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為曾經在歐洲市場擁有較高的市場份額,在2019年之前,華為手機在歐洲市場的份額僅次於三星,領先於蘋果,2019年第一季度更是達到了26%,是國貨出海的驕傲。
但美國的制裁改變了這一局勢,包括谷歌GMS服務的斷供和芯片限制,導致華為在歐洲的市場份額急劇下滑。
此後華為在歐洲的市場的銷量持續下滑,最終徹底失去了該市場份額。

好在華為並沒有因為美國的制裁而徹底「跪下」,而是選擇和美國硬剛到底,最終華為贏了。
如今華為麒麟芯片已全面回歸,高端手機已重返主流市場。
2024年第四季度,華為在國內市場份額已重回第一,手機銷量還在持續上漲,同時華為也有了重返歐洲的計劃。
現在華為已正式宣布,2025年5月15日,華為將在德國柏林舉行全球新品發佈會,正式推出華為WATCH 5系列智能手錶。
這一消息已通過華為官方及多家科技媒體確認,標誌着華為在經曆數年海外市場收縮後,正在以智能穿戴設備為突破口,重新布局歐洲這一戰略高地。

選擇在德國柏林而非中國本土首發旗艦產品,華為的這一決定背後,蘊含著深層次的戰略考量,既是對產品技術實力的自信展示,也是對歐洲市場的一次精心布局。
德國柏林作為歐洲科技與精密製造的中心,嚴格的醫療技術標準和製造業聲譽,在全球聞名。
這次華為WATCH 5系列搭載的ECG心電分析、血管健康評估等醫療級功能在此首發,一定意義上意味着這些功能已通過歐盟嚴苛的醫療認證,獲得了專業背書。
雖然這次華為重返歐洲市場的產品並非手機,而是華為WATCH 5系列智能手錶,但華為的歐洲回歸戰略正呈現出清晰的路徑。

接下來,華為將以智能穿戴和健康監測技術為先鋒,逐步重建消費者信任與品牌影響力,為後續智能手機等核心產品的全面回歸鋪路。
據媒體此前的報道稱,接下來華為將計劃在2025-2027年間,分三個階段實現歐洲市場的實質性回歸,而華為WATCH 5系列的發佈正是華為技術突圍期的關鍵舉措。
從長遠來看,這次德國柏林首發WATCH 5系列,只是華為重返歐洲的第一步。
此前在西班牙巴塞羅MWC 2025大會上,華為就攜多款重磅新品亮相,並在現場搭建了智能手機、摺疊家族、運動健康等多個場景體驗區,是重返歐洲的一小步。

根據機構預測,到2027年底,華為有望在歐洲實現年出貨量1200萬台,佔據6.8%市場份額,重回TOP5品牌陣營。
在這一策略中,華為WATCH 5系列的柏林首發,無疑承擔著重建品牌認知、測試市場反應、奠定生態基礎的多重使命,因此戰略價值高於單一產品發佈本身。
華為WATCH 5系列在德國柏林的全球首發,標誌着華為重返歐洲市場的戰略正式進入實質性階段。
但需要承認的是,歐洲作為全球最成熟但也最具挑戰性的消費電子市場之一,華為的回歸之路絕非坦途。
在智能手錶市場競爭白熱化的當下,華為將面臨著蘋果、三星等強大對手的激烈競爭。

所以這次華為WATCH 5系列重返歐洲市場,也是檢驗自主技術生態能否贏得歐洲市場認可的重要試金石。
相信接下來的三年里,華為將全面發力收復歐洲市場份額,而現階段便是重建歐洲市場品牌認知和渠道的第一階段,希望接下來華為能夠像在國內市場一樣,在歐洲市場也重返巔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