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市場擴容提速,鋼鐵、石化行業即將納入碳交易市場。
今年以來,CCER重啟可謂是行業內的熱點話題。自2月4日,全國統一的CCER註冊登記和交易系統開發完成,到3月30日生態環境部向全社會公開徵集溫室氣體自願減排項目方法學建議,再到5月30日中關村論壇林草碳匯創新國際論壇上,生態環境部氣候司司長李高表示:目前正在抓緊啟動全國統一的溫室氣體自願減排交易系統各項工作,爭取今年內重啟CCER......在市場的強烈需求之下,CCER重啟的腳步越來越近。
自2012年6月國家發改委發佈《溫室氣體自願減排交易管理暫行辦法》起,我國CCER正式起步。隨後幾年,中國自願減排交易信息平台、國家自願減排交易註冊登記系統等先後上線,我國CCER在交易試點過程中不斷摸索。
CCER為何暫停?
2017年,CCER項目暫停,國家宣布暫緩受理CCER方法學、項目、減排量、審定與核證機構和交易機構等的備案申請。
市場供需不平衡。據統計,2015年全國七個交易試點區域發放配額約12億噸,2016年用於抵消的CCER量約800萬噸,佔總配額的0.67%,遠低於試點抵消管理辦法中規定的5%-10%,持續供過於求不利於碳交易穩定進行。
交易價格與風險問題。由於我國CCER市場呈現出供過於求的形勢,這意味着碳價格低走成為必然。在此基礎之上,當時的碳市場缺乏細則約束,容易出現交易不透明等問題,增大了交易風險。
全國碳市場擴容
CCER重啟在即,全國碳市場擴容計劃拉開帷幕。
目前,雖然只有電力行業被明確納入全國碳市場範圍,但全國碳市場擴容計劃一直在持續推進。雙碳目標下,碳市場交易的開展需要多方考量,由於工業行業具有複雜的生產供需與排放體系,這就意味着全國碳市場擴容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
6月16日,鋼鐵行業納入全國碳市場專項研究第一次工作會議順利召開,提出了鋼鐵行業納入全國碳市場的相關要求,對鋼鐵企業納入碳市場的設施與企業邊界、排放工序及排放量範圍等問題做出討論。會議明確鋼鐵分工序配額分配與核算邊界,研究二次能源在排放量核算中的處理方式是亟待解決的首要問題。
6月17日,召開了石化行業納入全國碳市場專項研究第一次工作會議,介紹了原油加工與乙烯企業排放量核算中存在的問題。會議一致認為,基於產品的配額分配與核算邊界匹配性、排放設備和裝置的規範性界定、排放量核算範圍、關鍵參數實測要求及缺省值合理性等問題是石化行業納入碳市場急需解決的問題。
※ 碳市場擴容進程
擴容在即,影響幾何?
鋼鐵、石化行業納入全國碳市場計劃已邁出關鍵一步,為相關企業未來發展規劃定了基調。
促使企業節能減排。面對鋼鐵、石化行業即將納入全國碳市場,隨之而來的是配套的規章與制度體系,相關企業的轉型之路迫在眉睫。進入碳市場後,碳排放逐漸可交易化,激勵企業採取更為環保的方式進行生產製造。
加快技術研發與創新。在碳交易市場中,企業可購買的碳排放數量與企業產能和生產技術息息相關。因此,企業必須加快技術轉變,採用低碳技術進行生產,加速企業節能轉型,減少碳排放,降低生產成本。
幫助企業拓寬市場。自全球氣候變化、氣象災害加劇,各國都提出了自己的碳中和戰略,越來越多的國家加入了碳市場。以歐盟、美國等發達國家和地區為例,碳排放已被列入其貿易政策。加入碳市場,有利於幫助相關企業拓寬渠道,拓展海外市場。
來源:零碳知識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