摒棄「掙快錢」理念,央企才能向「新」而行 | 新京報快評

2024年03月06日21:35:05 財經 1461
摒棄「掙快錢」理念,央企才能向「新」而行 | 新京報快評 - 天天要聞

作為科技創新主體的央企,要在創新領域承擔比之前多得多的艱巨任務。

關注全國兩會系列評論

摒棄「掙快錢」理念,央企才能向「新」而行 | 新京報快評 - 天天要聞

這是2023年11月4日拍攝的國產大型郵輪「愛達·魔都號」。

圖/新華社

| 信海光

3月5日上午,十四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首場「部長通道」集中採訪活動舉行。國務院國資委主任張玉卓回答記者提問時表示,發展新質生產力的生態,中央企業一定要摒棄過去一些落後理念,如追求投資短期收益、追求規模、追求脫實向虛等「掙快錢」理念。

在今年兩會上,「新質生產力」首次被寫入政府工作報告,同時「大力推進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加快發展新質生產力」,也被列為2024年十大工作任務之首,凸顯中國對加快發展新質生產力的重視和迫切感。

要完成這一首要任務,需要靠各方共同引導,各顯其能,在發展新質生產力過程中,形成百舸爭流、齊頭並進的局面。作為央企大管家,國資委主任張玉卓正是在這樣的大背景下,談到央企在其中的角色轉變問題。

央企通常佔據關係國家安全和國民經濟命脈的主要行業和關鍵領域,是國民經濟的重要支柱,一些央企在國家社會經濟發展過程中還承擔了特殊責任。

在過去,央企給外界的一般印象是「大」。但近年來,隨着國企改革的深入,央企的特徵正在從「做大」向「做強做專」,從速度規模型向質量效率型發展轉變,央企服務國家戰略的功能正在逐步增強,其在發展新質生產力過程中必然也要承擔起重要角色。

按張玉卓的說法,到2025年,中央企業戰略性新興產業的佔比要達到35%;要鼓勵中央企業進一步加大基礎研究投入;要通過開放創新和自主創新,解決新質生產力的技術源頭問題。

實現這些宏大目標,必然就要和過去的「掙快錢」落後理念發生碰撞。

道理很簡單,央企雖然實力雄厚,但資源畢竟也有限,既然要向包括基礎研究在內的創新領域重點傾斜,就很難獲得快速短期回報。而央企要實行開放創新,要與民營企業建立合作關係,就要捨得與民分利。魚與熊掌不可兼得,仍然抱着「掙快錢」的理念肯定不行。

在歷史上,央企在科研攻關領域可謂功績卓著,從大型計算機到航空航天,央企都起到了挑大樑的作用。

但不可否認,由於具有雄厚實力、特殊地位和規模優勢,一些央企在「掙快錢」方面也是有優勢的,有些企業甚至可以用「躺着賺錢」來形容。而新質生產力的提出,則意味着作為科技創新主體的央企,要在創新領域承擔比之前多得多的艱巨任務。

央企不但要像以前一樣進行科研攻關,還要布局新領域、新賽道,帶頭推動技術與產業的深入融合,帶頭進行傳統產業的升級與改造。

要實現這些目標,通過既往「掙快錢」的路徑是無法做到的,甚至單憑一句「不掙快錢」也無法做到,需要針對新形勢新任務深化國有企業改革,聚焦國之大者、圍繞國之所需,徹底破除那些制約創新能力的體制機制弊端。這包括在企業文化上摒棄「掙快錢」理念,也包括大力弘揚科學家精神和優秀企業家精神。

3月5日下午,習近平總書記參加江蘇代表團審議時重點強調,要「因地制宜發展新質生產力」;各地要堅持從實際出發,先立後破、因地制宜、分類指導,根據本地的資源稟賦、產業基礎、科研條件等,有選擇地推動新產業、新模式、新動能發展,用新技術改造提升傳統產業,積極促進產業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

事實上,在全國這盤大棋中,中央與地方,央企與民企在發展新質生產力上,也是一種「因地制宜」。央企、民企各有其所長。作為產業發展的領頭羊,央企不但需要主動承擔起那些民企沒有能力進行的科研創新,更多聚焦技術源頭的開放創新和自主創新,同時,還需拿出開放心態,與頭部民企、創新民企共建創新生態,打通技術、產業通道。

根據張玉卓透露的數據,2023年全國研發投入為3.3萬億元,其中央企的研發投入為10660億元,但在基礎研究方面的投入只有600億元,僅佔全部研發投入的6%。以央企的規模實力,未來還有巨大空間,進一步加大基礎研究和應用技術研究的力度,特別是加大目標導向的基礎研究投入。

在這方面,央企得扛起國家隊責任,在新質生產力的賽道上,向「新」而行,助力中國經濟釋放增長新動能。

撰稿 / 信海光(專欄作家)

編輯 / 遲道華

校對 / 李立軍

「低彩禮可第一順位擇校」,緣何引發爭議 | 新京報快評

拿出一半以上科研費用,紓解青年科技人才之困 | 兩會觀察

美最高法院為特朗普掃清參選障礙,可能留下後遺症|新京報專欄

少子化背景下,普惠學前教育也可嘗試「小園小班」 | 新京報快評

霉霉新加坡巡演,為何在東南亞引發一場外交口水戰 | 京釀館

財經分類資訊推薦

大興國際氫能示範區氫能產業聚集效應初現,持續布局全產業鏈 - 天天要聞

大興國際氫能示範區氫能產業聚集效應初現,持續布局全產業鏈

6月11日,記者從大興區獲悉,當前,大興國際氫能示範區已構建涵蓋氫能制、儲、運、加、用全產業鏈,產業聚集效應初現。近年來,為促進國家「雙碳」戰略實施,大興區布局氫能產業,打造大興國際氫能產業示範區,推動首都綠色低碳轉型發展。大興國際氫能示範區致力於打造成為氫能科技研發先行區、氫能高端產業聚集區、全球綠...
剛剛!央行利好 - 天天要聞

剛剛!央行利好

中國基金報 泰勒大家好,央行來利好消息了。央行:加快推動存量商品房去庫存據央行消息,6月12日,中國人民銀行在山東省濟南市召開保障性住房再貸款工作推進會,調研推廣前期租賃住房貸款支持計劃試點經驗,部署保障性住房再貸款推進工作。其中提到:着力推動保障性住房再貸款政策落地見效,加快推動存量商品房去庫存。會議...
「葯明系」,股價狂飆! - 天天要聞

「葯明系」,股價狂飆!

中國基金報記者 郭玟君6月12日,香港三大股指全線下跌。香港恒生指數跌1.31%,報17937.84點。恒生科技指數跌1.71%,報3691.28點。恒生中國企業指數跌1.44%,報6359.36點。大市成交1151.18億港元。南向資金凈買入額為68.72億港元。葯明生物漲14.21%,葯明康德漲8.45%,比亞迪電子漲3.88%,領漲藍籌。李寧跌7.31
香港希望抓住AI大潮:超600億港版「淡馬錫」首個投資落地AI公司思謀科技 - 天天要聞

香港希望抓住AI大潮:超600億港版「淡馬錫」首個投資落地AI公司思謀科技

騰訊新聞《一線》 作者 謝照青 發自香港 香港投資管理有限公司(下文簡稱「港投」)啟動一年半後,落地了首個項目。6月12日,港投公司和思謀科技在香港對外宣布了戰略合作的消息。 香港財政司司長陳茂波,全程參與了簽約儀式和相關的論壇。香港財政司為港投公司的主管部門。 陳茂波在會上表示,當下AI席捲全球,非常希望...
中國海油股價再創歷史新高,深水勘探獲重大突破 - 天天要聞

中國海油股價再創歷史新高,深水勘探獲重大突破

6月12日,中國海油午後持續拉升,股價再創歷史新高。截至發稿,該股漲超4%,報31.37元,該股年內漲幅近50%。 6月6日,中國海洋石油有限公司宣布在南海超深水超淺氣層勘探領域獲重大突破。陵水36-1氣田位於南海西部海域,平均水深約1500米。主要含氣層係為第四系樂東組儲層,平均氣層埋深210米,探井測試無阻天然氣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