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民國老北平的這一碗「爛肉面」,品味北京百年興衰史人生百態情

2020年03月22日00:08:32 美食 1218

從民國老北平的這一碗「爛肉面」,品味北京百年興衰史人生百態情

從民國老北平的這一碗「爛肉面」,品味北京百年興衰史人生百態情 - 天天要聞

每個人總得有點兒小愛好,或者時不時地給自己來點兒小犒勞,這樣日子才會有滋有味兒的過下去。

明朝的張岱也說過:「人無癖不可交也,以其無深情也。」當然,他說的這個「癖好」都是極其講究的,他的朋友也通常都是擁有各種喜好的「人民幣玩家」 。

雖然「有錢人的快樂我們想像不到」,但是即便沒錢也是可以「樂一樂」的,於是那些不用花很多錢就可以買到的「快樂」,就被稱為「窮人樂」。

民國時期,人們對生活開始有了更高的期待,但經濟上卻捉襟見肘,所以一些廉價卻解饞的美食,一些不貴卻好聽好玩的表演,一些便宜卻服務周到的休閑場所(如茶館、浴池、二葷鋪等等),這些所謂的「窮人樂」逐漸興起。

當然,有不少人把「窮人樂」做到了極致,那就打破了「窮富」之間的界限,而只突出了這個「樂」字。

從民國老北平的這一碗「爛肉面」,品味北京百年興衰史人生百態情 - 天天要聞

於是,門口便宜又好吃的二葷鋪「和記」,也是魯迅的最愛;曲藝唱得好的,也自然就被各路粉絲捧成了「名角兒」,不少的市井小吃,富人家照樣得和窮人站在一起排着隊買。

其實,每個時代的芸芸眾生,都需要一碗可以慰藉心,也足以填飽胃的「爛肉面」。

而屬於我們今天的那碗「爛肉面」,也許是一杯奶茶,也許是一份螺螄粉,又或者是一根口紅罷。

一碗「爛肉面」,品出老北平的百年興衰味

中國人最講究「民以食為天」,而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也說「假如一個人同時缺乏食物、安全、愛和尊重,通常對食物的需求是最強烈的」,所以無論在何時何地,一碗熱氣騰騰的美食都算是「剛需」。

從民國老北平的這一碗「爛肉面」,品味北京百年興衰史人生百態情 - 天天要聞

鹵煮

「二葷鋪」就是賣「葷菜」的小鋪子,一般有豬肉、牛羊肉、雞肉和一些「下水」肉等等,這算一葷;另外,廚子還可以提供「炒來菜兒」服務,即客人自己帶食材,花很少的錢讓廚房幫着加工做熟。

「二葷鋪」和提供簡單飯菜的「大茶館」都始於前清,「大茶館」的「大」字也不是說規模大,而是滿語發音的音譯。

清朝時候,北平屬於政治中心,士大夫階層大量湧入,卻沒有舉家遷徙的經濟實力,所以通常住在會館。他們手裡也大都有些閑錢,於是就成為茶館和菜館等各種娛樂場所的常客。

從民國老北平的這一碗「爛肉面」,品味北京百年興衰史人生百態情 - 天天要聞

清朝小說《品花寶鑒》中就有對於二葷鋪的記載:

「本在個二葷鋪打雜,因散了伙,情願來幫同灌園。」

其作者陳森在道光年間曾經去過北京,可見,那個時期二葷鋪就已經很常見了。

到了民國時期,隨着清朝的沒落,士大夫階層也逐漸崩塌,滿族的一些子弟也門庭衰敗,他們手裡不再闊綽,大型的娛樂場所基本去不起了,而廉價的茶館和二葷鋪,作為人們唯一去得起的地方而生存了下來,甚至愈發興旺。

從民國老北平的這一碗「爛肉面」,品味北京百年興衰史人生百態情 - 天天要聞

苦力也需要打牙祭

民國時期,除了以種地為生的農民和有較高學識的人才,一般的家庭想要生活,只能是靠家裡的壯勞力出去「賣力氣」謀生,所以常常一家一戶只有當家的男人在外面辛苦工作。

這種工作分配,就決定了可以「賣力氣」的男人的家庭地位,但是他當然也不能只顧着自己在外面吃得高興,畢竟還有一大家子人等着他買米下鍋呢。

所以,隔三差五的能在外面自己打打牙祭,就是很好的享受了。

於是,這類「苦力」也算是茶館和二葷鋪的常客了。

其實,當時的人們辛勞一天也不過就是為了賺個「嚼穀兒」,要是能喝碗熱茶歇歇腳兒,在吃點兒帶葷腥兒的食物就再舒坦不過了。

於是,這個時候出現了一種非常著名的「窮人樂」美食——爛肉面。

從民國老北平的這一碗「爛肉面」,品味北京百年興衰史人生百態情 - 天天要聞

曲藝史家、民間文藝家金受申先生在《老北京的生活》里說:

「二葷鋪有一種北京獨有的食物,就是爛肉面。形如滷麵,滷汁較淡,而不用肉片,其他作料也不十分齊全,卻有一種特殊風味」。

對於一碗爛肉面,曾經的大戶人家吃得是傷感夾雜着慰藉,窮人吃得是享受與對明天的希望,而老舍先生《茶館》里的「黃胖子」吃得是面子與得意洋洋。

食物會連同歷史一起醞釀發酵,在同一碗爛肉面中,我們能品出北平的百年興衰史,也能吃出世間的人生百態情。

一碗「爛肉面」的心胸不大,卻真香

作為深愛北平的著名作家老舍先生,在很多作品中都惟妙惟肖的還原了北平的生活細節,他自然不會放多對於「爛肉面」的描寫。

「爛肉面」幾乎可以算是《茶館》里,最令人印象深刻的食物。

從民國老北平的這一碗「爛肉面」,品味北京百年興衰史人生百態情 - 天天要聞

《茶館》黃胖子

一開篇,駕着鷹的「黃胖子」就說:「一人一碗爛肉面......有我黃胖子,誰也打不起來。」

這就如圖咱們現在經常說的:「世界上沒有什麼事情是一頓燒烤解決不了的。」

老舍先生說的是:

「三五十口子打手,經調人東說西說,便都喝碗茶,吃碗爛肉面,就可以化干戈為玉帛了。」

可見,也沒有什麼是一碗爛肉面解決不了的,如果有,就再來一碗。

從民國老北平的這一碗「爛肉面」,品味北京百年興衰史人生百態情 - 天天要聞

話劇《茶館》

滿族的常四爺看到要賣女兒求生的婦女,對茶館夥計說:「李三,叫兩個爛肉面,帶她們到外頭吃去。」

而想要開「頂大頂大的工廠」實業救國的秦二爺看見這一幕之後,評價常四爺是「一碗爛肉面的眼光和心胸」。

誠然,常四爺和「黃胖子」解決問題全靠一碗爛肉面,而他們能給別人的幫助也僅僅是一碗爛肉面。

雖然地位不同,書中的常四爺和黃胖子的的確確擁有的都是差不多的市井心胸。

但是,常四爺的這碗爛肉面也確確實實解決了這娘倆的燃眉之急。

而且這碗「爛肉面」,是真香啊。

從民國老北平的這一碗「爛肉面」,品味北京百年興衰史人生百態情 - 天天要聞

夥計正在挑兒面

「爛肉面」顧名思義,裏面沒有整塊的「好肉」,通常用筋頭巴腦或者殘皮碎骨等豬肉下腳料(如果有牛羊驢肉等的下腳料也可以一樣使用),經廚子用辛香料精心熬燉,一碗面下肚兒,是又香又暖。

當然,即便是「爛肉」也不會給多少,一般就是夥計給客人從熱鍋裏面,挑一柱細扁條的手擀麵,先澆上一勺老湯,在澆第二勺的時候帶着幾小塊碎肉,正好落在面上。

這一碗爛肉面,它可是典型的粗食細作,骨頭骨髓的香氣都已經熬酥熬爛融在老湯里,吃一碗面,湯濃面燙,就像打通了腸胃,通體舒暢。

而其實做爛肉面最好的還是「二葷鋪」,相比較「大茶館」的代賣茶飯,「二葷鋪」可是專業的,甚至很多大酒樓的廚師都是「二葷鋪」的出身。

所以千萬別小看二葷鋪,也別小看「爛肉面」。

很多時候,人吃飽了,問題自然也就不見了。

從民國老北平的這一碗「爛肉面」,品味北京百年興衰史人生百態情 - 天天要聞

正如老舍先生在《牛天賜傳》中寫道:

「一個人有面吃,而且隨便可以加鹵,也就活的過了。」

一碗「爛肉面」捧不出好「角兒」

對美食尚存念想的人,通常也還熱愛生活,而熱愛生活的人,再窮也需要一些精神娛樂。

於是,雖然生活上捉襟見肘,也沒耽誤曲藝京劇的發展,最開始還和大鼓等曲藝同屬於「窮人樂」的京劇表演,發展到民國時期,已經成為一種時尚潮流。

而京劇界的「頂流」已出現,粉絲更是從四面八方湧來,追星捧角兒的方式絲毫不亞於現在的「飯圈」女孩們。

從民國老北平的這一碗「爛肉面」,品味北京百年興衰史人生百態情 - 天天要聞

譚鑫培

民國的伶界捧角兒,分前台捧、後台捧、武捧、文捧、藝術捧、經濟捧等等,由粉絲們有組織的同時或者交錯進行。

前台捧,就是給自己的偶像送禮物送牌匾,相當於現在的拉橫幅送錦旗。

後台捧,一般就是有能力的人溝通戲院老闆,在「角兒」出場順序或者戲碼上面下功夫,能唱「大軸」的,就絕不「壓軸兒」,如果打聽出來同時段有競爭者,那必須給「角兒」安排「硬戲」。這一點就很像現在「飯圈」的「撕番位」。

武捧,是一群人買最好的座位,在最恰當的節骨眼兒給自己的「角兒」喊好,「角兒」一下台,不管後面是誰表演,站起來就走,目的就是造成空位,讓大家知道都是衝著誰來買的票。

文捧,就很像如今的自發寫軟文宣傳,「角兒」的演出剛開票,粉絲就往報社送自己寫的各種溢美之詞的宣傳文章,「角兒」的演出一結束,粉絲連夜寫評論,有時候還航空郵寄到上海天津各大麴藝興盛的地方,力求同時見報,這才看出「角兒」的聲望。

藝術捧,就有難度了,需要非常懂戲,為「角兒」找到合適的劇目,甚至操刀改編劇情台詞,力求突出「角兒」的優勢和功夫,而經濟捧很好理解,就是「砸錢」,其實前面的各種捧,都離不開經濟後盾,各位「角兒」的「後援團」也都有捧角兒「基金」。

從民國老北平的這一碗「爛肉面」,品味北京百年興衰史人生百態情 - 天天要聞

報紙宣傳

這是說的各路「名角兒」,但是唱的不怎麼好的藝人們也得生存啊,如果沒人捧確實也沒面子,就只能自己捧自己。

於是,就出現了「爛肉面」捧戲的說法。

這是說,演員怕自己初來乍到,賣不出座兒,自己面上無光,於是就請一些窮人,每人吃一碗爛肉面一類的「窮人樂」食品,吃完了來看場戲,幫着捧捧場。

不過,這些人通常不大看戲,喊好的方式和懇節都不怎麼地道,經常聽戲的一聽就能聽出來,因為真戲迷平時都喜好哼兩句也練練嗓子,所以不僅精準的知道哪裡該喊好,喊出來的好還字正腔圓滿宮滿調,透着這麼好聽。

所以呢,對於這種唱的一般,還自己花小錢「買粉絲」的藝人,也被叫做「爛肉面」。

而大家也漸漸明白,如果角兒的功夫不到家,再怎麼捧也是白費勁,最好的結局就是「曇花一現」,還遠不如一碗「爛肉面」來得實在吃得熨帖 。

隨着民國時代的結束,「二葷鋪」與「大茶館」漸漸消失不見,曲藝行當經過大浪淘沙,留下的也都是精華。

如今,民國風月已成背影,但是即便是民國老北平的這一碗「爛肉面」,也能回味出那個年代的興衰起落和辛酸喜樂。

從民國老北平的這一碗「爛肉面」,品味北京百年興衰史人生百態情 - 天天要聞

現在,人們的娛樂方式和生活水平都有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也許今天的快樂已經分不清窮富,「窮人樂」也轉型「大眾樂」,不過相同的是,我們每個人仍然必須從生活中找到屬於自己的「小確幸」。

不論是一碗爛肉面,還是一塊兒菲力牛排,不管是一曲京評梆,還是一場歌劇芭蕾舞,不管是一管口紅,還是大牌奢侈品包包,你總要找到適合你的那一份慰藉,可以是咖啡也可以是大蒜。

唯有如此,才能在艱難的時刻,在暫時的灰暗中,仍然覺得「人間值得」。

來吧,朋友,一起吃碗爛肉面,咱接着往前走。

以上圖文部分來源:原創趟風冒雪,互聯網絡,節能君想說:一滴水可以蕩漾整個湖面,一篇文章分享可以觸動整個心靈,貴在分享,如涉及版權問題,將即時刪除!

從民國老北平的這一碗「爛肉面」,品味北京百年興衰史人生百態情 - 天天要聞

美食分類資訊推薦

「來伊份粽子吃出帶血異物」上熱搜!品牌代工品控亟待加強 - 天天要聞

「來伊份粽子吃出帶血異物」上熱搜!品牌代工品控亟待加強

一隻夾帶疑似帶血創可貼的來伊份蜜棗粽暴露出代工模式下的品控與信任危機當代工模式成為快消品行業的普遍選擇品牌方與生產方之間的責任鏈條如何擰緊成為整個行業亟待思考的問題大品牌曝出食品安全問題 產品代工問題引爭議5月10日,有消費者連發兩條視頻,
「520」邂逅「貴州茶」  跨界共話「乾淨黔茶」多元魅力 - 天天要聞

「520」邂逅「貴州茶」 跨界共話「乾淨黔茶」多元魅力

【環球網文化綜合報道】茶,起源於中國,盛行於世界。貴州作為全境高原茶區,是產茶的黃金寶地。5月20日,在第六個「國際茶日」即將到來之際,「乾淨黔茶・全球共享——520·愛上貴州茶創新傳播懇談會」在京舉行。普安紅茶、遵義紅茶、都勻毛尖、湄潭翠芽、鳳岡鋅硒茶、梵凈抹茶等名茶集中亮相,全面展示貴州茶產業「兩紅三...
鮮Phone畫報:vivo S30 Pro mini圖賞:果味十足,清新明媚! - 天天要聞

鮮Phone畫報:vivo S30 Pro mini圖賞:果味十足,清新明媚!

融合夏日清新的配色再加上大膽的炫酷撞色,這個設計不一般。檸檬黃如盛夏鮮榨氣泡水,通透玻璃背板下躍動着陽光親吻檸檬的黃,指尖輕觸似有檸檬清香漫溢。桃桃粉以水彩筆觸暈染出蜜桃成熟時的漸變肌理,從果核處氤氳開的珊瑚粉過渡到果凍質感的半透明淺緋,彷彿能嗅到清甜桃香。豎向排列的雙攝模組的銀白色金屬邊框與背板碰...
重慶豐都:21歲「左手廚師長」單手炒出15億流量 - 天天要聞

重慶豐都:21歲「左手廚師長」單手炒出15億流量

在豐都的小山村,21歲的杜小鋒用一隻手改寫了命運劇本。先天右側肢體失能的他,從灶台前反覆練習切菜的「笨拙少年」,到全網30萬粉絲的「左手廚師長」,用15億次播放量證明,哪怕命運只給一隻手,也能握住生活的滾燙。他單手炒熱的不僅是家常菜,更是千萬人對不向困境低頭的共鳴,以及鄉村振興路上的微光和希望。 在重慶豐...
蔥花餅零失敗的做法,層次豐富易上手,人人都能成功 - 天天要聞

蔥花餅零失敗的做法,層次豐富易上手,人人都能成功

富海娟美食。大家好,我是海娟。今天做一個好吃的蔥花餅,柔軟的同時又多層。·首先準備一斤的普通麵粉,加入一點點酵母粉,大約0.1、0.2克左右,用溫水350克來和面。和面的時候放了一點點酵母粉,這樣做出來的餅特別的柔軟,但是沒有發麵的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