亂世滑州(十)隋末風雲變、滑浚群雄起(2)
公元581年,楊堅在長安稱帝建立隋朝,是為隋文帝。自西晉末年以來近三百年的分裂局面,在楊堅建立隋朝之後,終於結束。由於南北朝時期的大動亂,行政區劃也是相當混亂。583年(開皇三年),隋朝將原來的州、郡、縣三級地方管理改為州、縣兩級。開皇九年,在滑台城設置杞州,七年後的596年(開皇十六年)杞州改為滑州,下轄白馬、靈昌、衛南、濮陽、封丘、匡城、胙城、韋城、離狐九縣。606年(大業二年)滑州改稱兗州。第二年兗州又改稱東郡。
滑州被隋煬帝改成東郡後的第四年611年,開始舉國遠征高句麗。此前他親自發動全國上下做出征前的準備工作。從全國一百九十個郡徵集了很多糧食和兵器,五萬輛運送物資的車排滿了路途。大運河中塞滿了幾萬隻船,簡直到了船首連續船尾,連水面都看不見的程度。
只可惜如此壯大的場面,卻是建立在老百姓的血淚之上的。為了徵收到足夠多的軍糧,強行收刮農民的口糧,此刻的在黃河沿岸與中國南方,又一再產生天災,官員又貪污腐化,致百姓的生死於不顧。如此,爆發大規模的農民起義勢在必然!
東郡韋城(今河南滑縣南)人翟讓領導的瓦崗軍便是其中發展較大的一支。
翟讓(6世紀-617年)武功高強有膽略,初任東郡法曹,後來因犯罪該當被處死。獄吏黃君漢認為翟讓驍勇不尋常,於是在夜裡悄悄對翟讓說:「翟法司,天時人事,也許是可以預料的,哪能在監獄裏等死呢?」翟讓又驚又喜,說:「我如今就好比關在圈裡的牲口,生死只能聽從黃曹主的吩咐了。」黃君漢念其忠勇,當即給翟讓打開枷鎖,釋放翟讓。翟讓再三拜謝,說:「我蒙受您的再生之恩,得以倖免,但曹主您怎麼辦呢?」流下淚來。黃君漢發怒道:「我本以為你是個大丈夫,可以拯救黎民百姓,所以才冒死來解救你,你怎麼卻象兒女子弟一樣以涕淚來表示感謝呢?你就努力設法逃脫吧,不要管我了!」於是翟讓逃亡到瓦崗(今河南滑縣東南)設立瓦崗寨。
與翟讓同郡的單雄信,驍勇矯健,擅長騎馬使矛,他招集年輕人前去投奔翟讓。離狐人徐世勣家在衛南,十七歲,有勇有謀,也前來投靠翟讓,他們以瓦崗為根據地,故稱瓦崗軍。
徐世勣勸說翟讓:「東郡對於您和我都是鄉里,那裡的人大都認識,不宜去侵犯他們;滎陽、梁郡,是汴水流經的地方,我們可以劫行船商人旅客,足以自給。」翟讓同意他的建議,於是就率眾進入滎陽、梁郡的境界,劫公私船隻,因此供給充裕,來歸附的人越來越多,徒眾達一萬餘人。
大業十二年(616年),貴族出身的李密,在參加楊玄感起兵失敗後,投奔瓦崗軍。 李密前期較有政治眼光,他建議翟讓積極發展勢力,擴大影響。翟讓重視李密的建議,首先攻取滎陽。
滎陽是中原的戰略要地,向東是一片平原,向西是虎牢關。虎牢關以西的鞏縣有隋朝的大糧倉洛口倉。取得洛口倉不僅可以得到大量的糧食,而且已逼近東都洛陽。可見,奪取滎陽是瓦崗軍發展勢力的重要一步。
面臨強大的瓦崗軍,滎陽太守楊慶無可奈何,隋煬帝特派「頭號名將」、「威振東夏」的張須陀為滎陽通守,鎮壓瓦崗軍。李密認為張須陀勇而無謀,遂建議翟讓與張須陀正面接戰,佯敗而北走。李密率精兵埋伏在滎陽以北的大海寺附近,張須陀緊跟翟讓十餘里,到大海寺以北的林間時,李密伏兵四起,隋軍陷入重圍。張須陀本來掉以輕心,更加突如其來的強兵,使他措手不及,戰敗被殺。這次失敗,隋軍「晝夜號哭,數日不止」。可見,這次瓦崗軍的勝利是對隋煬帝政權的沉重打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