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9月27日,深交所上市審核委員會2023年第77次會議結果公告:
國貨航深市首發獲通過。
2021年6月9日,東航物流正式上市,成為中國民航混改第一股。
如今,國貨航有望成為民航混改第二股。
南航物流雖然也在積極準備上市,現在看來,要晚國貨航一步了。
國貨航也將成為中航集團旗下繼國航之後的第二個上市公司。
那麼,現在就來看看國貨航20年的風雲史吧。
一、組建國貨航
相比東航旗下的中貨航來說,國貨航組建時間要晚一些。
2003 年11月,國貨航正式成立。
彼時的國貨航是國航、中信泰富、首都機場集團三家合作組建的。
註冊資本22億元,其中:
國航以實物、土地、現金出資,佔51%
中信泰富以現金出資,佔25%
首都機場集團以現金出資,佔24%
後來中信泰富、首都機場均相繼退出了股東行列。
二、牽手國泰航空
2004年,國航謀划上市,上市前夕,國泰向國航伸出橄欖枝。
由於雙方都嘗到了合作的甜頭,此後一發而不可收拾,開始了令人矚目的星辰計劃三部曲,展開了全方位深度合作。
也就是「星辰計劃1.0」「星辰計劃2.0」「星辰計劃3.0」三個版本。
星辰計劃1.0的核心內容是國泰航空收購港龍航空。
星辰計劃2.0的核心內容是國航增持國泰航空股權至29.99%,成為僅次於太古的二股東。
星辰計劃3.0的關鍵在於開啟了雙方在貨運方面的合作。
2010年2月,中國國航與國泰航空訂立框架協議,雙方將以國航旗下的國貨航為平台,進行合作。
一是定向增資。
國泰航空通過增資間接持有國貨航49%的股份,其中國泰貨航持有25%,朗星持有24%。
二是購買飛機。
國貨航擴大運力,以19.2375 億元向國泰航空購買4 架波音747-400貨機和兩台備用航空發動機。
不過,合資後的國貨航並未很快實現盈利。
2011年,國貨航凈虧9.2億。
2012年,國貨航凈虧10.9億。
2013年,國貨航凈虧3.5億。
2014 年,國航與國泰共同對國貨航增資 20 億元,國貨航註冊資本增至53.35億元。
國貨航開始盈利。
2014年,國貨航凈利0.69億元。
2015年,國貨航凈利0.09億元。
2016年,國貨航凈利0.11億元。
從2017年開始,國貨航利潤開始大幅提升。
2017年,凈利潤11.04億元。
2018年,凈利潤3.93億元。
2019年,凈利潤4.80億元。
三、謀求混改
2015年8月,黨中央、國務院印發《關於深化國有企業改革的指導意見》,這是統領國企改革全局的頂層設計,系統提出了深化國企改革的指導思想、基本原則、目標任務和重大舉措,為全面深化國企改革指明了方向。
2016年國家發展改革委和國務院國資委啟動重要領域混改試點工作。
以重要領域混改試點為契機,國務院國資委推動商業二類中央企業子企業積極開展混改。
在歷史機遇的洪流下,東航旗下的東航物流率先啟動混改,打響了民航貨運板塊的機制體制改革的第一槍。
2017年6月19日,東航物流引入聯想控股、普洛斯、德邦、綠地集團等幾家戰略投資者,以22.55億元出讓45%的股權,同時,東航物流啟動員工10%的持股方案。
國貨航、南航物流也開始了混改步伐。
2018年8月30日,中航集團旗下的中航資本以24.39億元收購了國航所持有的國貨航51%股權。
為了確保混改後的大股東地位,2020年1月,中航資本對國貨航單方增資,國貨航註冊資本由52.35億元增至73.76億元,增資後,各股東持股情況如下:
中航資本:65.22%
國泰貨運:17.74%
朗星有限:17.04%
國泰航空對國貨航的持股比例降至34.78%。
四、引入阿里等戰投
阿里巴巴主導的菜鳥物流已經是全球最大的物流公司,吸引全球三千多家國內外物流公司的合作。
當然,合作仍然是阿里打造物流帝國的主要方式之一。
其中,股權合作自然是重中之重,比如阿里持股百世33%,圓通22.5%,申通14.65%,中通8.7%,韻達2%,一舉統一「通達系」。
不過,這主要集中在地面物流體系上面,即便是圓通有貨運航空,也只有10架貨機,力量不強。
如果想打造更加迅捷的物流體系,特別是在國際物流體系中佔有一席之地,必須藉助於航空的力量。
機會來了,2020年底國貨航啟動混改事宜。
此番國貨航混改,阿里自然不會錯過這樣的好機會。
最終,包括菜鳥網絡、深圳國際、國改雙百發展基金和國貨航員工持股平台在內的投資者,共出資48.52億元,向國貨航增資,合計占股31%。
其中菜鳥供應鏈持股15%,成為名義上的二股東,實質上的三股東。
國貨航註冊資本由此增至106.9億元。
其中天津宇馳為員工持股平台,持股比例為1%,與東航物流的10%相比,激勵力度要小得多。
五、爆賺的三年
國貨航混改後的三年,恰逢三年疫情。
疫情對民航業造成了巨大的衝擊,但對航空貨運行業來說,卻是爆賺的三年。
國際客運航班銳減帶來客機腹艙運力減少、海運港口停擺、鐵路運輸網絡遭受衝擊等影響,全球供應鏈格局發生了較大變化,中國作為世界生產基地的優勢得以充分發揮,航空貨運市場一艙難求、一貨難運。
國貨航迎來了前所未有的暴利時代。
2020年,營收182.51億,凈利32.89億
2021年,營收239.58億,凈利43.03億
2022年,營收227.85億,凈利30.81億
三年累計凈利超過百億元。
這也為股東帶來了豐厚的彙報。
2020年至2022年,國貨航的現金分紅金額分別約13.69億元、20.51億元、4.5億元,三年累計分紅超38億元。
因為前兩次只向中國航空資本、朗星公司及國泰貨運分紅。
所以員工持股平台目前只分得450萬元
六、未來的挑戰
不過隨着疫情逐漸遠去,航空貨運市場也逐步恢復常態。
這幾年行業內外國資民營紛紛投身於航空貨運戰場,使得市場變得越來越擁擠。
三大航旗下:
國貨航
東航物流
南航物流
地方航空:
川航引進寬體貨機
廈航參與組建商舟航空物流公司
山航引進貨機
業外組建航空貨運公司:
京東組建航空貨運公司
陝西組建西北國際貨運航空有限公司
河南組建中州航空有限公司
此外,順豐航空投資新建的鄂州花湖機場已經投入運營。
郵政航空也已引入B777飛機。
可以想像,航空貨運行業的競爭將越來越激烈。
2023年以來,國貨航的業績出現了大幅下滑。
2023年上半年,國貨航營業收入為60.54億元,同比下降55.30%
凈利潤為4.73億元,同比下降77.43%
而競爭對手
東航物流凈利12.72億元
南航物流凈利12.58億元
國貨航已相差一大截
對此,國貨航也給出了解釋:
東航物流的全貨機數量多於國貨航。
截至2023年6月末,東航物流在冊寬體全貨機17架,相比於其2022年6月末的12架,凈增5架寬體全貨機,形成了一定的機隊規模優勢。
國貨航寬體全貨機12架,僅凈增1架寬體全貨機,同時4架窄體機陸續停飛。
對此,國貨航表示:
自2023 年下半年至2025年繼續引入12 架寬體全貨機。
B777當然是首選。
本次衝刺上市,國貨航計劃募資65.07億元,其中:
55.58億用于飛機引進及備用發動機購置
5.35億用於綜合物流能力提升建設
4.14億用於信息化與數字化建設
與此同時,南航物流也在加緊推動上市工作。
不久的將來,A股市場將出現
中國國航(601111)
中國東航(600115)
南方航空(600029)
東航物流(601156)
國貨航
南航物流
三大航六股會面的盛況
祝願三大航客貨運業務都獲得更好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