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特生物:2023年前三季度虧損2643.95萬元

2023年10月24日17:21:05 財經 1468

中證智能財訊 海特生物(300683)10月25日披露2023年三季報。2023年前三季度,公司實現營業總收入4.38億元,同比下降19.80%;歸母凈利潤虧損2643.95萬元,上年同期盈利1882.20萬元;扣非凈利潤虧損4513.75萬元,上年同期盈利102.04萬元;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凈額為-4377.99萬元,上年同期為558.71萬元;報告期內,海特生物基本每股收益為-0.21元,加權平均凈資產收益率為-1.06%。

海特生物:2023年前三季度虧損2643.95萬元 - 天天要聞

以10月23日收盤價計算,海特生物目前市盈率(TTM)約為-91.6倍,市凈率(LF)約為2.11倍,市銷率(TTM)約為9.36倍。

公司近年市盈率(TTM)、市凈率(LF)、市銷率(TTM)歷史分位圖如下所示:

根據三季報,公司第三季度實現營業總收入1.52億元,同比下降4.66%,環比增長2.82%;歸母凈利潤-1531.17萬元,同比下降30477.77%,環比下降58.58%;扣非凈利潤-1887.81萬元,同比下降165.23%,環比下降2.80%。

資料顯示,公司主營業務為創新生物葯的研發、生產和銷售,同時提供小分子化學醫藥研發、受託藥品生產等相關服務。

2023年前三季度,公司毛利率為44.18%,同比下降3.51個百分點;凈利率為-6.76%,較上年同期下降11.28個百分點。從單季度指標來看,2023年第三季度公司毛利率為47.33%,同比下降1.23個百分點,環比上升6.01個百分點;凈利率為-11.05%,較上年同期下降10.70個百分點,較上一季度下降3.54個百分點。

盈利能力方面, 2023年前三季度公司加權平均凈資產收益率為-1.06%,同比下降1.86個百分點。公司2023年前三季度投入資本回報率為-2.17%,較上年同期下降2.66個百分點。

2023年前三季度,公司經營活動現金流凈額為-4377.99萬元,同比減少4936.69萬元;籌資活動現金流凈額2.63億元,同比增加2.69億元;投資活動現金流凈額-4.85億元,上年同期為1.57億元。

進一步統計發現,2023年前三季度公司自由現金流為-5.59億元,上年同期為1.61億元。

2023年前三季度,公司營業收入現金比為111.50%。

2023年前三季度,公司期間費用為2.57億元,較上年同期增加1599.16萬元;期間費用率為58.71%,較上年同期上升14.55個百分點。其中,銷售費用同比增長2.63%,管理費用同比增長7.49%,研發費用同比增長6.16%,財務費用由去年同期的-883.30萬元變為-574.59萬元。

資料顯示,財務費用的變動主要因為報告期子公司固定貸款利息費用化增加導致。

資產重大變化方面,截至2023年三季度末,公司交易性金融資產較上年末增加358.71%,占公司總資產比重上升17.25個百分點;貨幣資金較上年末減少35.50%,占公司總資產比重下降11.16個百分點;其他流動資產較上年末減少87.71%,占公司總資產比重下降5.78個百分點;存貨較上年末增加22.78%,占公司總資產比重上升0.60個百分點。

負債重大變化方面,截至2023年三季度末,公司合同負債較上年末增加24.04%,占公司總資產比重上升0.53個百分點;短期借款較上年末減少66.70%,占公司總資產比重下降0.77個百分點,主要系報告期歸還銀行借款;應付賬款較上年末減少29.57%,占公司總資產比重下降0.72個百分點;一年內到期的非流動負債較上年末減少43.89%,占公司總資產比重下降0.52個百分點。

在償債能力方面,公司2023年三季度末資產負債率為11.37%,相比上年末下降2.35個百分點;有息資產負債率為1.92%,相比上年末下降1.78個百分點。

2023年前三季度,公司流動比率為6.23,速動比率為5.65。

三季報顯示,2023年三季度末的公司十大流通股東中,新進股東為吳鵬,取代了二季度末的長沙晟農私募股權基金合夥企業(有限合夥)。在具體持股比例上,沈祥龍持股有所上升,江淑芬持股有所下降。

股東名稱持股數(萬股)總股本比例(%)變動比例(%)
武漢三江源投資發展有限公司400030.558987不變
蔣仕波304.32.32475不變
吳洪新3002.291924不變
武漢博肽企業發展有限公司3002.291924不變
沈祥龍277.992.1237491.14
陳亞276.252.11048不變
高雅萍108.610.829753不變
江淑芬96.070.73395-0.01
荊門高新技術產業投資有限公司93.750.716226不變
吳鵬84.050.642121新進

籌碼集中度方面,截至2023年三季度末,公司股東總戶數為1.05萬戶,較上半年末增長了846戶,增幅8.78%;戶均持股市值由上半年末的52.02萬元下降至47.81萬元,降幅為8.09%。

指標註解:

市盈率=總市值/凈利潤。當公司虧損時市盈率為負,此時用市盈率估值沒有實際意義,往往用市凈率或市銷率做參考。

市凈率=總市值/凈資產。市凈率估值法多用於盈利波動較大而凈資產相對穩定的公司。

市銷率=總市值/營業收入。市銷率估值法通常用於虧損或微利的成長型公司。

文中市盈率和市銷率採用TTM方式,即以截至最近一期財報(含預報)12個月的數據計算。市凈率採用LF方式,即以最近一期財報數據計算。

市盈率為負時,不顯示當期分位數,會導致折線圖中斷。

財經分類資訊推薦

7月5日起,燃油附加費價格上調 - 天天要聞

7月5日起,燃油附加費價格上調

請點擊下方關注「中新浙里」「星標」新妹不迷路國內機票燃油附加費迎來上漲。7月1日,從第三方出行平台獲悉,有航司發佈通知稱,自2025年7月5日零時起(出票時間)調整國內航線旅客運輸燃油附加費,800公里(含)以下航段向每位成人旅客收取10元,800公里以上航段向每位成人旅客收取20元。此次調整相較於上個月均上漲了...
香港回歸28年來,與內地貨物貿易值年均增6.3% - 天天要聞

香港回歸28年來,與內地貨物貿易值年均增6.3%

7月1日消息,今年是香港回歸祖國28周年。據深圳海關統計,香港回歸28年來,內地與香港貨物貿易值從1997年的4208.7億元增長至2024年的2.2萬億元,貿易規模增長4.2倍,年均增長6.3%。今年前5個月,經深圳口岸的內地對香港地區進出口值達6502.4億元,同比增長6.5%,占內地對香港地區進出口值近七成。(深圳發佈)(來源同花順...
A股午評:三大指數早盤漲跌不一,銀行板塊集體反彈 - 天天要聞

A股午評:三大指數早盤漲跌不一,銀行板塊集體反彈

A股三大指數7月1日早盤漲跌不一,截至午盤,滬指漲0.21%,深成指跌0.32%,創業板指跌0.58%,北證50指數漲0.21%。全市場半日成交額9813億元,較上日放量487億元。全市場超3400隻個股下跌。板塊題材上,光刻機、銀行、創新葯、電力、中船系板塊漲幅居前;多元金融、跨境支付、銅纜高速連接、固態電池概念股跌幅居前。盤面上,...
沙特主權基金PIF又「增肥」:總資產增至1.15萬億美元 - 天天要聞

沙特主權基金PIF又「增肥」:總資產增至1.15萬億美元

財聯社7月1日訊(編輯 秦嘉禾)本周一,沙特主權財富基金——公共投資基金(PIF)在倫敦證券交易所發佈了截至2024年底的合併財務報表。根據文件,2024年PIF總資產同比增長約18%,躍升至4.32萬億里亞爾(約合1.15萬億美元)。值得一提的是,4月沙特公布的「願景2030」2024年年報中,PIF在2024底的資產規模為9413億美元。PIF...
規模7450億,下半年特別國債發行計划出爐,首發定檔7月14日 - 天天要聞

規模7450億,下半年特別國債發行計划出爐,首發定檔7月14日

財聯社7月1日訊(編輯 楊斌)超長期特別國債的發行再度加快。2025年我國擬發行超長期特別國債1.3萬億元,上半年超長特別國債共計發行5550億元,佔全年額度的42.69%,下半年剩餘規模7450億。財聯社注意到,從最新發佈的三季度發行計劃來看,下半年新的20年期特別國債發行較原計劃提前了10天,另外9月各期特別國債的發行較原...
畫說熱點|證監會更換LOGO!網友:解套了! - 天天要聞

畫說熱點|證監會更換LOGO!網友:解套了!

今天,@證監會發佈 微博顯示,證監會更換了長期使用的機構標識,由套環改為三個V字形環抱。 證監會原來的LOGO由三個紅色的三角構成一個公字圖案。此LOGO寓意「三公原則」,表示中國證監會將....
今天,這隻轉債最後交易日!不操作或將損失超30% - 天天要聞

今天,這隻轉債最後交易日!不操作或將損失超30%

又有銀行轉債將被提前贖回。7月1日,杭銀轉債迎來最後一個交易日。7月1日收市前,投資者所持杭銀轉債可繼續在二級市場交易,7月4日為杭銀轉債最後轉股日,7月4日收市後,杭州銀行將以100.4932元/張的價格贖回未轉股債券。截至6月30日收盤
【午報】三大指數漲跌不一,銀行股迎集體反彈,穩定幣與固態電池概念雙雙陷入調整 - 天天要聞

【午報】三大指數漲跌不一,銀行股迎集體反彈,穩定幣與固態電池概念雙雙陷入調整

一、【早盤盤面回顧】財聯社7月1日訊,市場早盤震蕩分化,三大指數漲跌不一。滬深兩市半日成交額9606億,較上個交易日放量463億。盤面上熱點較為雜亂,個股跌多漲少,全市場超3400隻個股下跌。從板塊來看,芯片股集體走強,凱美特氣等10餘股漲停。銀行股展開反彈,建設銀行等再創歷史新高。下跌方面,穩定幣概念股持續走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