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缺葯賣高價的「秘密」被揭開,三家葯企罰超2億元

2025年03月22日20:32:05 財經 1090

近十年來,短缺葯價格治理一直是葯價體系中的矛盾點。醫保目錄中至少有139種屬於短缺葯。國家衛健委、國家醫保局等主管部門,每隔一段時間就要專門針對短缺葯下發文件,督促企業正常供貨,保障患者用藥。


到底是什麼導致藥品短缺?業界往往歸咎於原材料價格上漲,導致葯企無法按正常價格供貨。一旦藥品短缺炒作成社會熱議的話題,結果往往是醫保部門讓步、藥品調價後恢復供應。


過去十多年來,這樣的戲碼上演了很多次,事實真的是原料葯的問題嗎?


3月21日,上海市市場監管總局的出手,拆穿了「短缺葯」的偽裝:查明上海信誼聯合、潤弘製藥、匯信醫藥三家公司橫向壟斷甲硫酸新斯的明注射液,抬高這款用於術後腹脹氣、重症肌無力的短缺葯售價,最高達21倍。


新斯的明最早是日本鹽野義製藥在1936年時候研發上市的,算得上是老葯了,但因為能在術後環節腹脹氣,臨床上用量很大。2010年的時候,全國手術量大約2900萬人次,到2023年逼近1億人次。而且隨着經濟水平的提高,患者對術後康復的要求提高,因此對新斯的明的需求也就水漲船高,以至於把這個百年老葯多次推上短缺藥名單。


2023年,新斯的明全國銷售額突破10億元,全部是國產仿製葯,主要生產企業包括上海信誼金朱、成都欣捷、江蘇容正、河南潤弘、浙江仙琚等。


這款葯以前每支只賣三五塊錢,為何能在全國銷售額達到10億元?那是因為2021年時,多家葯企稱原料漲價,紛紛要求提高藥品價格。但是這次監管部門查明,突然漲價,背後其實是葯企串通壟斷市場。


參與壟斷的信誼聯合是上藥集團的孫公司,潤弘製藥是河南新鄭的一家老牌葯企,匯信醫藥則是四川做醫藥流通的大型民企。這三家加起來,基本能覆蓋從東部、中部、西部的所有醫藥市場,而且三家企業都能控制新斯的明的生產。


一場人為製造「短缺葯」,並抬高葯價的戲碼就此上演。三家企業首先共同控制原料葯採購、限制生產線產能等,製造市場原料供應緊張假象。公開資料顯示,2020年4月起,部分區域出現新斯的明斷供的現象;同年9月,甲硫酸新斯的明注射液就被列為短缺葯。

短缺葯賣高價的「秘密」被揭開,三家葯企罰超2億元 - 天天要聞

隨後就是2021年12月21日,遼寧招采網發佈《關於對藥品掛網價格動態調整情況進行公示的通知》,潤弘製藥將1ml:0.5mg的甲硫酸新斯的明注射液從2.6元/支提到36元/支;上海信誼金朱葯業擬將2ml:1mg的甲硫酸新斯的明注射液,從4.5元/支提價至71.5元/支


一起敲鑼打鼓訴苦原料緊張,再一起提漲價申請,更何況還是短缺藥名單上的品種,這讓地方醫保部門挑不出任何毛病來。


三家企業還私下劃定「勢力範圍」,簽訂協議:藥品交給信誼聯合獨家代理,主要面向民營醫院銷售,放棄公立醫院市場,由另兩家公司支付放棄公立渠道的補償款。信誼聯合與潤弘製藥基本就能覆蓋主要市場,還不忘帶上小夥伴一起掙錢,這樣的壟斷「友誼」世所罕見。


監管部門查明:2020年1月-2023年12月,三家企業層約定「分階段階梯式提價」,甲硫酸新斯的明注射液銷售價格由2020年前的每支1.78-6.8元,直至2021年提價至36-71.5元不等,最高漲幅達21倍。


如果不是2023年下半年上藥集團連續出現高管被查落馬的事情,可能這款「短缺葯」至今還在賣高價。


健識局注意到:2024年2月,上藥信誼金朱在山西調降了新斯的明的價格,2ml:1mg的甲硫酸新斯的明注射液的掛網價從42.9元降到29.6元。可見在那之前,信誼就已經悄悄在各地調價,早就不賣71元那麼貴了。但這一操作依然沒有逃過監管部門的法眼,最終在2024年4月,三家企業被立案調查。


新斯的明目前已經進入第十批集采,降價94%,以最低五毛一支中選,中選企業包括億帆生物、仙琚製藥等。「短缺葯」賣天價的現象一去不復返。


從上海市市場監管局此次的出發來看,短缺葯的價格治理步入一個新的階段:無論是國企還是民企,只要涉嫌壟斷都會一查到底。信誼聯合除沒收違法所得1.15億元外,擬按銷售額10%幅度頂格從重處罰,但因主動坦白予以寬大處理,最後按2%罰沒5033.58萬元。三家企業合計罰沒約2.23億元。


這次反壟斷處罰最引人注目的,是認定信誼聯合的原招商代理事業部總經理為直接責任人,處以罰款50萬元。據健識局了解,這也是自《反壟斷法》改版以來,首次對自然人追究責任。有業內人士認為,梯度處罰以及對個人行為的追責,能提高《反壟斷法》的普適性,並且可以和短缺葯的價格治理結合應用。


國家一直都沒有放棄治理這一塊價格的灰色地帶。去年11月,國家醫保局還印發了《短缺藥品價格的風險管理操作指引》,要求今年起各企業按規範制定掛網價格。而隨着國家更多政策組合拳的出台、完善,短缺葯的價格治理監管也正在細化。未來,監管威懾力還將繼續擴大。



撰稿丨苗苗

編輯丨江芸 賈亭

運營|王苗嫦

插圖|視覺中國


聲明:健識局原創內容,未經許可請勿轉載

財經分類資訊推薦

明天A(12號)走勢預測 - 天天要聞

明天A(12號)走勢預測

一、技術面與指數區間上證指數短期面臨3350-3400點強阻力區,突破需量能持續放大(單日成交額1.2萬億元以上)。若量能不足,可能回踩3320點附近支撐位。東吳證券模型預測5月可能形成「倒V型」走勢,上半旬反彈後下半旬受關稅等壓力影響調整
確認了,漲價!很多人愛吃 - 天天要聞

確認了,漲價!很多人愛吃

近日,瑪氏、費列羅被曝準備對旗下巧克力產品進行漲價。5月8日,記者從多個零售商了解到,包括瑪氏、費列羅等多個巧克力品牌確實在近期發佈了漲價通知。一家國內大型連鎖超市透露,其已經接到通知,瑪氏部分單品漲價,漲價幅度在4.9%-15%不等,暫時
前四月全國鐵路完成固定資產投資1947億元,同比增長5.3% - 天天要聞

前四月全國鐵路完成固定資產投資1947億元,同比增長5.3%

2025年4月8日,浙江省湖州市德清縣,在杭德市域鐵路項目建設現場,工人正在抓緊作業。視覺中國 資料圖5月11日,澎湃新聞記者從中國國家鐵路集團有限公司(下稱「國鐵集團」)獲悉,今年1至4月,鐵路建設優質高效推進,全國鐵路完成固定資產投資1
享道出行完成過13億元C輪融資;滬上阿姨登陸港交所,躋身今年第四家新茶飲IPO丨全球投融資周報05.03-05.09 - 天天要聞

享道出行完成過13億元C輪融資;滬上阿姨登陸港交所,躋身今年第四家新茶飲IPO丨全球投融資周報05.03-05.09

全球投融資周報睿獸分析每周整理當周最值得關注的國內外熱門投融資事件,幫助大家及時了解全球市場動向。一級市場投融資概覽根據睿獸分析監測數據,本周國內一級市場披露的融資事件52個, 與上周相比減少41個, 其中已披露融資金額的事件27個, 總融資規模為36.46億元人民幣, 平均融資金額為1.35億元人民幣。行業分佈從融...
面對強勁反彈的美股,被散戶「逼空」的機構很尷尬 - 天天要聞

面對強勁反彈的美股,被散戶「逼空」的機構很尷尬

近期,美股市場在紛紛擾擾中走出了一波出人意料的強勁反彈。標普500指數自4月8日觸底以來,短短一個月內飆升14%。然而,這輪漲勢的主導者並非華爾街的專業機構,反而是無所畏懼、大舉「抄底」的散戶投資者——機構們此前因對經濟增長放緩和貿易摩擦的
齊國旗,突遭意外離世 - 天天要聞

齊國旗,突遭意外離世

5月10日,據券商中國報道,國海證券原總裁齊國旗近日因遭遇交通意外,不幸離世,享年61歲。齊國旗靈堂設於家鄉,故交舊友與昔日同事陸續前往弔唁。
中國外貿逆風翻紅!一季度進出口「U型反彈」超預期 - 天天要聞

中國外貿逆風翻紅!一季度進出口「U型反彈」超預期

「1月跌、2月平、3月猛衝!」海關總署最新數據顯示,今年一季度中國進出口總值達10.3萬億元,同比增長1.3%,月度增速畫出漂亮上揚線——從1月下降2.2%到3月勁增6%,硬核上演「U型反彈」。三大引擎驅動逆襲1️⃣ 52.9萬家外貿企業中
何為「促進型立法」?民營經濟促進法告訴你 - 天天要聞

何為「促進型立法」?民營經濟促進法告訴你

十四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十五次會議4月30日表決通過《中華人民共和國民營經濟促進法》,自2025年5月20日施行。改革開放40多年來,我國民營經濟從小到大、從弱到強,取得了長足發展,也面臨著困難和挑戰。
19隻自主可控潛力股,4隻年內漲幅超30%,2隻獲機構大幅加倉 - 天天要聞

19隻自主可控潛力股,4隻年內漲幅超30%,2隻獲機構大幅加倉

自主可控是指在技術、產品、服務等方面依靠自身的研發、創新和生產能力,實現對關聯環節和核心技術的掌握和控制,減少對外部依賴,保障自身的發展安全和競爭力。今年4月份以來的關稅貿易戰,自主可控作為抵禦外部風險的關鍵屏障,成為市場重要投資主線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