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5月8日)上午,國新辦就民營經濟促進法有關情況舉行新聞發佈會。
民營經濟促進法創下多個「第一次」
2025年4月30日,十四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十五次會議表決通過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民營經濟促進法》,於5月20日起正式施行。
民營經濟促進法創下了很多個「第一次」,如第一次將堅持「兩個毫不動搖」寫入法律,第一次明確民營經濟的法律地位,第一次在法律中規定促進民營經濟持續健康高質量發展是國家長期堅持的重大方針政策,這充分彰顯了黨中央促進民營經濟發展壯大的堅定決心,進一步向社會表明了發展民營經濟是黨和國家一以貫之並將長期堅持的方針政策。
市場准入
1億元以下項目民企中標數超80%
今年1月至4月,民營企業項目中標率同比提高了5個百分點。1億元以下的項目,民營企業中標數量佔比超過80%。國家發展改革委副主任鄭備介紹,下一步,民營企業遇到准入壁壘問題時,可以登錄國家發展改革委門戶網站全國統一大市場建設有關專欄反映。對於相關線索,國家發展改革委將會同有關方面認真及時核查處理。
金融領域
通過貸款、保險等多種方式提供支持
高新技術和新興產業領域
在近年來民營企業表現亮眼的高新技術和新興產業領域,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着力完善科技金融服務模式。
- 目前已經設立74隻私募股權投資基金,在18個試點城市落地了科技企業併購貸款,支持科技企業暢通資本循環。
- 創新增信方式。推動建設知識產權金融生態綜合試驗區,優化知識產權的登記、評估、處置、補償等相關政策,助力知識產權質押融資。與財政部門聯合出台支持科技創新擔保計劃,為科技型、高新技術、專精特新等中小企業貸款提供專項擔保。到今年一季度末,全國高新技術企業貸款餘額17.7萬億元,同比增長了20%。
- 支持科技成果轉化,面向首台(套)重大技術裝備、重點新材料首批次應用開展了兩項保險補償試點,目前已經累計提供風險保障超過萬億元。
以中小微民營企業為主的外貿、消費領域
- 在小微融資協調機制中單列外貿板塊,全面梳理外貿企業清單,優先走訪對接融資。
- 以短期出口信用險來支持出口貿易,今年一季度承保金額已經超過2400億美元。一些對外貿大盤起到重要支撐作用的產業,像電子信息、現代化工、整車工程機械等領域,承保金額大幅度上升。
- 創新「跨境電商保」模式,支持外貿新業態,指導保險公司開發專屬的保證險產品,為跨境電商的境內採購提供信用保障。
- 加大對批發零售、住宿餐飲、文化旅遊、教育培訓、健康養老等領域的信貸投放,支持消費服務業民營企業健康發展。
鼓勵民間投資方面
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配合國家發展改革委,就融資對接建立了專門的工作機制,形成了民間投資重點項目清單,並向銀行推送,指導銀行自主對接融資服務。
一些地方也有很好的實踐和探索,比如有的地方搭建了專門的線上對接平台,銀行可以通過平台獲取項目信息,運用大數據技術,精準識別與信貸政策相匹配的項目,實現從「項目找資金」變成「資金找項目」,有效提升對接效率。
規範執法
建立行政執法監督企業聯繫點
針對社會各界近年來反映強烈的一些地方和部門亂收費、亂罰款、亂檢查、亂查封以及違規異地執法、趨利性執法等執法亂象,民營經濟促進法中對行政執法違法行為投訴舉報處理機制、涉企行政執法訴求溝通機制,組織開展行政執法檢查,加強對行政執法活動的監督,及時糾正不當行政執法行為等作出明確規定。
下一步,司法部將嚴格落實法律要求,加快建立健全行政執法違法行為投訴舉報處理機制、涉企行政執法訴求溝通機制和異地執法協助制度。推動各級政府及其有關部門建立健全行政執法違法行為投訴舉報處理機制,及時受理並依法處理涉企行政執法投訴舉報。
司法行政機關——
- 建立行政執法監督企業聯繫點,及時聽取包括民營企業在內的各類經營主體對涉企行政執法的意見建議。
- 推行行政執法監督員制度,根據工作需要邀請人大代表、政協委員、人民監督員、專家學者、律師、新聞工作者等參加行政執法監督活動。
- 督促指導有關執法機關抓緊建立健全異地執法協助制度,堅決遏制趨利性執法,切實依法保護民營經濟組織及其經營者合法權益。
來源:央視新聞客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