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網貸」到底要不要還?

在當今的數字化時代,互聯網金融的快速發展為人們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借貸便利。然而,在這片繁榮背後,也滋生了一些不法分子利用監管漏洞和網絡平台進行非法放貸的行為,這便是人們常說的「黑網貸」。

最近,有報道稱某用戶在某APP上僅僅填寫了個人信息,就被平台強制放貸1560元,而17天後需還款的金額竟高達15324元,借款年利率更是驚人地達到了18943.5%,日利率則高達51.9%。這一事件再次將「黑網貸」推向了輿論的風口浪尖,引發了社會各界對於「黑網貸」到底要不要還的廣泛討論。

首先我們需要明確的是,黑網貸並不受法律保護。這類借貸業務本身缺乏合法性,不具備任何法定約束力。它們往往以高額的利息和隱蔽的收費項目為誘餌,誘使急需資金的借款人陷入債務陷阱。根據我國《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的相關規定,禁止高利放貸,借款的利率不得違反國家有關規定。同時,《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民間借貸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規定》也明確指出,民間借貸的利率若超過合同成立時一年期貸款市場報價利率的四倍,則不受法律保護。在此案例中,借款年利率高達18943.5%,顯然遠遠超出了法律允許的範圍,因此該借貸合同是無效的。

既然黑網貸的借貸合同無效,那麼借款人是否還需要償還這筆債務呢?從法律角度來看,借款人無需償還非法債務。然而,這並不意味着借款人可以隨意違約而不承擔任何責任。根據我國《民法典》第157條的規定,民事法律行為無效、被撤銷或者確定不發生效力後,行為人因該行為取得的財產,應當予以返還。因此,雖然借款人無需支付高額的利息和違約金,但仍有義務依法返還借款本金部分,當然也僅僅是義務。因為如果你遭遇了黑網貸,包括被威脅,恐嚇等等本身精神上受到傷害,完全可以主張其賠償作為受害者的精神損失。

面對黑網貸的強制放貸和高額利息,借款人應該如何應對呢?如果你遭受了黑網貸的非法催收行為,如暴力催收、威脅恐嚇等,應立即向公安機關報案。這些催收行為極可能構成違法犯罪行為,根據相關法規要求,非法催收高利貸所產生的非法債務進行催收時,若情節嚴重者,將面臨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同時還需承擔相應罰金。所以面對黑網貸你根本不需要害怕,因為你是受害者拿起法律武器保護自己就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