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旦,起源可追溯至遙遠的古代。在中國,元旦一詞最早出現於《晉書》中,「顓帝以孟春三月為元,其時正朔元旦之春」,這記錄了元旦作為歲首的概念,已有5000多年的歷史。據傳說,元旦起源於三皇五帝之一的顓頊,象徵著新一年的開始和萬物復蘇的春天。然而,元旦的具體日期在中國古代隨着朝代的更替而有所變化,夏代為夏曆正月初一,商代為夏曆十二月初一,周代為夏曆十一月初一,直至漢武帝時期,才重新確定夏曆正月初一為元旦,並沿用至辛亥革命。
西方的元旦起源同樣悠久,但日期與慶祝方式有所不同。據記載,公元前40年,埃及人發現天狼星與太陽一同升起,尼羅河水隨之上漲,這一天被定為新年的開始。公元前46年,羅馬皇帝凱撒為了祝福雙面神「Janus」,將這一天定為西曆新年的開始,即我們現在所說的元旦。在中國,元旦的真正確立是在1949年。將陽曆1月1日正式定為「元旦」,以區別於傳統的農曆新年(春節)。
「5樣不上桌,福氣不進門」,5樣是指啥?元旦將至,建議提前備好。
一、椒柏酒。椒柏酒是一種用花椒和柏樹葉浸泡而成的酒,具有獨特的香氣和口感。
椒柏酒寓意着「祈福避邪」和「迎接新年」。在古代,人們認為花椒和柏樹葉具有驅邪避疫的功效,因此將它們浸泡在酒中飲用可以祈求健康和平安。元旦這一天飲椒柏酒不僅是為了慶祝新年的到來,更是為了祈求新的一年裡家人能夠健康長壽、平安順遂。
二、年糕。年糕是南方地區元旦時節的傳統美食,由糯米或黏黍製成,口感軟糯香甜,有紅、黃、白三種顏色,寓意金銀。
年糕寓意着「年年高升」和「生活富足」。年糕的名稱與「年年高」諧音,因此被視為事業和生活步步高升的象徵。同時,年糕的口感和質地也象徵著生活的甜蜜和幸福。在南方的一些地區,人們還會在年糕上加入紅棗、蓮子等食材,寓意着「早生貴子」和「團圓美滿」。
三、湯圓。湯圓是福建、台灣等地區元旦期間的傳統美食,由糯米製成,通常為圓形,餡料包括芝麻、花生、巧克力等多種選擇。
湯圓寓意着「團團圓圓」和「和和美美」。其圓形象徵著圓滿和完整,因此被視為家庭團聚和和睦的象徵。
四、餃子。餃子是中國北方元旦期間的傳統美食,通常由麵粉、水和餡料製成,形狀像元寶,餡料則包括豬肉、牛肉、羊肉、魚肉、韭菜、白菜等多種選擇。
餃子寓意着「招財進寶」和「喜慶團圓」。其形狀酷似古代的金銀元寶,因此被視為財富的象徵。同時,餃子餡料的選擇也充滿了吉祥的意味,如豬肉白菜餡寓意着「百財」,韭菜餡則寓意着「久財」。此外,包餃子和吃餃子的過程也是一家人團聚的時刻,象徵著家庭的團結和和睦。
五、魚。魚是元旦和除夕期間人們都喜歡做的菜肴,尤其是紅燒魚,色澤紅亮、味道鮮美。
魚寓意着「年年有餘」和「富足安康」。在中國文化中,「魚」與「余」諧音,因此被視為富足的象徵。元旦這一天吃魚寓意着新的一年裡家庭能夠物質充裕、生活富足。紅燒魚則寓意着紅紅火火、年年有餘,希望新的一年裡生活能夠紅紅火火、越來越好。
紅燒鯉魚
鮮活鯉魚1條約750克;花生油100克;
濕澱粉(水澱粉)25克;大蒜5克;醬油25克;松蘑15克;料酒25克;生薑5克;味精1克;胡椒粉1克;辣椒面1克;精鹽1.5克;芝麻油2克;蔥;
將鮮活鯉魚洗凈,去鱗、去鰓,剖開腹部去除內臟,洗凈血沫。在魚身兩側各斜剞5刀,以便入味。鍋內放入花生油,旺火燒熱。油熱後,將整條鯉魚下鍋,兩面煎至金黃色。
煎好魚後,烹入料酒。依次放入辣椒面(如使用)、松蘑絲、精鹽、醬油、薑片。燒開後,改小火燜煮,使魚入味。
魚燜熟後,放入蔥段、味精。用濕澱粉勾芡,使湯汁濃稠。加入芝麻油、胡椒粉,增加香氣和味道。
將燉好的紅燒鯉魚小心盛出,放入盤中。將剩餘的湯汁均勻地淋在魚身上。
好了,今天文章就分享到這兒,如果對您有幫助,歡迎點贊,轉發,關注,若您有不同意見,歡迎在評論區留言,小簡和您一起探討!人生是一場荒蕪孤獨的旅行,冷暖自知,苦樂在心,照顧好自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