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許夢旖/文 2025年是「十四五」規劃的收官之年,也是深圳經濟特區建立45周年。2月25日,深圳市七屆人大六次會議在深圳市民中心禮堂召開,深圳市市長覃偉中作政府工作報告。
報告顯示,2024年深圳地區生產總值達3.68萬億元、增長5.8%,增速居國內大中城市前列,較好完成了年度主要目標任務。其中,深圳市的新質生產力蓬勃發展,2024年戰略性新興產業增加值增長10.5%,佔地區生產總值比重42.3%。
數據顯示,2024年深圳新增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296家,總數1025家;新增國家級製造業單項冠軍企業29家,總數達95家,增量均居全國城市首位。深圳國家高新技術企業數量突破2.5萬家,平均每平方公里擁有12家,密度位居全國第一。
此外,深圳數字能源先鋒城市建設成效顯著。報告指出,深圳2024年汽車產量躍居全國首位,新能源汽車產量增長69.2%、佔全國22.3%;深圳地鐵運營里程增至595.1公里、單日最高客運量達1188.5萬人次,客流量強度穩居全國超大城市首位;深圳率先發佈充電場站分級、超充設備等6項標準,新增充電樁13.4萬個,累計建成超充站1030座、車網互動站151座、綜合能源補給站45座,在全球率先實現超充站、超充槍數量全面超過加油站、加油槍。
深圳2025年經濟社會發展主要預期目標也正式公布:全市地區生產總值增長5.5%,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增長3.0%,居民收入增長和經濟增長同步,居民消費價格漲幅2%左右,新增就業20萬人。
報告在部署2025年工作時提出,深圳要推動產業加快向高向新向優升級,主動適應並引領全球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發展壯大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戰略性新興產業增加值要保持兩位數增長。
具體而言,深圳將鞏固提升電子信息、汽車、新能源等產業在全球版圖中的地位,實施「ICT+」行動、培育「第二增長曲線」。同時,深圳將會全力角逐人工智能、低空與空天等產業新賽道,深入開展「人工智能+」行動,加快算法理論、智算芯片、具身智能、高階智駕、端側輕量化模型等核心突破,構建超智協同、異構融合、訓推一體、普惠泛在的可持續訓力供給體系,豐富發展人工智能終端產品,加快建設國家低空產業綜合示範區,爭取城市空中交通管理試點,率先達成全球首個全市域級空天地一體化低空通感網絡全覆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