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菲特說:「這種所有航空公司都遭遇的價格問題,揭示了一個重要真理:當一個公司銷售的是普通商品型產品(或服務)時,它不可能比最為愚蠢的競爭對手聰明多少。」
這是我讀《巴菲特致股東的信:投資者和公司高管教程》後第三篇讀書筆記。
前面兩篇是:
巴菲特選公司的四個方法,做好投資的兩門課
巴菲特講估值
這兩篇講的是「巴菲特」怎麼選公司和怎麼估值的。當然這是就我的認知而寫的東西,不一定對,你們權當參考。
今天我在看書的過程中,看到巴菲特老爺子,在投資的過程,也犯了很多錯誤,我覺得別人的錯誤以及教訓對我們的教育意義更大。
今天就巴菲特在航空公司所犯的錯誤來簡單討論一下(下面紅色字體為原文摘錄)
當維珍航空公司富有的老闆理乍得·布蘭森(Richard Bran-son)被問及「如何成為一名百萬富翁」時,他迅速回答:「實際上這沒什麼秘訣,你開始是一名億萬富翁,然後買一家航空公司。」由於不願意盲從布蘭森的觀點,你們的董事長在1989 年決定試一下,用3.58億美元買了美國航空公司9.25%的優先股。
我喜歡並敬佩公司當時的 CEO 埃德·科洛德尼,到今天也是如此。但是,我對於美國航空公司的分析既膚淺又失當。我被公司長期盈利的運營歷史所陶醉,並輕信於高級證券(意指優先股)表面上看起來提供的保護。我忽視了關鍵的地方:美國航空公司的收人,會逐漸受到結束價格管制所帶來的激烈市場競爭的影響,而它的成本結構卻依然是管制年代的延續。如果這些未有抑制的成本預示着災難,那麼沿用航空公司過去的記錄可能也是。
這裡我覺得巴菲特犯了以下幾點錯誤:
1、盲目自信
2、迷信於歷史數據
3、對行業不了解的情況下就開始投資
4、超出能力圈範圍
第一,什麼是盲目自信?
就是過於自信,感覺自己無所不能,聽不見別人的意見。
明明在行業的專家已經告訴他這個行業的現狀,卻只相信自己的眼光。一頭扎進去不肯回頭。
通俗一點講就是屁股決定腦袋。
這是作為我們這些普通人,包括高智商的人最大的人性弱點,芒格說過:就怕100智商的人認為自己有150的智商。
最好的人是100的智商做只需要80智商的事。
其實,一句話就是:有自知之明!
第二點:迷信於歷史數據,更是我們會犯的錯誤。
我們在進行估值時,所使用的就是歷史數據,而在不理解這個公司這個行業時,在我們買入後往往所謂的價值投資就是價值陷阱。
一般情況下,能夠進入我們的買入區間的都是在往年歷史數據很好,在最近幾年進入困境,而在估值時由於歷史數據很好,所以估值出來的價值對於股價來說相當的便宜,打個7折8折的很常見,就算是4折5折也是常有的事,但是往往在買入後股價就是不漲,反而市盈率卻每年都在上漲。
第三點,對行業不了解的情況下就開始投資
其實究根結底巴菲特那時還是在以撿煙蒂的方式投資,因為這種方式是不管這個行業未來如何,只要這個公司的有形資產遠遠的大於股價,那麼巴菲特就會買入。
但是這種方式最大的缺點是有形資產會隨着它的經營價值可能會歸零。
第四,就是超出自己的能力圈做投資
我們總以為巴菲特是股神,不會犯這樣低級的錯誤,而且這個能力圈的術語可是巴菲特先提出來的,誰能想到他自己也是屢屢犯這樣的錯誤?
他忽視了:這個行業:美國航空公司的收人,會逐漸受到結束價格管制所帶來的激烈市場競爭的影響,而它的成本結構卻依然是管制年代的延續。
雖然最後他理解了這個行業的性質,但是這是在他買入後。
從這裡我們可以學到
其實巴菲特所犯的錯誤,就是芒格常常講的,過於自信、做簡單的事情(也就是自己能力範圍內的)。
巴菲特能給於我們的啟發教育什麼呢?
我認為,在看中一個標的後不要輕易地下手。
可能它的歷史數據很好看,但是它現在的數據是下降的。
在我們動手之前要多問自己為什麼?
為什麼會下降?並找出原因。
問自己:你真的懂了嗎?對於這個行業你了解多少?對於這個公司了解多少?
這個公司的行業在未來還能維持多久不變?
這個公司的在本行業裏面有沒有競爭優勢?
可能你能問出更多的為什麼,但是請找出原因。
如果找不出,證明您還是不理解。
總結一下:
1、不要盲目自信
2、不要迷信於歷史數據
3、不要對行業不了解的情況下就開始投資
4、不要超出能力圈範圍
這個四不要,就是我對巴菲特所犯錯誤學到的東西!
好了今天就到這裡,下次再見吧!
我的持續輸出來自於您的認可,請動動您的小手點個「在看」、「關注」,為了方便查看數據請「收藏」起來吧!
如果您認為有點價值那麼就分享給需要的朋友吧!
2023年新估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