涼州融媒訊(記者 馬艷 白瀚岷)近年來,涼州區緊緊圍繞「工業主導型」和「城市服務型」縣域經濟發展定位,深入實施「強縣域」行動,全區縣域經濟發展實現質效雙升。2023年,全區實現生產總值425.2億元,同比增長6.6%,被省委省政府評定為縣域經濟發展十強縣。
在甘肅重通成飛新材料有限公司葉片成型車間,工人們正忙着在作業區鋪設風電葉片內的玻纖布。甘肅重通成飛新材料有限公司現有葉片生產線6條,是西北地區商業化批量生產最長葉片的生產企業和大兆瓦級風電葉片最大產能生產基地。今年是落戶涼州的第10個年頭,產值相繼突破5億元、10億元、12億元大關,成為行業質量和交付的標杆企業。
甘肅重通成飛新材料有限公司安全主管梁國斌告訴記者:「在區委區政府及各級部門支持下,甘肅重通成飛發展持續向好。2023年,完成工業產值12.24億元、納稅2339.73萬元,2023年公司被評為甘肅省工業經濟穩增長突出貢獻企業 ,武威市高質量發展穩增長工業企業一等獎。2024年1季度完成工業產值2.48億,同比增長5.5%。」
重大項目是經濟發展的「壓艙石」。涼州區在推進項目建設過程中主動作為、靠前服務,全力支持項目建設「滿弓勁發」,為全區經濟高質量發展積蓄強勁勢能。
2023年4月落地於涼州工業園區的稻盛雲(武威)智算中心項目,在涼州區全力推動和全程服務下,保持了較快的建設速度。項目打造人工智能+綠色能源示範應用場景,發展新質生產力,加快推進數能融合高質量發展。擬建6KW機櫃10000個,配套建設服務器、AI服務器、網絡設備、算力設備、網絡安全系統等IT基礎設備以及IT設備對應的配電、UPS、空調、給排水、照明、備用電源、消防系統等設施。項目全部建成後,年產值可達11.52億元,年稅收可達1.152億元以上。
稻盛雲(武威)數字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助理 蘇楨說:「從項目最初對接座談到項目簽約落地,以及在後期的建設過程中,作為企業我們深刻感受到武威市、區兩級政府『以招商引資論英雄、以項目建設論成敗』的理念,對待企業都充分體現出了重商興商、親商愛商、護商安商、利商富商的濃厚氛圍。在企業辦理政務手續的過程中,政府都安排了專人保姆式陪同辦理,協調和加快手續辦理的周期,隨時通過工作專班解決過程中遇到的各項問題。武威市營商環境優越,除了體現在政府服務效率高、行政審批簡便等政策以外,在產業鏈的延鏈補鏈強鏈上面也是給企業帶來了很好的助推作用,目前武威市已經建立了《數字產業鏈鏈長制工作專班》《新能源及裝備製造產業鏈鏈長制工作專班》,協助企業梳理產業鏈條上的堵點和難點,實現地區間的相互支持、優勢互補。」
「光伏藍」賦能「生態綠」。進入位於騰格里沙漠東南邊緣的涼州區九墩灘光伏治沙示範園區,遼闊的沙丘上,整齊排列的光伏板讓寂靜的沙漠有了生機和活力。在沙漠建設光伏示範園區,既能充分利用光照資源發電產生經濟效益,又能有效減少土壤水分蒸發、擴大植被覆蓋度。「十四五」期間,涼州區圍繞「碳達峰、碳中和」目標,搶抓國家打造河西地區千萬千瓦級大型風光電基地戰略機遇,立足區域資源稟賦和產業優勢,積極探索光伏治沙新模式,布局打造九墩灘光伏治沙示範園區,促進經濟綠色轉型高質量發展。
在示範園區國能涼州100兆瓦光伏發電項目建設現場,沙漠之間螺旋鋼管樁依次分佈,施工人員正在有條不紊進行作業。據悉,該項目佔地3000畝,額定容量100兆瓦,擬安裝3125千瓦箱式逆變升壓一體機32台。項目建成後預計每年可提供綠電約1.77億kWh,可節約標準煤約 5.4萬噸,每年可減少煙塵排放量約 5.7噸,二氧化硫約 28.3噸,氮氧化物約31.7噸,二氧化碳約 14.7萬噸。
「本項目在2023年9月開工,在各級黨委政府大力支持和幫助下,為項目優質高效發展提供便利條件。今後,我們將繼續做好安全質量標準化,爭取實現效益和品牌的雙豐收。目前場區施工已接近尾聲,我們有信心在下半年完成帶電投產。項目建成後預計年可節約標煤5.4萬噸,年產值預計可達5000萬元,為涼州區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做出積極貢獻。」國能(武威)新能源有限公司項目副經理朱江濤說。
一邊是車間里加緊生產光伏組件、風機葉片的忙碌景象,一邊是騰格里沙漠腹地光伏電站火熱建設場景……隨着涼州區加快培育壯大新能源產業鏈,全力打造新能源及裝備製造百億級產業集群,新能源產業成為涼州經濟社會綠色轉型高質量發展的「新引擎」。據了解,涼州區目前圍繞風光電裝備製造、硅基材料、儲能示範、「光伏+」綜合應用等領域,對接引進延鏈補鏈項目已達31個,總投資304.68億元。
涼州區樹牢「項目為王」理念,把項目建設作為推動高質量發展的「強引擎」「硬支撐」,堅持強龍頭、補鏈條、聚集群,深入開展產業賦能行動,加快構建現代產業體系。2023年新入規工業企業15戶,114戶規上工業企業完成產值224.5億元,同比增長4.9%。引進500強企業5家、上市公司2家、行業頭部企業1家,全年實施招商引資項目246項,落實到位資金200.93億元、同比增長36.22%。新能源及裝備製造產業基地加快建設,新增併網裝機規模150萬千瓦,累計達到245.7萬千瓦,綠電達到14.5億千瓦時、增長9%。特色農產品及食品加工、特色醫藥、新材料、綠色環保、數字經濟等產業統籌推進,8條特色產業鏈實現產業鏈產值498億元,呈現出融合集群發展的強勁態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