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報新聞記者 杜鄭敏 報道
「六個草莓25元」「四個李子51元」「西瓜8塊錢一斤」「一個蘋果14.9元」……近期,讓消費者頻頻吐槽「太貴」的高端水果連鎖店百果園,遭遇了閉店、虧損、大股東頻頻減持套現等嚴重的經營困境。
有消費者向記者展示購物小票,她在百果園買了四個進口櫻桃李,花了51元
據其2024年的財報顯示,公司實現收入102.73億元,同比下降9.8%,除所得稅前虧損為3.91億元,而上年同期則盈利3.81億元,這是近五年來百果園首次出現凈利虧損。
去年年初,百果園還計劃未來十年內營收突破千億元、線下門店超過萬家。然而截至2024年底,百果園的零售門店數量同比凈減少966家,僅剩下5127家。期內加盟店數量從6081家減至5116家,平均每天關店近5家。
百果園曾以「高端水果專家」的定位脫穎而出,逐漸成長為國內最大的水果零售商。巔峰時會員人數超過9000萬,復購率超45%。如今,百果園卻深陷虧損及大量閉店的泥潭。
從「高端水果專家」到「虧損4億」,百果園的墜落軌跡,暴露出傳統零售業在消費降級與競爭白熱化下的系統性危機。
百果園2024年年報截圖
關店潮加速失血 毛利率跌破紅線
財報顯示,門店收縮直接導致收入下滑:上半年營收同比減少11.1%,凈利潤暴跌68.7%;下半年虧損進一步加劇,全年除所得稅前虧損達3.91億元,毛利率從11.4%降至11.1%,凈利率轉負為-3.76%。
這一數據背後,是百果園成本攀升與價格失守的雙重夾擊。百果園推出「好果報恩」活動,增加中低端水果供應,但毛利率壓縮導致「增收不增利」。
同時,門店翻新,聘請楊冪為品牌大使,使得營銷費用激增,供應鏈優化等開支吞噬利潤,銷售費用率同比增加1.5個百分點。而3·15晚會曝光武漢門店使用腐爛水果制高價果切、上海門店因農藥殘留受罰,直接導致付費會員一年流失10萬人,信任危機加速客群流失。
百果園門店
股東減持 加盟模式失控
百果園的成功始於2001年,創始人余惠勇用400塊錢創辦了深圳百果園實業發展有限公司。
2023年1月,百果園掛牌港交所成功登陸資本市場後,公司業績火速變臉,營收增速卻驟降至0.69%,歸屬凈利潤增速降至11.88%;進入2024年上半年,百果園營收、凈利潤則雙雙負增長,分別同比下滑11%、66.06%。
值得注意的是,自2024年以來,百果園的股東們就開始頻繁減持。去年11月底,常務副總裁焦岳率先出手,減持317.8萬股,套現近400萬港元;12月16日和2025年1月13日,焦岳又分別減持330萬股和114.65萬股,兩次操作共套現570萬港元,持股比例從年初的7.6%驟降至4.05%。
據了解,百果園以「車厘子自由」「榴槤貴族」等高價單品立身,但隨着車厘子、榴槤等「貴族」水果價格下跌,百果園成了消費者眼中的「水果刺客」。消費者也轉向性價比更高的社區團購和生鮮電商。
百果園銷售的車厘子
財報顯示,百果園中低端水果銷售額佔比從2023年的35%提升至2024年的55%,但客單價下降20%,單店盈利能力持續惡化。
為衝擊萬店規模,百果園放寬加盟門檻,導致品控漏洞頻現:記者從黑貓投訴平台輸入「百果園」,顯示近三千條投訴詞條。其中水果變質、售後推諉佔比超60%。加盟商則因高租金、高庫存壓力和「無退貨政策」經營困難,部分核心商圈門店日均客流量不足百人,被迫關店止損。
黑貓投訴平台顯示,水果變質、退款維權佔比較大
與此同時,生鮮電商和社區團購的崛起徹底瓦解百果園的「高端護城河」:山姆投入9億元補貼,推出「長期降價清單」,車厘子、草莓等單品價格低於百果園進貨價;盒馬鮮生主打「日日鮮」低價水果,損耗率較百果園低15%;叮咚買菜「以銷定采」模式,損耗率僅5%,較百果園低10個百分點,價格競爭力碾壓傳統零售。
財報顯示,百果園2025年計劃通過抖音、小紅書拓展即時零售業務,但生鮮電商已佔據線上市場70%份額;向酒店、餐飲等企業端供應水果的業務毛利率不足10%,難以彌補零售端虧損;投資數字化冷鏈物流的供應鏈改革,前期投入高達5億元,回本周期超5年。
「百果園的困境是傳統零售業的縮影。」有專家分析表示,在消費分級時代,高端化與平民化必須二選一:若堅持高端化,需重構供應鏈、提升品控能力;若轉向平民化,則需徹底重塑品牌定位,與社區團購、生鮮電商正面競爭。
〖免責申明〗本文僅代表本賬號個人觀點,其圖片及內容版權僅歸原所有者所有。如對該內容主張權益請來函或郵件告之,本賬號將迅速採取措施,否則與之相關的糾紛本賬號不承擔任何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