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羅斯自然資源部部長亞歷山大·科茲洛夫在近期表示:該國已探明並且是可採的石油儲量僅夠維持26年時間。這可能意味着「若資源勘探者們沒有新的發現,26年後的石油產量會趨近於零」。
討論這個問題之前,需要搞清楚三個概念
在強調俄羅斯石油可開採量正在持續萎縮,預計僅能維持26年時間的同時,科茲洛夫還表示:現在還不需恐慌,產量可能會趨近於零的說法只是「激勵能源工作者的熱情」,是未雨綢繆。
按照俄羅斯自然資源部的說法:專家們測算俄羅斯的石油總體儲量預計高達950億噸,這是對俄羅斯全境的地理環境的整體評估。目前已經發現的石油儲量約為310億噸,即僅探明了三分之一。
科茲洛夫激勵資源勘探專家們繼續努力工作,儘快提升已探明的石油儲量,將實際數值與理論數據拉近。他還建議:政府和企業應通過更加詳細的地質勘探與其他激勵措施將其轉化為實際儲量。
俄媒稱,這310億噸的已探明石油儲量中,大約130億噸屬於「可開採儲量」,指的是:在現有的經濟、技術條件下,能夠從地下儲層中抽出來的石油數量。既要滿足量大的標準,又要滿足成本的標準。
目前,俄羅斯的石油年產量維持在5.16億噸左右,130億噸的可開採量最多只能維持26年時間。已探明的310億噸中,剔除130億噸的可採礦儲備,剩餘的180億噸儲量屬於極難開採的資源。
要麼是單個地方的儲量不大,好不容易鑽個井,沒開採幾天就枯竭了。要麼是儲量數量雖達標了,但需要高額成本——也就是開採成本超過了石油的售價。無論是何種情況,都是沒有經濟價值的。
有專家不贊同石油會枯竭的說法
30多年前,南生在讀小學的時候課本上就說「全球石油可開採量僅能維持二三十年」。可30年過去了,人類還在高度依賴化石能源。或許正是基於這樣的回憶,俄羅斯國立財政金融大學專家伊戈爾·尤什科夫表示:
資源量和儲量參數將隨時間動態變化,幾乎每年都會有新的資源被發現,經常喊要枯竭了,但總是還在開採。隨着技術的進步,原先不屬於可開採的儲量,也將轉化為「經濟性的可開採資源」,他將之形容為:
就像石器時代終結並非因為石頭耗盡,石油時代也不會因石油資源的枯竭而結束。與其擔心俄羅斯或人類的石油資源還能開採多少年,不如擔心電動車的普及會導致石油需求的下降,進而導致油田關閉。
這位專家還提到:2019年,當時的俄聯邦地下資源管理局負責人曾說可開採儲量僅剩23至25年。6年過去了,俄羅斯的石油可開採量不僅沒有減少,反而提升至26年,因為總有新資源會被發現。
專家還指出,五大途徑可提升石油的可采儲量
首先是油價上漲效應。以加拿大為例,油砂資源開採成本高昂,但當油價突破每桶100美元時其儲量評估將立即提升。俄羅斯北極大陸架和巴熱諾夫岩層等難采資源,同樣具有價格彈性。
其次是技術進步驅動。鑽探技術的突破已使開採3米薄油層成為可能,美國頁岩革命正是最佳例證。俄國家能源研究所副所長亞歷山大·弗羅洛夫指出,十年前需要20米厚油層才具開採價值,新技術會帶來不斷的突破。
第三是地質勘探突破。俄羅斯北極大陸架地區目前僅勘探5%至6%,東西伯利亞地區探明率也僅在10%至15%區間內。尤什科夫認為俄境內發現新油田的可能性仍然很大,畢竟理論數值很高嘛。
第四是稅收政策調整。現行稅收體系對石油行業負擔較重,若減免部分稅費可使更多油田具備經濟性。open oil market公司ceo捷列什金指出:2021年取消高黏度石油開採稅優惠已對伏爾加地區生產造成衝擊。
第五是發展小型油企。小型公司更擅長開發大企業忽視的老舊油田,通過個性化方案維持產量。美國石油行業就業超1000萬人,而俄羅斯不足百萬。建立小型油企協會、開發未分配的小型油田既可創造就業,又能盤活存量資源。
俄專家最後強調:26年的可開採儲量預測更多是動態指標,僅供參考罷了,建議大家不用恐慌,當成茶餘飯後的談資即可。最後是一個互動話題,網友們可知道我國的石油可開採儲量還剩多少年呢?本文由南生撰寫,歡迎轉載、轉發、評論、留言、分享、打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