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人的辮子是啥樣的?別再被電視劇誤導了,其實比熒屏上還要丑

2021年02月16日23:42:02 歷史 1704

清宮戲在電視劇上熱播已經不知道多少年了,許多人也都習慣了清朝的服飾,看久了感覺還挺好看的。比如陳道明演的康熙,還有那一堆鶯鶯燕燕的清朝後宮女主角。甚至許多人還會學着裏面的台詞自稱「奴才」,叫一聲「渣」。那麼,清朝的服飾真的是這樣的嗎?清朝人的辮子是啥樣的?別再被電視劇誤導了,其實比劇中還要丑?

清朝人的辮子是啥樣的?別再被電視劇誤導了,其實比熒屏上還要丑 - 天天要聞


如果我們有「上帝視角」的話,那麼一定會發現先秦的中國人和漢朝的中國人有不小的區別;漢朝的中國人與晉到宋的中國人又有很大的區別;但是明朝以及明朝之前的中國人基本服飾是差不多的;而清朝以後的中國人的服飾則與之前的中國人完全不一樣;現代的中國人服飾更是不同於歷朝歷代。

而這個變化的根本就在於清朝的「剃髮易服」制度。我們現在看到的清宮劇裏面的清朝「髮型」其實是清朝後期的髮型,清朝前期誰要是敢替電視劇里那樣的「陰陽頭」出門,絕對會被直接拉去砍頭的。因為當時的「法定」髮型乃是「金錢鼠尾」,所謂「金錢鼠尾」,就是頭頂留下的髮辮面積不能超過一枚銅錢。

清朝人的辮子是啥樣的?別再被電視劇誤導了,其實比熒屏上還要丑 - 天天要聞


這並不是中原漢族的習俗,而是清朝皇族強加給漢族的習俗。因為草原民族大多數時候都在放牧、打獵,所以他們並不喜歡蓄髮;但是滿族人當時信仰的薩滿教又認為人的頭髮里保存着人的靈魂。所以他們就選了個這種的辦法,留一條「金錢鼠尾」來裝自己的「靈魂」,那他們為什麼要漢族人也保持這樣的髮型呢?

這就要涉及到清朝的「文化自信」了。當時清朝剛剛吸收了明朝的軍事、科技、技術,才從蒙昧當中走了出來,當然沒有中原王朝那麼燦爛的文化了。但是當時有許多中原人投靠了八旗集團,他們為清朝統治者總結了一下以前游牧民族不能統治中原的根本——文化上被中原同化。

清朝人的辮子是啥樣的?別再被電視劇誤導了,其實比熒屏上還要丑 - 天天要聞


為了避免自己被同化,清朝一方面對內製定了許多保存滿族文化的策略:比如滿文說得好的人破例提拔,騎馬射箭比較厲害的也破例提拔;另一方面則制定了許多對外打擊中原文化的策略。這其中最為重要的就是剃髮易服制度。中國,在古代被稱為華夏,而華夏的意思是什麼呢?《左傳》解釋的很清楚:

「中國有禮儀之大,故稱夏;有服章之美,謂之華。」

所以清朝就着手從瓦解中原的禮儀和服章下手來打擊中原文化。在禮儀方面,清朝採取了游牧民族的禮儀風俗,下令臣子見皇帝必須要磕頭——之前除了比較正式的場合併沒有這個要求,同時還有一系列其他的接近游牧民族的風俗禮儀。而效果也不錯,現在很多清朝的禮儀被繼承了下來。

清朝人的辮子是啥樣的?別再被電視劇誤導了,其實比熒屏上還要丑 - 天天要聞


在服章方面清朝則要求漢族人剃髮易服。從此漢族人不能再穿衣冠飄飄的漢服,而要穿有清朝文化特色的衣服。清朝的皇帝也不穿中原王朝皇帝的衣冠,他們帶着草原上的帽子,穿着草原上的衣服,並且帶領全國人都穿這樣的服飾,以此來凸顯清朝的文化優越性和審美優越性。

這當然引起了當時中原地區的許多人的反對,但是清朝法律嚴苛,對待抗令不尊者,直接依法查辦就可以了。有的則會和謀反的案子聯繫起來,然後誅九族。經過一番得力的整治,基本上後來大家都穿上了清朝特色的衣服,留下了清朝特色的辮子。不過,這些辮子並沒有清朝所宣揚的那麼美好。

清朝人的辮子是啥樣的?別再被電視劇誤導了,其實比熒屏上還要丑 - 天天要聞


首先它暴露了腦袋上的許多頭皮,夏天文字都可以咬腦袋了。不過這對於達官貴人也不是啥問題,反正有奴婢照看他們的生活。另外就是衛生問題了。這些辮子雖然小,但是卻很長,而且編的很緊。這樣的髮型非常的不好洗頭髮,而普通老百姓也沒有時間叫上幾個人幫忙洗這麼複雜的髮型,因此清朝人的辮子非常臟。

後來大約也是清朝皇帝自己也覺得「金錢鼠尾」實在是太丑了點兒,所以「金錢鼠尾」漸漸變成了「陰陽頭」,腦袋上的頭髮面積多了起來,腦袋後面拖的辮子也變得粗壯起來。但是這樣的髮型在外國人看起來仍然是很醜的,日本人甚至羞辱當時的清朝人說:「你們不是「衣冠之國」嗎?你們的衣冠呢?羞得清朝官員無地自容。

清朝人的辮子是啥樣的?別再被電視劇誤導了,其實比熒屏上還要丑 - 天天要聞


所以辛亥革命後,革命軍第一件事情就是上街給大家「剪辮子」。

歷史分類資訊推薦

清明祭掃緬懷革命先烈 - 天天要聞

清明祭掃緬懷革命先烈

新華社照片,北京,2025年4月5日4月2日在內蒙古呼和浩特市大青山紅色文化公園拍攝的中國少年先鋒隊出旗儀式。清明節將至,各地舉行祭掃活動,緬懷先輩,寄託哀思。新華社記者 貝赫 攝(來源:新華社)更多精彩資訊請在應用市場下載「極目新聞」客戶端,未經授權請勿轉載,歡迎提供新聞線索,一經採納即付報酬。24小時報料熱...
沙俄和蘇聯,先後兩次對遠東下手?斯大林:需確保俄族為主體民族 - 天天要聞

沙俄和蘇聯,先後兩次對遠東下手?斯大林:需確保俄族為主體民族

俄國是中國非常重要的一個鄰國,同時俄國也是國際上響噹噹的大國。不過很奇怪的是,為什麼俄國境內,居然沒有一個唐人街?很多人會給你普及知識,說什麼唐人街是華人在外面受欺負,從而團結起來的產物。難道說,俄國沒有唐人街,是因為華人在俄國沒有受到欺負,所以沒有團結在一起嗎?其實以上對唐人街的定義,已經是老黃曆...
清初時期的朝鮮一直使用明朝崇禎紀年 - 天天要聞

清初時期的朝鮮一直使用明朝崇禎紀年

1644年,明朝的崇禎皇帝弔死在煤山,明朝的藩屬國高麗,也就是朝鮮和韓國,君臣非常悲痛,準備替崇禎皇帝報仇,可惜實力不允許。後來,朝鮮民間在之後很長一段時間內一直沿用崇禎紀年的年號。
73歲湖北老人與22歲烈士父親清明「重逢」,那曲英雄讚歌永遠在心中高唱 - 天天要聞

73歲湖北老人與22歲烈士父親清明「重逢」,那曲英雄讚歌永遠在心中高唱

極目新聞評論員 屈旌今年清明節,一場跋涉千里,跨越時空的祭掃之行,讓無數人心潮澎湃,淚盈眼眶。4月4日清晨,73歲的湖北老人方漢炳,小心翼翼將一包故鄉麻城的熱土和父親最愛的火燒粑裝進行囊,啟程前往1725公里外的瀋陽抗美援朝烈士陵園,看望犧牲了73年的父親方金耀。 方漢炳帶了一包家鄉的土去祭拜父親方金耀烈士195...
抗戰史上的今天:4月5日 - 天天要聞

抗戰史上的今天:4月5日

歲月無聲,歷史有痕。八十載光陰流轉,抗戰的烽火歲月依然銘刻在中華民族的記憶深處。為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80周年,觀察者網特別推出「抗戰史上的今天」欄目,每日與您共同回望那段波瀾壯闊的歷史長河。1932年4月5日 日軍佔領錦州以後,決定乘機恢復南滿地區「治安」,並按地區配備兵團進行「討伐...
第55屆國際食品添加劑法典委員會將在韓國首爾召開 - 天天要聞

第55屆國際食品添加劑法典委員會將在韓國首爾召開

由中國國家食品安全風險評估中心聯合韓國食品藥品部共同主辦的第55屆國際食品添加劑法典委員會(CCFA55)會議將於3月24日—28日在韓國首爾市召開。這是中國自2007年擔任CCFA主持國以來舉辦的第17屆CCFA會議,也是中國首次與其他國家合辦CCFA會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