奠定中華文明的大事件—始皇巡行:「某某到此一游」的源頭找到了

2021年09月07日21:51:02 歷史 1680

天下初定,各地反秦勢力蠢蠢欲動,始皇帝為了鞏固秦王朝的統治,顯示皇帝位威信,壓服反抗勢力,從統一的第二年開始巡行天下,一共五次。在巡行途中,始皇帝留下了很多故事,並且顯示出了「到此一游」的特質。

公元前220年第一次巡行,向西到達今天的甘肅平涼地區,之後返回。

始皇帝平山東六國之後,首先選擇向西部巡行,一是為了向秦國西部的人民炫耀武功,二是為了通過西方的商路傳播秦帝國一統的消息。這次巡行在秦國故地進行,所以沒出什麼意外。

奠定中華文明的大事件—始皇巡行:「某某到此一游」的源頭找到了 - 天天要聞

從第二次巡行開始,始皇帝先後四次前往東方六國故地。

公元前219年第二次巡行,始皇帝一路向東來到泰山腳下,準備按照春秋戰國時期的禮儀,進行封禪。可是沒有人知道到底應該怎麼舉行儀式,氣得始皇帝自己主持封禪典禮,並且命令手下刻石記錄,泰山石刻只保留下一小部分,是始皇帝到此一游的證據。

完成心愿之後,始皇帝接着向南,到了湖南湘山附近準備渡長江,可是這時風雨大作,沒辦法渡江。始皇帝大怒,命令手下把山上的樹砍光,並把山體塗成罪犯衣服的赭紅色,以示對山神的懲罰。之後,始皇帝取道南陽地區回到咸陽。

奠定中華文明的大事件—始皇巡行:「某某到此一游」的源頭找到了 - 天天要聞

第三次巡行在公元前218年,經過上黨地區,最後到達琅琊,之後返回咸陽。在這次巡行途中,發生了張良刺殺始皇帝的事件,險些要了始皇帝的性命。當然,這次在琅琊海邊,也少不了刻石留念。

奠定中華文明的大事件—始皇巡行:「某某到此一游」的源頭找到了 - 天天要聞

第四次巡行是公元前215年,目的地是旅遊勝地秦皇島。在巡行途中,始皇帝經過韓趙魏齊等國故地,發現當年它們「以鄰為壑」,亂築堤防;並且為了軍事需要,在交通要道修築了一些城塞,導致交通不便。始皇帝非常不高興,命令手下把舊的堤防都拆掉,把用來阻擋交通的城塞也拆掉。這一措施對人民的生活有好處,始皇帝自己也很清楚,所以到了秦皇島,始皇帝東臨碣石以觀滄海,讓手下刻石留念的時候,特意寫上了自己「墮壞城郭,決通堤防」。

奠定中華文明的大事件—始皇巡行:「某某到此一游」的源頭找到了 - 天天要聞

回咸陽的途中,始皇帝沒有原路返回,而是從北方邊境地區經過。這是因為始皇帝正在謀劃北伐匈奴。回到咸陽之後,始皇帝就命令蒙恬率領三十萬大軍北擊匈奴,收復河套地區。這時候的匈奴還不能和後來漢朝時期的匈奴相提並論,三十萬秦軍沒費什麼力氣就把河套地區的匈奴一掃而空。之後,蒙恬把燕、趙、秦三國的北方長城連接起來,修成了秦長城。萬里長城從此成形,成為中華文明的象徵之一。

第五次巡行是在公元前210年。方士徐市告訴始皇帝,海上有大魚阻攔,否則他早就登上仙山求得不死葯了。於是始皇帝親自出海,找了半天才射殺一條大魚。可是徐市早就跑得沒影了。徐市其實就是徐福,他欺騙始皇帝多年,始皇帝要人給人要錢給錢,可最後也不知道他到底跑到哪裡去了。比較流行的說法是徐福到了日本,促進了日本文明發展的進程。

奠定中華文明的大事件—始皇巡行:「某某到此一游」的源頭找到了 - 天天要聞

回咸陽的途中,在趙武靈王曾經被餓死的沙丘這個地方,始皇帝去世。很快,秦王朝的統治也隨着始皇帝一起被埋葬了。

歷史分類資訊推薦

賴清德稱台灣和日本的感情「像家人一樣」,國台辦:背叛民族,令人不齒 - 天天要聞

賴清德稱台灣和日本的感情「像家人一樣」,國台辦:背叛民族,令人不齒

5月14日,國台辦舉行例行新聞發佈會,發言人陳斌華就近期兩岸熱點問題回答記者提問。陳斌華資料圖記者提問:賴清德日前在台南參加八田與一紀念會時稱,台灣與日本的感情不是只像朋友一樣,是像家人一樣。島內輿論抨擊其對日本殖民時期屠戮台灣民眾的慘痛過去選擇性失憶。對此有何評論?陳斌華:今年是日本侵佔台灣130周年,...
遼金時代博物館揭開千年古城黃龍府神秘面紗 - 天天要聞

遼金時代博物館揭開千年古城黃龍府神秘面紗

在吉林省農安縣前崗鄉遼金時代文化園(以下簡稱文化園)內,吉林印記遼金時代博物館(以下簡稱博物館)靜靜佇立。博物館以文物搜集、整理、保護和展覽為主線,依託獨特的自然地理環境與深厚人文歷史,融合青銅文化、遼金文化與民俗文化,自2012年開館以來,持續為遊客揭開千年古城黃龍府的神秘面紗,展現其悠久歷史與燦爛文...
我國古代的四斗如今再度復興 - 天天要聞

我國古代的四斗如今再度復興

我國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國之一,5000年歷史積澱出中華文明,一脈相承,是地球上至今唯一保持下來的文明。在數千年文明積澱中,也有些民間遊戲代代相傳,包括一些博彩的遊戲。其中有鬥雞、斗狗、走馬、鬥蟋蟀、鬥鵪鶉等比較流行,而且產生了許多相關的成語、
東晉「王與馬共天下」,王敦為何「清君側」起兵? - 天天要聞

東晉「王與馬共天下」,王敦為何「清君側」起兵?

王敦其人王敦,字處仲,出生於公元 266 年,琅琊臨沂(今山東費縣)人 ,是東晉時期極為重要的大臣與丞相,同時也是晉武帝司馬炎的女婿,治書侍御史王基之子,司徒王導的堂兄。他出身於頂級士族琅琊王氏,這個家族在當時的政治和社會中擁有着極高的地位
賴清德粉飾美化日本殖民統治,國台辦批:背叛民族,令人不齒 - 天天要聞

賴清德粉飾美化日本殖民統治,國台辦批:背叛民族,令人不齒

國務院台灣事務辦公室14日午舉行例行新聞發佈會,國台辦發言人陳斌華主持本次新聞發佈會。環球網記者:賴清德日前在台南參加八田與一紀念會時稱,台灣與日本的感情不是只像朋友一樣,是像家人一樣。島內輿論抨擊其對日本殖民時期屠戮台灣民眾的慘痛過去選擇
八路軍被日軍囚於木籠,解手睡覺都在籠里,戰士傳奇越獄 - 天天要聞

八路軍被日軍囚於木籠,解手睡覺都在籠里,戰士傳奇越獄

閱讀此文前,誠邀您點擊一下「關注」按鈕,方便以後第一時間為您推送新的文章,同時也便於您進行討論與分享,您的支持是我堅持創作的動力~文|六六鱗編輯|六六鱗前言1942年2月的一個漆黑夜晚,河北平西某日軍戰俘營內,一名被囚禁在不足兩平方米木籠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