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讀過三國的人都知道,曹操這人生性多疑,但凡有對他不利的事物,他都會予以剷除。所以就是在這樣一個猜忌心理很強的領導者身邊,哪怕富有才華與卓識,只要讓曹操覺得對自己的統治構成威脅,那麼只有死路一條。曹操身邊曾經有位絕頂聰明的主簿楊修,他屢屢猜中曹操心聲並且絲毫不低調,毫無疑問最終被曹操處以死刑。
楊修這人因為一句雞肋而白白斷送了年輕的性命,讓他的父親楊彪白髮人送黑髮人。其實楊彪和曹操是處於敵對陣營的,即使曹操和楊彪曾經在一起同朝為官過,但是楊彪始終忠心於漢室,和曹操的政見大不相同。或許楊修的死因有部分原因是因為他父親陣營的原因,畢竟曹操想剷除對自己不利的分子並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了。

後來曹操也遇到過楊彪,他見楊彪形影消瘦,於是半笑半諷地問他:「近來可好?太尉怎麼看起來瘦了?」可沒想到楊彪以一句話精鍊地回懟了曹操,讓他一時間竟不知該做什麼回答。這句話當然就也流傳了下來,變成了千古名句。那麼楊彪究竟說了句什麼,能夠讓眼前這位囂張跋扈的曹操頓時無地自容?
冰雪聰明
楊修這人不但聰明,其實他的身世也是特別高貴的。也許正是因為優厚的家世,讓這位神童自小便錦衣玉食,沒受過社會的毒打。這樣就直接導致了楊修本人恃才放曠的屬性,從而引導他走向毀滅。那麼究竟是什麼樣的家底,能夠讓楊修前輩子過得如此快活?

其實不僅楊修的父親楊彪是個太尉,早在他的高祖那輩,就已經是太尉了。從那輩開始,祖祖輩輩都在朝中擔任着太尉一職,可以說是個太尉世家了。生活在這樣的太尉之家,楊修的身份地位能不高嗎?除此之外,楊修的母親出身也是極其高貴的,他的母親和袁術是兄妹關係,也就是出身於「汝南袁氏」,在那時候也是屬於貴族一脈的。所以楊修其實就是袁術和袁紹的一個外甥,或許這楊修的死因,這層血緣關係也在暗中推波助瀾了。
不僅擁有豐厚的家底,楊修本人更是不負眾望。他在富家子弟當中,屬於天才一般的存在。楊修從小便聰明伶俐,遇到問題肯認真鑽研。一個人聰明並不可怕,可怕的是他在聰明的同時還很勤勞,楊修早就讀遍群書,胸中飽有墨水,因此他在那群世家子弟當中名聲也是最大的。所以楊修年紀輕輕就當上了曹營的主簿也就見怪不怪了,像他這樣不可多得的少年奇才,沒混個好的職位,那才是稀罕呢。

禍從口出
能夠當上曹操的主簿,首先肯定要得到曹操本人的首肯。早在路過曹娥碑的時候,曹操可見碑上刻有「黃娟幼婦,外孫齏臼」這幾個字。當時的楊修一眼就看出了其中含義,在他想要向曹操解釋的時候卻被曹操給阻止了。曹操說要自己琢磨,只需要給他一點時間就好。
然而部隊仍然在行進,曹操也就邊走邊想,最終他終於得出了個「絕妙好辭」的定論,答案是正確的。只不過這曹操得出結論的時候,已經是在軍隊離開曹娥碑30里地以外了。一個相同的結論,曹操和楊修居然相差了這麼長的時間才給出,毋庸置疑曹操是不如楊修的。因此曹操自己也感慨自己的才能不及楊修。

可是曹操這人本就心胸狹隘,面對楊修毫不掩飾的賣弄才華一次兩次也許就算了,可偏偏楊修就是特別愛炫耀自己的才能,這讓曹操對他也就越來越不滿意。在雞肋事件處死楊修之前,還發生過一件類似的事情,這件事也許就是楊修之死的最大導火索。
曹操曾經收到過一盒酥糖,他看完之後興奮地寫下了「一合酥」三個字,也沒有做過多解釋。哪裡想到曹操回來之後,這盒子里的酥糖僅僅只剩下一塊了,他趕忙問下屬這究竟是怎麼回事。下屬們被嚇得渾身戰慄,哆哆嗦嗦地告訴他是主簿楊修看到了盒子上寫了「一合酥」三個字,所以把裏面的酥糖分給將士們了。

因為在楊修的解讀中,「一合酥」便是一人一口酥,於是乎便照做了。聽罷此事的曹操內心暗自盤算着該如何置楊修於死地,自己的心聲怎麼能隨隨便便就被一個下屬給解讀出來呢,這是萬萬不可以的。
在曹操同劉備的一次戰鬥中,雙方一直僵持不下,曹操為此甚是頭疼,那幾天他可謂是茶不思飯不想。正在用膳的他看到雞湯中的雞肋不由得心生感慨,此時正好有士兵前來詢問今晚夜巡的暗號,於是曹操隨口一說道雞肋。哪知道聽到了雞肋的楊修便開始領兵撤退,他囑咐將士們連夜收拾好行李,做好撤軍的準備。

因為他認為,曹操口中的雞肋,就是指這場戰鬥,得之無味,棄之又相當可惜。與其這樣,倒不如提早準備撤軍,對這場意義不大的戰鬥還是趁早結束了好。曹操看到眼前的將士都一派打道回府的狀態,得知原因之後當即處死了楊修,這也許是他早就想看到的結局,不然也不會如此決絕。
也就是後來曹操和楊彪偶然遇見,刻意將楊彪失子的話題挑出來,表面上是問他怎麼瘦了,實際上是想看看楊彪失子的想法。那時候楊彪只是輕描淡寫地回答說他承認兒子楊修的確有錯,但畢竟是自己的兒子,怎麼會不傷痛呢?聽罷此語的曹操臉色倒是失去了原先的神氣,似乎也陷入了無盡的同情當中。

如果楊修能夠懂得低調處事,做人懂得收斂,沒有一次次地挑戰曹操這人的底線,或許他的結局會是大不相同的。我們做人應該要虛心求教,任何時候都不可以狂妄自大,不然最終的結局也許和楊修差不了多少。
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