是一個了不得的人物,然而就這樣死了。


蕭撻覽死後,蕭太后那是放聲痛哭,為他輟朝五日,遼軍的士氣自然也因此大大受挫。


就在這個時候,宋真宗意外收到了一封信,一封來自遼國的談和的信,遼國要議和,這是怎麼回事?


其實遼國高層這次發動戰爭,除了想拿回關南十縣之外,其實還有另外一個想法,就是以戰促和,蕭太后很想在她晚年解決宋遼邊境問題。


可人算不如天算,萬萬沒想到,澶州之戰還沒有開打,蕭撻覽就死了,除了主帥死了動搖軍心外,遼軍的勝算也並沒有宋軍想像的那麼大,他們從家出發一路到達澶州,一座像樣的城池都沒有拿下。


屈辱還是榮耀?澶淵之盟的背後真相 - 天天要聞

軍心已然不穩,打勝仗的勝算又不大,蕭太后當時非常着急,被逼無奈之下,蕭太后只能提早議和,不過在戰局不利的情況下提出議和對遼國是不利,那麼究竟要怎麼做才能既向宋朝表明議和的意圖,同時又保證遼國在談判桌上不會失去主動權呢?


蕭太后思來想去,想到了一個身份特殊的人,宋朝降將王繼忠,王繼忠跟宋真宗的關係不一般,他是從小被宋真宗收養,後來提拔為宋朝的禁軍將領,只是很不幸,王繼忠在一次宋遼之戰中被俘虜了,成為了遼國的臣子,人雖然成為了俘虜,但他與宋真宗之間的信任還沒有消失,就這樣在蕭太后的授意之下,王繼忠以臣下彙報軍情的口吻給宋真宗寫了一封信,巧妙地傳達了遼國想要議和的信號。


宋真宗接到信後什麼反應呢?果不出蕭太后所料,他給出了積極的回應,同意議和!但主戰派就不這麼想了,既然軍事上我方佔有優勢,不應該先抓住機會打嗎?就算要議和,那也得打贏了之後再議。


於是寇準立刻上了一道策論,強烈反對在這個階段議和,除了寇準,長期在外守關的楊延昭也力勸宋真宗要打,甚至連作戰策略都想好了,但是楊延昭的奏本宋真宗看都沒看,至於寇準,宋真宗只說了一句冠冕堂皇的託詞:「過幾十年,肯定有對付遼軍的精兵強將,現在我不忍心讓百姓吃苦受累,就議和吧!」


事情發展到這,議和已成為了定局。這和談怎麼談呢?宋方在談判桌上有什麼籌碼呢?


宋朝派去的談判代表就做曹利用,他走之前,宋真宗給他下了兩道指令,一是不管怎麼談領土問題不能讓步,關南十縣之地堅決不能讓,二是如果對方想要錢,可以給,要100萬也給。


可讓宋真宗沒想到的是,100萬這個底線讓寇準給改了。寇準雖然沒有勸動真宗皇帝改主意,但他其實也並不反對議和,他想以戰促和,可100萬歲幣太高了,他又勸不動皇帝,再三思量,他想到了一個辦法,在曹利用出發前,他對曹利用說,「如果你給的錢超過30萬,就提頭來見。」


經過一番交涉後,宋真宗終於等到了曹利用議和歸來的消息,曹利用回來的時候,據說宋真宗正在用膳,不方便見人,可他又急着想知道結果,於是就派內侍去詢問,曹利用就「三指夾頰」,就是寇準說的三十萬。除了每年給遼國30萬歲幣之外,澶淵之盟還約定,以白溝河為國界雙方撤兵,遼國放棄瀛洲等地,此後凡有越界盜賊逃犯,彼此不得停匿,宋遼約定兩國為兄弟之國,遼聖宗年幼,稱宋真宗為兄,還有雙方於邊境設置榷場,開展互市貿易。這就是澶淵之盟背後的故事。


如果我們按照1840年後的條約來看,這確實是一個賠款的內容,是一個恥辱,但如果把它放到當時那個特定的環境,宋朝不接受議和,它真的有能力解決邊境問題嗎?


每年的秋天,遼軍都會例行搶劫侵略,這30萬的歲幣占宋朝政府全年收入的1.53%,它是一個可以接受的價格。


雙方簽訂合約後,例行的搶劫就沒有了,邊境的百姓可以過上好日子了,這種生活是無法用金錢來衡量的。

歷史分類資訊推薦

閻步克|《中國古代政治制度史札記》小序 - 天天要聞

閻步克|《中國古代政治制度史札記》小序

《中國古代政治制度史札記》書影我與同事合作,在北京大學開設一門公共課「中國傳統官僚政治制度」,把古代皇帝制度、法律制度、中央行政制度、地方行政制度、監察考課制度、軍事制度、選官制度、官學制度、俸祿制度、品位制度、王朝禮樂制度等,一樣一樣地講給學生聽。此外還有一門「中國古代官僚等級管理制度研究」,逐一...
報中共中央批准,三人被開除黨籍! - 天天要聞

報中共中央批准,三人被開除黨籍!

中紀委打「虎」反腐不停歇。6月16日,中紀委周末「打虎」,正部級幹部吳英傑落馬。6月17日上午,中紀委同時官宣三名中管幹部被「雙開」消息:河北省紀委原副書記、省監委原副主任陳玉祥嚴重違紀違法被開除黨籍和公職;黑龍江省委原常委,省政府原黨組副書記、副省長王一新嚴重違紀違法被開除黨籍和公職;新疆維吾爾自治區黨...
報中共中央批准:李鵬新、王一新、陳玉祥被「雙開」 - 天天要聞

報中共中央批准:李鵬新、王一新、陳玉祥被「雙開」

新京報訊 據中央紀委國家監委網站官微6月17日消息,新疆維吾爾自治區黨委原副書記李鵬新,黑龍江省委原常委、副省長王一新,河北省紀委原副書記陳玉祥,三人嚴重違紀違法被開除黨籍和公職。李鵬新培植個人勢力,大搞新型腐敗據中央紀委國家監委網站官微6月17日消息,經中共中央批准,中央紀委國家監委對新疆維吾爾自治區黨...
廣東省地質局局長黃德發,任上落馬! - 天天要聞

廣東省地質局局長黃德發,任上落馬!

據中紀委網站6月17日消息,廣東省地質局黨組書記、局長黃德發涉嫌嚴重違紀違法,目前正接受廣東省紀委監委紀律審查和監察調查。黃德發是任上落馬。「上官匯」查詢廣東省自然資源廳官方網站發現,黃德發的相關信息還在「領導之窗」欄目中。相關信息顯示:黃德發,男,漢族,1964年11月生,博士研究生,中共黨員。現任省自然...
「佇將文綺色,舒捲帝王宮」,淺談南宋帝王歷史教育的積極影響 - 天天要聞

「佇將文綺色,舒捲帝王宮」,淺談南宋帝王歷史教育的積極影響

引言南宋的帝王歷史教育中,相當注重從歷史上的明君德政與暴君弊政的對比,致力於人君君德的培養,致君堯舜是每一個臣子的願景。在這樣的教育氛圍下,南宋一代的君主雖有不慧、不善治的,暴君之主幾乎可以說是沒有,而且人主往往也能從歷史教訓中汲取經驗,以
台軍官校辦黃埔百年校慶,柯志恩嘆民進黨「去蔣」:希望尊重歷史 - 天天要聞

台軍官校辦黃埔百年校慶,柯志恩嘆民進黨「去蔣」:希望尊重歷史

台軍陸軍官校16日舉行黃埔建校百年校慶活動,台灣地區領導人賴清德也到高雄主持。同樣出席的國民黨民代柯志恩感嘆,民進黨要在台軍中搞「去蔣」,等於掏空台軍的基石。希望民進黨「吃果子拜樹頭」,心存敬畏與感恩。柯志恩說,自己上午出席台軍陸軍官校一百周年校慶典禮,看到來自各方的畢業校友齊聚高雄鳳山,現場展示從黃...
黃埔百年:以黃埔精神為旗反「獨」促統,振興中華 - 天天要聞

黃埔百年:以黃埔精神為旗反「獨」促統,振興中華

6月16日,黃埔軍校迎來創辦一百周年紀念。作為中國近現代歷史上第一所新型軍事政治學校,黃埔軍校走過百年歷史雲煙,書寫下兩岸中國人的共同歷史記憶,其鑄就的「愛國、革命」的黃埔精神在當下被賦予了新的時代內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