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呼萬喚始出來,279億騰挪大戲的主角終於被「查房」了。
近日,上市公司*ST旭藍收到證監會的通知書,公司實控人李兆廷被證監會正式立案調查。
對於李兆廷,被他坑苦的股民肯定不陌生,他不僅是*ST旭藍的實控人,也是*ST旭電的實控人。
這兩家原本青春洋溢的上市公司,*ST旭電已經退市,*ST旭藍即將退市,都是拜李兆廷所賜。
而退市的原因都是一樣的,公司賬上的錢都被李兆廷圈走了,*ST旭電被圈走了172億,*ST旭藍被圈走了107億。
279億資金,從規模上來說當然無法和許家印的上萬億相比,但圈錢的本質是相同的,況且,兩家公司的退市還坑了30多萬股民。
李兆廷的被立案可以說是姍姍遲來。
實際上,*ST旭電、*ST旭藍兩家公司的資金被大量佔用是從多年前就已經開始了,但審計機構卻從未提出質疑。
直到2024年證監會公開喊話看門人做好自己該做的事之後,審計機構才對*ST旭電和*ST旭藍的財報說了「NO」。
279億巨額佔用的消息一曝出,群體震驚,股民的第一反應就是直指兩家公司的實控人李兆廷。
然而,證監會的程序還得一步一步走。
2024年5月,證監會先對*ST旭電、*ST旭藍進行立案,立案的理由還不是佔用資金,而是兩家公司未在要求時間內披露上一年年報。
直到2024年9月,證監會才以涉嫌信披違規的名義對*ST旭電、*ST旭藍再次立案,同時,把作為控股股東的東旭集團也作為了立案對象。
而這又過了小半年,作為第一責任人的李兆廷才被正式立案,總算是查到病根兒上了。
而有趣的是,*ST旭藍還在公告中表示:
「公司生產經營情況一切正常,上述事項不會影響公司正常的生產經營活動。」
現在有沒有影響不得而知,但至少從2019年開始就一直在影響。
*ST旭藍的財務數據顯示,2019年至今一直連續虧損,累計虧了30多億,而這幾年支出的利息費用就高達28億。
值得一提的是,*ST旭藍在2016-2018年期間通過增發融資了115億,根本就不缺錢,怎麼會產生如此高的債務利息。
原因就在於錢早就被圈走了。
李兆廷一方面通過設置財務公司,為*ST旭藍提供存款服務,直接吸走了*ST旭藍不少資金,另一方面又通過關聯方製造關聯交易,以預付款的形式轉走了*ST旭藍的錢。
而*ST旭藍的錢被圈走後,自己又到外面以高額利息融資來使用,就產生了每年幾個億的高額利息。
僅從數字來看,利息都和虧損額相當了,客觀的講,如果不是李兆廷對*ST旭藍進行瘋狂抽血,*ST旭藍絕不會是現在的慘狀。
而都這樣了,還在公告里公開說沒有影響,上市公司模板式公告的意義讓人深思啊。
當然,不管怎樣,也是個好消息,李兆廷被立案,這就意味着離出結果的日子更近了,不過,這絕不該只是李兆廷和東旭集團單方面的事情。
如前所說,李兆廷得以長期佔用資金,與審計的失職是分不開的,就像恆大的造假,普華永道就是幕後推手。
恆大造假,普華永道被罰沒3.25億,*ST旭電和*ST旭藍被圈走279億,兩家公司在這期間的審計機構也該承擔應有的責任。
當然,對於股民來說,*ST旭電已經退市,*ST旭藍也瀕臨退市,李兆廷也好,審計機構也罷,調查結果和怎麼處罰都不重要了。
股民更關心的是,證監會的處罰結果出來之後,被坑的股民如何獲取賠償,以及能不能得到賠償。
其實,李兆廷也是有夢想的人。
在河北石家莊新樂縣的工廠大院里長大的李兆廷,自幼浸潤在機械轟鳴的工業氛圍中,從小就與機械世界產生了深深的親近感。
後來從河北工業大學機械專業畢業後,就進入了石家莊一家國企柴油機公司,一路從普通技術員干到了副總經理。
按照這個發展軌跡,李兆廷是可以一直在國企序列里待在安全區的,但1995年國內CRT顯像管的供不應求,讓李兆廷毅然下海了。
不止為了賺錢,也為了和進口品牌掰掰手腕,李兆廷創立東旭集團,專攻CRT顯像管生產線設備,從根本上突破國產CRT的問題。
也正是這個定位,讓李兆廷賺到了第一桶金。
不過,CRT的時代很快就過去了,隨着平板電視時代的來臨,李兆廷再次選擇了一個上游產業----液晶玻璃基板。
如果說原來做CRT的時候還有些技術底子,那麼,液晶玻璃基板就純粹是從零開始,東旭集團花了8年的時間才正式下線第一張國產液晶玻璃基板。
東旭集團不是上市公司,融資主要靠金融機構貸款,但仍然不能解決資金的需求,於是李兆廷就把目光投向了股市這個直接融資場所。
當時石家莊有一家上市公司叫寶石A,和東旭集團一樣都是做CRT起家的,隨着CRT的沒落而陷入困境。
李兆廷收下了寶石A,就是後來的*ST旭電,2015年又收購了寶安地產,就是現在的*ST旭藍,然後兩家上市公司開始為李兆廷瘋狂融資。
*ST旭電一共融資275億,*ST旭藍一共融資115億,390億的融資,李兆廷圈走了其中的279億,而兩家上市公司只使用了募資額的不到30%。
不可否認,李兆廷圈走的錢或許沒有流進自己的包包,按照他的說法,都變成一個個顯示面板生產基地了。
但是,實現自己的夢想,不能以擊碎別人的夢想為基礎,不管李兆廷有多麼崇高的理由,股民的錢是必須還的,股民的損失也是必須賠償的。
接下來,就等證監會的另一隻靴子落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