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恆心
來源|財富獨角獸
整個行業一片大好的2024年,卻成了華泰人壽過得最難的一年。
據金融界報道,今年前三季度75家壽險公司凈利潤合計2849億元,較上年同期增加約1603億元,同比增長129%。
但華泰人壽卻掉隊了。分季度來看,2024年前三季度華泰人壽的保險業務收入分別為32.35億元、25.83億元和20.99億元,呈現逐步下滑趨勢;凈利潤分別為-2.86億元、-2.03億元和-2.65億元,持續處於虧損狀態。整個前三季度,華泰人壽保險業務收入共79.18億元,同比增長31.75%,但累計凈虧損高達7.54億元,相比於去年同期2.04億元的凈虧損來說,擴大約2.7倍。事實上,自2022年起華泰人壽便開始出現虧損,且虧損額度逐年擴大,凸顯業績增長乏力。
業績下滑的同時,也伴隨着華泰人壽高層重大變動。2022年7月,華泰人壽前任總經理劉占國辭職後便一直處於空缺狀態,直到今年2月底鄭少瑋被任命為臨時負責人,8月起任資深副總經理;今年8月華泰人壽還發佈公告宣布董事長變更,由張蓓擔任。
此外,華泰人壽在合規管理方面也存在嚴重問題,年內多次受到監管處罰。黑貓投訴平台顯示,華泰人壽因保單問題引發爭議,涉及虛假宣傳、違規銷售等問題。
華泰人壽提前「過冬」了?
01
前三季度增收不增利,虧損額擴大2.7倍了
據官網顯示,華泰人壽是一家由國內外實力雄厚的金融保險集團和知名企業發起設立的全國性壽險公司,於2005年正式開業,總部設在北京,目前已經在北京、浙江、上海等20個省市開設了300餘家分支機構和營業網點,經營範圍覆蓋人壽保險、健康保險、意外傷害保險等各類人身保險業務。從股權結構來看,華泰人壽的外資股東持股佔比99.73%,實控人為安達公司。
隨着「保費論英雄」時代的過去,儘管華泰人壽營收穩定,但盈利能力凸顯疲軟。
據歷年財報顯示,2019年至2023年,華泰人壽的營業收入分別為71.71億元、75.26億元、83.64億元、83.56億元、83.79億元,其中保險業務收入分別為61.82億元、62.46億元、64.74億元、71.12億元、73.12億元。總的來說,華泰人壽在營收方面的表現還可以,較為平穩。
再看盈利能力,讓市場「寒心」。同期華泰人壽的凈利潤分別為5.06億元、4.12億元、2.82億元、-2.25億元、-8.93億元,持續處於下滑趨勢,且在2022年由盈轉虧。
今年華泰人壽依舊延續虧損之勢,且虧幅明顯擴大。據華泰人壽三季度償付能力報告顯示,當期實現保險業務收入79.18億元,同比增長31.75%,但累計虧損超過7.54億元,較去年同期下滑了271.4%。在披露的75家壽險公司的凈利潤虧損榜單中排名第7。
背後的根源,或在於華泰人壽近年來面臨的退保金額高企問題。財報顯示,2019年至2022年華泰人壽的退保金分別為3.10億元、3.46億元、4.99億元、5.08億元,呈現逐年上升的趨勢。到了2023年,僅華泰人壽財富金賬戶年金保險(萬能險)的退保金額就高達7.47億元。今年前三季度,華泰人壽退保金額前三位中,就有兩款是萬能型保險產品。對此,市場上有聲音稱,「造成退保金持續走高及增收不增利狀況的主要原因可能是『利差損』風險的加劇」。
在償付能力方面,華泰人壽的核心和綜合償付能力充足率分別為160.15%和186.20%。然而,與上季度相比,本季度核心和綜合償付能力充足率分別下滑了5.48個百分點和5個百分點,這主要是受到資本市場環境及利率波動的影響。在風險綜合評級(分類監管)方面,華泰人壽2024年二季度的風險綜合評級結果由一季度的AA降至A級,凸顯出其在風險管理方面可能存在一定的挑戰。
02
張蓓掌舵,合規方面存較大風險
業績承壓的同時,華泰人壽的管理層也在發生「大地震」。
今年8月,華泰人壽公告稱,經公司董事會會議審議通過,並經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北京監管局任職資格核准,由張蓓擔任公司第七屆董事會董事長,李存強卸任。
據悉,張蓓於1971年出生,2016年3月至今任安達保險有限公司董事長,2011年2月至2022年10月擔任華泰人壽監事,2011年4月至今擔任華泰保險集團董事,2022年6月起擔任華泰保險集團副董事長,2022年10月至今任華泰人壽董事,2024年8月起任華泰人壽董事長。可以清楚的看到,張蓓並非初涉華泰,而是作為大股東「安達系」的資深高管。
此外,華泰人壽近年來還積極吸納了三名來自「友邦系」的高管,包括鄭少瑋、姚乃偉和王文旭。其中,鄭少瑋於2011年加入友邦後,次年出任友邦保險北京分公司總經理,並在該職位上服務了近十年之久,此後還擔任過友邦人壽廣東、北京、江蘇分公司總經理等職務。
讓市場擔憂的,莫過於華泰人壽在合規管理方面暴露出的問題,2024年已多次受到監管處罰。
具體來看,4月,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營口監管分局因華泰人壽營口中心支公司內控管理不嚴格,對其給予警告,並處1萬元罰款;僅隔半月,華泰人壽宿遷中心支公司被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宿遷監管分局罰款14萬元,主要違規事實為未按照規定使用經備案的保險條款;10月,華泰人壽漢中中心支公司因存在未及時為離職代理人辦理執業登記註銷手續的違規行為,被給予警告並處罰款1萬元。
另據黑貓投訴平台顯示,華泰人壽因保單問題引發爭議,涉及虛假宣傳、違規銷售等問題。
據一位消費者表示,「2019年6月在華泰人壽保險虛假誇大宣傳購買了一份保險,要求退保卻被告知只能退現金價值,共計交了8600左右,退保只能退2000元左右,實在不合理。其中保險重要保障也是現在才知道,發現保障的都是沒用的,銷售人員阻礙投保人旅履行健康告知義務,隱瞞保險合同中的風險保險費率等重要情況」。
面對一系列問題,華泰人壽也在積極「自救」,試圖轉變發展戰略,將康養作為首要戰略支柱。
據2023年度報告顯示,華泰人壽以往重點圍繞客戶策略、產品策略、服務策略、渠道策略和經營策略「五大舉措」,通過人才和組織能力建設、數字化技術應用「兩個驅動」開展工作,加強差異化競爭力建設。不久前華泰人壽正式推出全新發展戰略,並將康養3.0、菁英營銷員3.0、數字化3.0作為三大戰略支柱。
對此,華泰人壽表示,在中國經濟從高速到高質量發展轉變的時期,保險業發展環境發生着改變,也催生了新的發展機遇。新戰略的背後是華泰人壽對市場形勢新的研判。中國壽險市場潛力巨大,老齡化進程的加速和新生代消費者的崛起為公司帶來了廣闊的發展機遇。同時,大模型的應用也為壽險公司提高經營效率提供了新的可能。
「新戰略+新掌門人」的華泰人壽,能否實現扭虧為盈,尚需市場給出答案,我們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