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資超700億!佔地約16.65平方公里,濱海新區這裡將這麼建

備受關注的泰達科創城項目取得新進展。從泰達控股了解到,近日,泰達科創城項目已經完成產業規劃、概念規劃和起步區城市設計和控制性詳細規劃編製,正在推進規劃審批、產業招商、戰略合作等各項工作。據了解,該項目投資額超過700億元,依託自貿試驗區政策新機遇,將通過「產、融、城」融合戰略發展,打造產城融合、宜居宜業、生態智慧、充滿活力的國家級科創新城和京津國資產業匯聚的改革新高地,實現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的有機統一,助力「津城」「濱城」雙城發展。


塑造「1+3」產業體系

泰達科創城項目位於濱海新區核心區,北接響螺灣,隔海河與于家堡相連,總佔地約16.65平方公里,其中5.5平方公里位於自貿區範圍內,全部土地為泰達控股所有。按照規劃,泰達科創城項目擬分三期開發建設,其中,起步區佔地約4平方公里,集聚高端創新與生活服務職能。



國家十四五發展規劃中提到,要加快數字化發展,建設數字中國。泰達科創城將加快引入包括人工智能、大數據、區塊鏈、雲計算、網絡安全 、通信設備、核心電子元器件、關鍵軟件等在內的數字經濟產業資源,注入數字經濟發展活水。


與此同時,該項目定位北方科創中心,同時兼具自貿區及濱城發展、「科創中國」創新發展平台等多重政策優勢疊加,在數字經濟引領下,將打造「一個核心」加「三個支撐」的產業結構體系,即以科學研究和基礎創新為核心,以人工智能與信息技術、高端智能製造和雙碳經濟三大產業為支撐,持續引入頭部企業,夯實產業基礎。


打造南部濱城生態中心

泰達科創城在建設中也將打造南部濱城生態中心寫入規劃。目前項目半徑5公里內缺少高品質的生態空間,泰達科創城將規劃打造百公頃的大型生態公園,改善周邊區域環境,提升濱城核心區的整體生態品質。與此同時,塑造4橫5縱的藍綠空間網絡,建立景觀框架,實現全域生態品質的整體提升。



據了解,泰達科創城還將建設海綿城市,從優化水資源利用、強化水安全保障、改善水環境質量、涵養水生態體系多方面入手,保護和利用林地、草地等生態空間,發揮建築、道路、綠地、水系等對雨水的吸納和緩釋作用,提升城市蓄水、滲水和涵養水的能力,實現水的自然積存、自然滲透、自然凈化,促進形成生態、安全、可持續的城市水循環系統,同時使城市在適應氣候變化、抵禦暴雨災害等方面具有良好「彈性」和「韌性」。


不僅如此,泰達科創城還將引入新技術實現低成本高效率鹽田修復、踐行雙碳理念,構建低碳的能源系統、打造智慧「數字」城市,讓城市建設更加生態智慧。


服務「津濱雙城」發展


泰達科創城對外交通條件優越。據了解,該項目距離濱海站約4km,可便捷聯通北京及河北省。在「津濱雙城」發展背景下,項目目前通往濱城核心區有2條主通道,分別為西中環、中央大道。通往津城核心區有2條主通道,分別為津晉高速天津大道。濱鐵1號線也在項目內設置站點,能夠有效銜接濱城核心區,具備了打造產城融合示範新城的先決條件。在建設中,泰達科創城也將加大力度構建可持續的交通體系,提升內外聯繫,進一步聯動「津濱雙城」發展。



「隨着『津城』『濱城』雙城發展戰略不斷推進,作為天津塑造『津濱雙城』格局的重要節點,泰達科創城的建設將進一步完善濱城核心區功能,帶動各項資源及人口加速導入,為推動濱海新區產業升級,完善城市空間結構,打造真正產城融合的科創新城蓄積力量。」據泰達控股相關負責人介紹,未來,泰達科創城將進一步明確「產、融、城」主業中「產」的核心地位和產業先導的發展模式,持續推進規劃審批、產業招商、戰略合作等工作,推動項目建設提速。(企業供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