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民存款增加14萬億,為什麼存款利率降了,居民仍偏愛存錢?

在過去幾年裡,銀行存款的利率是一降再降。幾年前,國有銀行的3年期的3.85%存款利率仍然可以達到3.85%,如今卻只有2.2%了。照理說,銀行存款利率降了這麼多,去銀行存錢的人應該減少才對,實際卻並非如此。

根據央行公布的數據顯示,前三季度我國的存款總額增加了22.48萬億,其中住戶的存款增加了14.42萬億元。與上一年的同期相比,雖然總存款少增了2900億左右,但住戶存款卻多增加了1.2萬億元。這裡的住戶存款,實際上也就是居民存款。

而銀行存款的利率與上年同期相比,卻是降了不少。比如國有銀行的存款利率,在過去一年裡已經下調了兩次。可見,即便是存款利率降了,居民仍然偏愛存錢,這是為什麼呢?

為什麼存款利率降了大家仍然偏愛存錢?

一個原因,可能就是對居民來說,銀行存款仍然是最安全的理財方式之一。在過去一年裡,投資理財市場的表現並不算是非常好,甚至可以說是比較差的。很多投資者買了股票虧了,買了基金也虧了,甚至買了穩健的銀行理財都虧了。

另外,由於利率的下降,一些風險低的穩健理財,收益率也同樣出現下降,甚至還不如某些銀行的存款利率高。更何況,買理財總歸是有虧損風險的,如果收益不高還要面臨虧損風險,自然會讓人覺得不划算。

而銀行存款雖然利息是低了一些,但至少不會虧,並且或多或少都有得賺。所以相比其他投資理財來說,把錢存在銀行還是更讓人放心。

比如年初的時候,銀行理財的規模就一度下降了4萬億元,而居民的存款卻大增了6.5萬億元。其中銀行理財減少的資金,估計有不少就是進入到了銀行存款中。

另一個原因,可能就是收入增長放緩,讓大家存錢的緊迫感增強了。過去幾年裡,我國的經濟形勢並不算是太好,這種情況下,很多人的收入增長可能也出現放緩,甚至是下降。

儘管如今的經濟已經開始復蘇,可很多人的收入可能仍然不見起色。根據央行的調查數據顯示,城鎮儲戶中有超過70%的居民都表示收入基本沒變,只有14.4%的居民表示收入增加了。

對於居民來說,手上的錢如果不存起來,要麼就是拿去投資,要麼就是拿去消費。投資因為投資理財市場的收益不好,所以不怎麼敢去投。

消費則是需要收入來支撐的,如果收入不再增長,不僅沒辦法增加消費,而且還有可能因為對未來的收入增長感到悲觀,以致更不敢去消費了。

哪怕是收入已經開始增長的人,在經歷了收入增長放緩或下降之後,對於消費可能也會顯得更謹慎了。

所以,當收入不再增長時,大家可能就希望能多存點錢,以備未來的不時之需。而要存錢,把錢存在銀行自然是首選。

那麼,在存款利息下降之後,大家在銀行里的存款是增加了還是減少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