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着生活條件的提高,大家的追求也從吃飽轉向吃好。
而酸奶這種既好喝又有營養的產品,自然就受到了大部分家庭的青睞。
可誰能想到,市面上竟然有過半數的酸奶不僅營養不達標 ,甚至還是危害健康的科技狠活!
假酸奶扎堆
最近,市場監管局接到不少消費者投訴,說買的酸奶根本不像宣傳的那麼健康。
經過一番深入調查,在市場上頗有名氣的酸奶品牌,幾乎都被發現存在問題,可以說全軍覆沒。
這些問題酸奶,從配料表到營養成分,沒有一處不讓人失望。
就拿蛋白質含量來說,國家對發酵乳要求,每100克里蛋白質含量要大於等於2.9克。
而風味發酵乳的蛋白質,也要大於等於2.3克。
可這幾個問題酸奶品牌,有的產品每100克蛋白質含量只有1.2克,甚至更低。
這和我們以為的富含蛋白質的酸奶形象,簡直是天壤之別。
要知道,我們喝酸奶,很大程度上就是衝著補充蛋白質去的,結果喝了半天,還不如喝口便宜牛奶來得實在。
再瞧瞧配料表,更是貓膩滿滿。
按照正常邏輯,酸奶應該是牛奶發酵後得到的吧?
可這些酸奶,配料表第一位竟然是水,一滴牛奶也沒有。
而水之後,則是大量的白砂糖。
有的品牌還會用阿斯巴甜來替代糖,阿斯巴甜可是我國的二類致癌物!
接着,還有各種增稠劑、香精、色素等食品添加劑。
像什麼羥丙基二澱粉磷酸酯,這就是用來讓酸奶變得濃稠,營造出好像很醇厚的口感。
這樣一看,這些所謂的酸奶,不僅不能補充營養,還會危害身體健康,這不是妥妥的害人嘛!
包裝陷阱
而更讓人來氣的是,這些品牌不僅配料表垃圾,還在包裝上還玩起了文字遊戲,故意誤導消費者。
有些包裝上寫着「風味發酵乳」,可「風味」兩個字小得可憐,恨不得得用放大鏡才看得到。
有的更是直接被印在瓶蓋裡頭、標籤邊緣等特別不起眼的地方。
大家在選購的時候一般匆匆掃一眼包裝,就以為買的是純正酸奶了,受騙了都不知道。
還有的包裝上寫着「草原牧場」「新西蘭工藝」之類的,聽起來高大上,感覺奶源肯定特別好。
結果一查,所謂的「草原牧場」就是一個註冊在居民樓里的空殼公司。
寫着「新西蘭工藝」的,實際生產地址卻是國內一個食品代工廠。
還有更離譜的,酸奶外包裝上寫着「其他沒了」。
這消費者一看,不就自然而然的認為這是沒有添加劑嗎。
可事實上,「其他沒了」只是個商標,沒有任何特殊含義。
類似掛羊頭賣狗肉的例子還有很多,那問題就來了,這些問題酸奶究竟是怎麼流入市場的呢?
這就不得說說他們的銷售渠道和營銷策略了。
這些品牌,很多都主攻城鄉結合部、小縣城以及三四線城市的超市、小賣部。
它們靠着花哨的包裝、誘人的宣傳語,再加上相對較低的價格,吸引了不少消費者。
有些消費者覺得,這酸奶包裝高級那肯定是好貨。
價格又實惠,自己肯定是撿到大便宜了,可不趕緊買買買。
而且,很多人在買東西的時候,往往不會仔細看配料表和營養成分表,就這麼稀里糊塗地被忽悠了。
還有一些電商平台,也成了這些問題酸奶的銷售渠道。
商家在網上大肆宣傳,打着各種噱頭,消費者隔着屏幕,更是難以分辨真假。
面對這些問題,市場監管局立刻要求相關產品下架整改,並且對涉事企業展開調查和處罰。
可即便如此,還是有一些不良商家想盡辦法逃避監管。
有的企業手握多個品牌,一旦某個產品被投訴、被下架。
馬上換個包裝、改個名字,又把同樣的東西重新推向市場。
說了這麼多糟心的事兒,那咱消費者到底該怎麼挑選真正健康營養的酸奶呢?
其實方法也不難,首先,一定要看配料表!
配料表第一位必須得是生牛乳,而且配料表越簡單越好,盡量不要有太多添加劑。
如果看到配料表前幾位是水、白砂糖、一堆添加劑,那直接從哪拿的放回哪去。
其次,就是看營養成分表。
蛋白質含量要符合國家標準,最好能高於標準,同時糖分不要太高。
另外別再被那些花哨的包裝和宣傳語迷惑了!
什麼「進口工藝」「特色牧場」,都不如看看產品的生產地。
而且盡量選擇正規渠道購買,像大型超市、靠譜的電商平台官方旗艦店,以免買到假貨。
最後,如果一款酸奶價格低得離譜,那它的品質很可能就有問題。
畢竟好的奶源、優質的生產工藝,成本擺在那兒呢。
結語
希望通過今天這篇文章,能讓大夥對酸奶市場多一些了解。
以後買酸奶的時候,不再被那些科技糖水忽悠。
咱們花錢,就得買到真正健康、有營養的東西。
也希望相關部門能加大監管力度,讓酸奶市場回歸正軌,讓消費者買得放心,喝得安心。
信息來源:
免責聲明:本文發佈的圖片、文字等素材來源於網絡,我們尊重所有原創作者的權益,如有侵權、信息有誤或其他異議,請聯繫我們,我們立即修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