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中國一名酒隕落,曾被稱為遼寧第一美酒,如今為何連當地人都不喝
在遼寧省有一座美麗的小城鳳城市,這裡曾是滿族八旗重鎮,在鳳城東南6里處有一座風景優美的鳳凰山。
山腳下有一座酒廠,取鳳凰山泉水和東北優質高粱釀酒,自上世紀80年代開始生產的鳳城老窖被稱為「遼寧第一美酒」。
鳳城老窖歷史悠久,始建於1856年,它的釀造工藝脫胎於滿族的傳統燒酒技術,最早做的是東北燒鍋酒,在本地享有一定聲譽,可讓它繁榮一時的卻是麩曲醬香酒。
鳳城老窖 北方麩曲醬酒典範
麩曲醬香的歷史很短,麩曲工藝在1940年由日本傳入中國,1981年貴陽酒廠聯合科研機構才研製出麩曲醬香工藝。
之後這種工藝被北方的酒廠發展壯大,因為麩曲醬酒循環發酵,一年四季都可出酒,釀造時間也短,黔派麩曲醬酒一般為21天。
北方因為天氣寒冷,在冬季的發酵時間長達30天以上,這種特殊的自然環境讓北方的麩曲醬酒更為綿柔醇厚,這是北方發展麩曲醬酒的優勢,而鳳城老窖就是北方麩曲醬香的代表。
有意思的是,因為濃香型白酒對老窖池非常依賴,而醬香酒並不依賴老窖池,所以老窖這個詞是濃香酒的專用,鳳城老窖應該是全國唯一的叫「老窖」卻是醬香的白酒。
話說回來,麩曲工藝是一種碎沙工藝,因出酒率高,發酵周期短,這讓採用這種釀造方法的鳳城老窖擁有了價格上的優質,逐漸佔領了東北的市場,在90年代名噪一時。
當時整個東北地區無人不曉,請客吃飯喝的都是這個酒,甚至還出口到東南亞和韓國、日本等國家,這段時間,鳳城老窖的發展可謂順風順水。
成也麩曲,敗也麩曲
所謂「成也麩曲,敗也麩曲」,鳳城老窖憑藉廉價的麩曲工藝佔領的都是低端市場,在千禧年後,隨着人們收入的提高和高端宴請的需求更為旺盛,對白酒也有了新的要求,其社交屬性更為突出。
那時名酒紛紛漲價,佔領高端市場,而鳳城老窖只能幹着急,受制於麩曲醬酒的上限並不高,高端產品開發非常困難,白白錯失了紅利期。
之後宣傳也沒跟上,這讓鳳城老窖曾經積累的名氣逐漸被其他酒搶佔,時至今日,甚至連地方名酒的名頭都不保,可以說是徹底隕落了。
我曾在一個介紹鳳城老窖的帖子下看到這樣的留言:現在連鳳城人都不喝鳳城老窖了。這又是為什麼呢?
鳳城老窖之所以隕落,最重要的是它的麩曲醬香工藝的限制,麩曲醬酒和大麴醬酒有很大不同,麩曲醬酒雖然醇厚但不夠細膩,醬香味也偏弱,而且存放幾年後風味會更差,沒法長期保存。
縱觀現在的醬酒市場,賣得好的高端醬酒都是大麴坤沙工藝,但動輒數百上千元的價格也讓人望而卻步。所以這也是當地人都不喝的原因!
有一款產自茅台鎮的木台厚道酒,用的是正兒八經的大麴坤沙工藝,價格卻非常實惠,近些年在醬酒圈逐漸展露頭角,獲得了一眾醬酒愛好者的喜愛,喝過的酒友都說,還好這酒不是什麼大牌,要是大牌酒價格最少翻一倍。
好酒產自貴州省茅台鎮,用的原料和茅台一樣,都是貴州本地被叫做「小紅糧」的醬酒專用高粱。
因為含有單寧,這種高粱吃起來非常澀口,但這卻是釀造優質醬酒不可或缺的物質,能夠生成醬酒特有的香氣。
在工藝上採用12987大麴坤沙工藝,「曲是酒之骨」,大麴以小麥為原料,出酒率最低,但釀出的酒香味最為馥郁且醇厚豐滿,是麩曲不能比的。
坤沙則是指要用破碎率只有20%的高粱為原料,相對於碎沙的30天的發酵周期,坤沙工藝的發酵周期需要經過整整1年。
大麴坤沙酒的優勢非常明顯,口感好、香味協調、層次豐富、但缺點就是費工費時,且原料耗費高,5斤高粱才能出1斤酒。
之後還要經過5年時間的窖藏,讓酒體充分老熟,味道更為醇厚,最後經過國家級調酒師馮小寧的勾調,讓每瓶酒的香味和口感達到統一。
喜歡醬酒的朋友可以嘗試一下,畢竟是大麴坤沙醬酒,比麩曲醬酒的口感要好上很多。
好啦,今天的內容就到這,你喜歡喝醬酒么?你會選擇麩曲醬酒。還是大麴坤沙醬酒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