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科去年凈利潤下降,高管自願降薪,郁亮從月薪100萬降至稅前1萬

2024年03月30日16:45:26 財經 1007

3月28日,萬科A(SZ000002,股價9.24元,市值1102.4億元)發佈2023年度業績報告。

公告內容顯示,2023年萬科集團營業收入4657.4 億元,同比下降7.6%;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121.6億元,同比2022年的226.9億元下降了105.3億元,降幅46.4%。

在此背景下,萬科集團的8位高管自願放棄2023年度獎金,另外,自報告披露之日起,董事會主席郁亮、總裁祝九勝、監事會主席解凍自願領取月薪稅前1萬元。

這樣的降薪除了作秀,沒有任何意義,如果一個上市公司的高管,要靠工資來過活的話,這樣的企業不配上市

現在的企業管理制度,其實是強調業績與收入掛鈎的,但在實際層面,無論是國外還是國內,很多都存在高管旱澇保收,而與其經營的業績並不相關聯的情況。

去年,96家央企一把手的年薪公布,最高者為96.08萬元,央企負責人薪酬收入由三個部分組成:應付薪酬+社會保險+企業年金+補充醫療保險及住房公積金的單位繳存部分+其他貨幣收入補貼,其中,應付薪酬由國資委核定。

從表面上看,雖然年薪高達百萬,但這與一把手們操盤的萬億級企業相比,其實不值一提。

民營企業的高管收入沒有那麼多條條框框,主要由資本市場來核定,如果萬科郁亮的月薪100萬元,那年薪可是超千萬級別的,這其中應該還不包括分紅。

如果萬科的業績長虹,高管收入高一點無可厚非,但現在問題是,房地產市場的龐氏故事無法繼續下去了,如果高管們不顧企業的市場表現,強行分紅或拿高薪水,這很明顯與市場經濟不符。

萬科去年凈利潤下降,高管自願降薪,郁亮從月薪100萬降至稅前1萬 - 天天要聞

從去年下半年開始,日本美國的股市不斷創出新高,相比之下,我大A股一直半死不活在3000點反覆爭奪幾十年,並且國內的優質高科技企業(batpj等)只能在外部市場上市,說的難聽點,這是資本市場不成熟的表現。

導致資本市場亂象的根本原因,就是因為垃圾企業太多,而垃圾企業一定有個垃圾的管理層。

央 企國企可能駟位素餐,憑藉著壟斷還能賺取高額利潤,而很多民營企業的高管們把企業搞上市的唯一目的就是賣公司,這樣的公司多了,A股要是能好就怪了。

說回房地產,萬科一直是民營房企的標杆,只不過在現今房地產市場整體衰落的情況下,萬科也無法獨善其身,這是歷史的必然,曾經吃盡紅利,現在也要承受代價。

萬科以及其他房地產市場的問題,不是高管降薪就能解決的,要把房地產市場扶上正軌,首先要溯本清源。

那些違規操作的事件要糾正,違規操作的人員要處罰,地方政府對房地產市場的干預要減少,對於房子降價而引發的房鬧政府要頂住。

總之,在市場經濟框架下,解決問題要抱着市場經濟的思路。

在經濟總體向上的情況下,所有人都可以分到一杯羹,但在整體市場衰退的情況下,總要有人承受代價,如果現在不選擇代價,將來的坑會越來越大。

萬科去年凈利潤下降,高管自願降薪,郁亮從月薪100萬降至稅前1萬 - 天天要聞

現在國內房地產市場普遍一片哀嚎,幾個明星房地產市場的現狀以及發展特別引人注目,恆大已經爆雷無藥可救,碧桂園在危險的邊緣掙扎,融創也好不到哪裡去,萬達的王老闆早就剝離了房地產,現在仍然在賣資產還債,萬科的水還不知道有多深?

萬科之所以備受矚目,就是因為背後的大股東是國資,如果萬科倒下,國資必然受損,國有資產流失這個罪名誰都擔當不起,但如果要強行續命,在當前的房地產市場環境下,必然代價巨大。

到底要如何操作,誰都沒有前車之鑒,這時候高管自己降薪,或許是向市場的一種表態。

房地產市場的需求肯定還在,房地產市場的需求也一定是差異化的,只不過在過去瘋狂上漲的時間裏,房地產開發商能以最簡單的方式賺到錢,就不會去搞複雜的。

而現在不行了,面對嚴峻的市場環境,粗放的經營方式必然會被淘汰,萬科等作為中國房地產行業曾經的優等生,他的一舉一動可能關係到中國房地產行業的未來。

萬科去年凈利潤下降,高管自願降薪,郁亮從月薪100萬降至稅前1萬 - 天天要聞

財經分類資訊推薦

洋客商告訴你,「一帶一路」市場的正確打開方式 - 天天要聞

洋客商告訴你,「一帶一路」市場的正確打開方式

第137屆廣交會第三期5月1日-5日舉行,本期以「美好生活」為主題,展覽題材包括玩具及孕嬰童用品、家用紡織品、文具、健康休閑用品等。展區內不僅承載着人們對高品質生活的嚮往,也搭建起中國與「一帶一路」共建國家經貿往來的橋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