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聊之中,刷了《少爺和我》,結果頗有「相見恨晚」之感!作為一部喜劇,真的讓人笑中帶淚,彷彿看見了人間煙火的暖和芸芸眾生的苦!!
開篇就把諷刺意味直接拉高的《餃子之神》,可以很好的讓我們經略到這部劇的基調!
想吃到餃子之神親手包的餃子,需要滿足一系列條件:
「繳納社保滿5年才可以參與搖號」
「直系親屬無犯罪記錄」
…
就問你這個味道,這個配方,熟不熟悉!
而即便你通過了這些條件,成功預約到品嘗席位,想吃一個餃子,也不是那麼容易的!
餃子之神有幾個苛刻之處,除了上文說的對食客資格審核的苛刻外,對學徒要求也很苛刻:一個學徒,要各崗位工作共9年,才堪堪能學習包餃子。
而馬上就可以學習包餃子的學徒,因為擀漏了一個餃子皮,就要在擀皮的崗位上,再做一年半才能再有學習包餃子的機會!
餃子之神對於食客品嘗餃子的過程,要求也很苛刻:不僅參考食客家鄉,有針對性的選用餡料和煮餃子的水!
對食客品嘗自己的餃子,更是有十分苛刻的規定:第一盤,聞餃,可聞不可吃;第二盤,聽餃,可聽不可吃…
從餃子出鍋到進口,不能超過十秒,否則餃子就「死」了,就得倒掉!
就問你,這份「霸道」,是不是也似曾相識?
餃子之神很懂得營銷,他知道他的餃子要收貨美評,那就一定要有故事,或者說,一定要給美食評論家一個故事,讓美食評論家有推廣點,有寫作素材!
因此他給所用食材中的蛋,賦予了一份與眾不同:那不是普通的雞蛋,是無腳鳥的蛋…
這個路子,是不是讓人會心一笑!
因此,當作為美食品鑒權威,一句話可讓飯店生,一句話也可讓飯店死的美食評論家,雖然成功預約到了品嘗名額,還特地餓了八個小時,卻一個餃子之神的餃子都沒吃到時,那份氣急敗壞,讓人覺得又好笑,又有一絲絲共情!
而故事的最後,小學徒的一句「因為你倆都在扯蛋」,更是直面了多少人「心中明鏡兒似的,卻又得面子上附和,甚至融入」的一種境地?
現實很多泥濘,而可怕的不是我們沒有發現,而是我們明明看見了,卻依然奔跑着淌進去,和他人一起,弄濕了鞋…
就如餃子之神所說,「我們誰不是韭菜?」誰又不是在給別人講故事的同時,也在給自己講故事呢?
都不過芸芸眾生,在人間堅持了一天又一天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