粽子不僅好吃,營養豐富,同時也是中國歷史文化積澱最深厚的傳統食品之一!尤其端午節就快到了,不少朋友也是準備買粽葉,自己親手來做一下粽子。這樣既能體驗做粽子的樂趣,又能吃到美味!
但是,在製作粽子時,常常會遇到一些問題,比如:粽子葉不綠,煮好的粽子葉不香,其中最重要的是粽葉子不軟,沒有韌性,一包就開裂等問題!其實,煮粽子葉也是有訣竅的,記住下面這2點,煮好的粽葉不僅柔軟韌性好,關鍵葉香味還濃!
一、先洗後泡,剪兩端
干粽葉是不能直接包粽子的,所以,要先將買回來的粽葉清洗乾淨後,再用淡鹽水浸泡4個小時,泡的時候,要用個碗壓住粽葉,否則粽葉會漂浮起來。泡好的粽葉,再用剪刀將粽葉的頭和尾,尖尖的部分給剪掉。
注意:用淡鹽水浸泡的目的,主要是可以起到殺菌的作用,畢竟粽葉是要直接和食材接觸的!其次,用剪刀剪掉頭尾兩端,是為了包粽子時更加的方便,包出來的粽子形狀也更加的漂亮!
二、先煮後涼,香味濃郁顏色亮
泡好的粽葉切記不要直接上鍋煮!正確的做法是先燒水,等水沸騰開鍋後,再放入粽葉,大火煮2分鐘立刻撈出,然後放入冰水中放涼!
之所以不能直接上鍋煮,是因為粽葉從冷水煮到開鍋,時間太久,這樣粽葉的香味也會被煮飛的。所以,要開水下鍋煮,這樣既能縮短煮粽葉的時間,又能保持粽葉本身濃郁的香味!
煮好的粽葉為什麼要立馬放入冰水中浸泡呢?這樣做的目的,一是起到固色的作用,就是讓粽葉的顏色漂亮,不會讓葉子的顏色發黑;二是可以讓粽葉變得更加有韌性!在包粽子時,粽葉不會出現開裂的情況!
這樣,經過殺菌、浸泡、水煮、降溫後的粽葉,不僅顏色漂亮,韌性也好,尤其是它的葉香味保留得非常濃郁!
包粽子的方法
包時先刷油:很多朋友粽葉泡好後,就直接裝米包了!但煮熟之後卻發現,自己做的粽子味道可以,但就是粽葉與糯米粘連在一起,吃起來比較麻煩。所以,在包的時候 ,要先在粽葉上,刷上一層熟油。
光面朝內,裝九分滿:其次,用粽葉包粽子,要葉子的光面朝內。包的時候,要葉柄相對,光面朝上,重疊在一起,捲成一個圓錐狀。這樣,粽子的基本形狀就出來了!
裝米的時候,切記不要裝滿,因為粽子在煮的過程中,內部的糯米還會吸收水分,這樣糯米的體積就會膨脹,如果裝得太滿,米就會溢出!
米裝好後,再把兩邊的粽葉向內內折,然後將上面的粽葉向下折,一直折到開口完全蓋住為止。最後,把剩餘的粽葉順着各自的方向,依次折好即可。
注意:在給粽子捆繩的時候,不要勒得太緊,因為還要給米膨脹留有餘地!這個度要自己掌握,因為,綁得太松,粽子就散了,綁得太緊,米又會溢出!可以先做一兩個,煮一煮試試。畢竟每個人在捆綁時,是不一樣的,這裡就不說了!
以上就是今天和大家分享的內容,如果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請你轉發一下,讓更多的朋友知道!最後,感謝大家的觀看,謝謝!
如果你還沒有學會包粽子,可以點擊書名號內的文章名字《想吃粽子不用買,教你用個塑料瓶就能包!不鬆散不漏米,簡單方便》,直接點擊就能看!裏面有更簡單的包粽子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