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讓利投資者,公募基金費率改革再下一城。
3月19日,多家基金管理人密集發佈公告,宣布自2025年3月21日起,旗下部分指數基金指數使用費調整為基金管理人承擔,並相應修訂各基金基金合同等有關內容。上述調整後,行業全部指數基金指數使用費均由基金管理人承擔。
記者從行業了解到,基金管理人統一做上述調整是落實《資本市場指數化投資高質量發展行動方案》關於「將存量指數基金的指數使用費由基金資產承擔調整為由基金管理人承擔」相關要求的具體行動,充分讓利投資者。
發展初期,行業機構普遍從指數基金財產中支出指數使用費,並在基金合同中予以明確約定。2021年1月,證監會制定發佈《公開募集證券投資基金運作指引第3號-指數基金指引》(以下簡稱《指數基金指引》),明確要求指數基金的指數使用費由基金管理人承擔,不得從基金財產中列支。但在規則實施方面,《指數基金指引》做出新老劃斷安排,對2021年2月1日之前註冊的指數產品,指數使用費承擔主體未作強制轉換要求。
一位業內人士稱,上述新老劃斷安排主要是考慮《指數基金指引》發佈時,指數基金尚處於市場培育階段,存量產品規模較小,2020年末指數基金總規模為1.84萬億元,股票ETF規模僅0.78萬億元,不足目前的四分之一。隨着近年來指數基金持續發展壯大,推動管理人承擔指數使用費、充分向投資者讓利正當其時,因此證監會今年1月26日發佈的《促進資本市場指數化投資高質量發展行動方案》中明確提出「將存量指數基金的指數使用費由基金資產承擔調整為由基金管理人承擔」。
Wind數據顯示,當前在基金財產中列支指數使用費的指數基金約700隻,截至2024年末規模約3.2萬億元,佔全行業指數基金數量近三成,規模近六成。按目前指數使用費平均萬分之三的年費率測算,上述約700隻存量指數基金調整費用承擔主體後,每年可為投資者節省成本約9.6億元。
有業內人士向記者表示,此次基金管理人集體宣布承擔指數使用費,是公募基金行業踐行投資者利益優先價值取向的重要體現。去年11月,多隻大型寬基股票ETF將管理費、託管費下調至0.15%、0.05%的市場最低水平,每年為投資者降低近50億元的持有成本。本輪調整後,指數基金投資者持有成本進一步降低,這將有利於更好發揮指數基金的資產配置功能,為中長期資金入市提供更加便利的渠道,並推動指數基金長期可持續健康發展。
證監會主席吳清在日前召開的全國兩會經濟主題發佈會上強調,2025年依然要為投資者省錢,要進一步穩步降低公募基金綜合費率,在已經降低基金管理費率、託管費率、交易費率的基礎上,今年起還將進一步降低基金銷售費率,這樣預計每年合計可以為投資者節約大概450億元的費用。
責編:葉舒筠
校對:呂久彪
版權聲明
證券時報各平台所有原創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我社保留追
究相關行為主體法律責任的權利。
轉載與合作可聯繫證券時報小助理,微信ID:SecuritiesTimes
END
點擊關鍵字可查看
潛望系列深度報道丨股事會專欄丨投資小紅書丨e公司調查丨時報會客廳丨十大明星私募訪談丨熔斷!股債匯三殺,土耳其怎麼了丨連續漲停!這一板塊,火了!丨黃仁勛,刷屏!丨美股,再跌!特斯拉又「崩了」丨俄烏重磅!特朗普、普京、澤連斯基,最新表態!丨李嘉誠,刷屏!外交部回應!丨證監會發佈!丨A股,全線上揚!港股,大爆發!丨熔斷!印尼股市暴跌,發生了什麼?丨比亞迪重大發佈!A股,漲停潮!丨深夜,中國資產暴漲!丨突發!全線下跌!發生了什麼?丨巴菲特最新!再次加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