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國競爭與第四次工業革命的浪潮中,中國科技產業正站在技術創新與國產替代的雙重機遇之巔。基石資本總裁范永武在《描繪未來》節目中,分享了如何利用政府基金的引導作用,培育高成長性項目,以及在新市場環境下的投資邏輯與方法。

基石資本:產業鏈的深耕者
基石資本,自2001年成立以來,核心團隊憑藉超過20年的投資管理經驗,管理資產規模約850億元,覆蓋企業全生命周期的投資階段。作為北京市先進制造和智能裝備產業投資基金的執行事務合伙人,基石資本致力於發揮政府基金的引導作用,重點投資於重大技術攻關和創新產品產業化項目,培育高成長性項目,推動產業鏈的強鏈、延鏈、補鏈。
投資策略:產業鏈的全面布局
范永武強調,作為產業鏈的組織者,必須在相關細分領域深耕布局。基石資本聚焦科技和生物醫藥兩大賽道,以半導體為例,投資了60餘個項目,涵蓋從材料端到製造端,再到設備和分銷的全產業鏈。通過打通產業鏈,為被投資企業提供下游訂單和上游材料供應,實現賦能。
全球化視野:產業鏈的全球布局
范永武提出,中國企業的全球化發展是必然趨勢。基石資本在全球化方面的具體動作包括投資以色列的汽車電子項目,助力其與中國汽車產業鏈的結合,推動技術升級。基石資本的投資策略是站在全球視角,推動產業鏈的組織和升級。

投資哲學:逆周期的投資藝術
基石資本在投資出手率和穩健性上有着獨到的考量。范永武提到,投資往往在非共識時出現機會,逆周期投資可能帶來意想不到的收穫。基石資本不投資宏觀經濟,而是投資於宏觀經濟中的新興經濟成分,優秀的企業家和企業。
退出策略:敏銳而堅定
面對中國資本市場的特殊情況,基石資本在退出策略上表現出敏銳和堅定。范永武認為,退出時需要尖銳的觀點,選擇正確的退出時機,無論是IPO、併購還是回購,都應基於深入的考量。
耐心資本:專業性與心態的結合
范永武對耐心資本的理解是專業性和心態的結合。他強調,投資需要對產業有深刻理解,選擇正確的賽道和企業家,同時保持冷靜和堅定的心態,與企業共同成長。

《描繪未來》作為北京基金業協會策劃的全國首檔聚焦「未來可持續投資」的視頻欄目,通過深度訪談,記錄行業領袖,共話趨勢與機遇,探尋影響未來可持續發展的關鍵因素。
責編:劉安琪 | 審核:李震 | 監審:萬軍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