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遊、社交網絡、元宇宙……不斷追逐熱點的崑崙萬維,最近藉著大模型的東風,股價實現飛漲,6月20日,其實控人的前妻拋出減持22億的計劃,並表示這筆錢將借給公司大力發展AI,然而,崑崙萬維賬面上並不缺錢……
6月20日,大模型風口中的熱門股崑崙萬維連發5份公告,官宣了大股東李瓊不超過3%的減持計劃,也回應了深交所此前對其大模型相關業務的質疑。
李瓊曾是崑崙萬維實控人周亞輝的妻子,不過他們已經離婚。
在大模型爆火之前,崑崙萬維的業務範圍並不覆蓋這一市場,而是涉及瀏覽器、移動社交、遊戲等領域。
但在4月17日,崑崙萬維發佈了自研大模型「天工」,隨後又在5月4日的2022年度業績說明會上高調錶示,公司將「all in AGI(通用人工智能)與AIGC(AI生成內容)」。
憑藉搖身一變為「大模型概念股」,崑崙萬維的股價水漲船高,5月5日盤中一度達到了其歷史最高的70.66元/股。要知道在整個2022年,崑崙萬維的股價都在10元-30元區間徘徊。
因此,李瓊的減持可以說是減在了「山頂」。崑崙萬維也因這一減持計劃再次收到了深交所關注函。
▲(圖源/同花順)
6月21日,崑崙萬維開盤股價低開,截至收盤報50.34元/股,暴跌20%,總市值縮水至601.9億元。
01、「離婚式減持」
根據崑崙萬維的公告,股東李瓊計劃減持不超過3%的公司股份。按照崑崙萬維當日收盤股價每股62.93元計算,其減持總額已超過22億元。
值得一提的是,李瓊是崑崙萬維實控人周亞輝的前妻,手中的股權大部分是通過2016年離婚時財產分割獲得。因此李瓊這次減持也被股民戲稱為「離婚式減持」。
不過公告同時寫道,李瓊承諾將減持所得稅後金額的一半以上出借給公司、用於支持公司AGI(通用人工智能)和AIGC(人工智能生成內容)業務的長期發展,借款年利率2.5%,借款期限三年。
憑藉這一操作,李瓊將成為崑崙萬維的「債主」。如果李瓊未來借給公司的金額按照11億元計算,其一年將能獲得2750萬元的收益。
值得一提的是,目前崑崙萬維賬上資金並不緊缺。
截至2023年一季度末,崑崙萬維貨幣資金為13.05億元,一年內到期的有息負債為約6.62億元,尚無資金缺口。
A股市場中,曾有過股東拋出減持計劃並承諾將套現資金借給上市公司的先例。2015年5月,時任樂視網董事長的賈躍亭開始減持公司股份,並在公告中寫道「減持主要為了緩解公司資金壓力,滿足公司日常經營資金需求,減持所得全部借給公司作為營運資金使用,借款將用於公司日常經營」。賈躍亭還特彆強調,「借款期限將不低於5年,免收利息」。
不過,上述承諾並未兌現。2017年,樂視網發佈中德證券關於樂視網2017年半年度跟蹤報告,顯示2017年上半年來,賈躍亭未按照此前承諾將減持資金繼續借予上市公司使用。
由於有前車之鑒,不少投資人擔憂在崑崙萬維身上也會發生相同的情節。6月21日,深交所在關注函中也特別要求崑崙萬維「向李瓊核實並詳細說明上述借款是否構成承諾,是否為不可撤銷承諾」「詳細說明你公司是否有針對上述借款的履約保障措施及若上述借款不能履行時的制約措施等風險應對措施」。
這是李瓊自離婚以來,拋出的第三次減持。
2016年9月12日,崑崙萬維公告了實控人周亞輝與其前妻李瓊達成的離婚財產分割約定。分割涉及的崑崙萬維股份一共分為兩部分,一部分由周亞輝直接持有,另一部分則由周亞輝通過盈瑞世紀間接持有。
根據約定,周亞輝需要將其直接持有的崑崙萬維的2.07億股股份分割過戶至李瓊名下;並將其持有的盈瑞世紀實繳資本94.64萬元分割過戶至李瓊名下,盈瑞世紀間接持有崑崙萬維約2億股股份,李瓊通過分割盈瑞世紀實繳資本間接獲得崑崙萬維的約7054萬股股份。
在本次分割前,李瓊通過盈瑞世紀間接持有崑崙萬維2004萬股。分割完成後,李瓊合計獲得2.98億股,占崑崙萬維上市發行總額的26.44%。周亞輝的持股份額則由分割前的51.1%下降為26.44%。
要指出的是,由於崑崙萬維是在2015年1月21日上市,2016年時周亞輝轉讓給李瓊的股份還在為期3年的限售期中,彼時李瓊表示將繼續履行限售承諾。
等到限售期一過,李瓊當即拋出減持計劃,落袋為安。
根據公司公告,李瓊曾在2018年1月22日、2020年6月分別拋出減持計劃。
公告顯示,上述兩輪累計減持比例達到了5%,李瓊合計套現約13.07億元。
▲(李瓊歷次減持情況。圖源/公司公告)
截至今年6月20最新一輪減持計劃公布前,李瓊合計持股數量為1.32億股,佔比11.15%。
在李瓊減持計劃公布的第二天,深交所即下發關注函,要求崑崙萬維回復是否存在藉助市場熱點操縱股價、配合李瓊減持的情形等問題。
02、周亞輝發家史
崑崙萬維15年的發展史,就是一段不斷追逐市場熱點的歷程,而這與其創始人周亞輝的行事風格不無關聯。
崑崙萬維的歷史緣起於2008年,彼時的周亞輝在一家名為千橡互動的企業工作。而千橡互動的創始人,正是人人網的創始人、初代互聯網大佬、極擅資本運作的陳一舟。
21世紀初期正是互聯網創業的黃金年代,張一鳴、王興、周鴻禕等商業新貴紛紛開始嶄露頭角。
那段時間,周亞輝一邊感受着互聯網草莽生長的氛圍,一邊耳濡目染着前輩陳一舟的生意經,鍛鍊出了自己的商業嗅覺。
2008年,周亞輝注意到網頁遊戲是一個被第一代互聯網創業者忽視的領域,由此創辦了崑崙萬維。
隨後幾年間,崑崙萬維接連推出《三國風雲》《夢幻崑崙》等遊戲,業務從網頁遊戲拓展到客戶端遊戲,逐漸打響品牌。由於玩家眾多、成長迅速,崑崙萬維一度被業界稱為「小騰訊」。
憑藉遊戲市場帶來的豐厚回報,崑崙萬維成功在2015年登陸創業板,周亞輝也由此身家倍漲。
隨後,他很快開始了自己在投資市場的新征程。
據周亞輝在自己的投資筆記中回憶,2015年經源碼資本創始人曹毅介紹,其接觸到了初創校園網絡貸款項目「趣店」,並通過崑崙萬維參與了對後者的多輪投資。
2017年,趣店成功在美國納斯達克上市,讓周亞輝第一次感受到了投資成功的喜悅。他在投資筆記中如是寫道:「今天趣店上市了,心裏非常開心……投資這個行業就是要忍耐滿足感的延遲。我憋了好久的滿足感終於來了。」
值得一提的是,周亞輝精準卡中了互聯網金融從起飛到落幕的節奏。趣店上市後,崑崙萬維就逐步開始減持,並在2019年4月底將所持有的趣店股票沽清,成功躲過了日後趣店轉型頻頻失敗的風波。
如今,趣店在輪番嘗試汽車新零售、奢侈品電商、少兒教育、預製菜業務之後,仍未找到新的主航道。周亞輝的老朋友、趣店創始人羅敏也在遭受口誅筆伐後,逐漸淡出了網絡。
據統計,趣店上市直接為崑崙萬維帶來了約16.4億美元的收益,投資回報率達到了2186.66%。
小試牛刀後,周亞輝開始在投資之路上全力出擊,每一次出手都緊隨當年熱門的方向。
比如,2016年,崑崙萬維攜手三六零收購了挪威瀏覽器企業Opera,攀上互聯網出海潮頭;2016至2017年收購了美國社交網站Grindr(已於2020年出售),同期全球同性社交市場都十分火熱;2017年將棋牌類遊戲平台收入囊中,這一年正是棋牌類手游榮登收入榜榜首的一年……
▲(崑崙萬維業務布局變遷史。圖源/西南證券)
2020年4月,周亞輝提交了辭去崑崙萬維董事長職務的書面辭職報告,選擇二次創業,遠赴非洲經營崑崙萬維投資的移動支付項目「OPay」。
儘管周亞輝或許已淡出公司集團層面的決策,深受其風格影響的崑崙萬維對於市場熱點的感知仍十分敏銳且動作迅速。
2021年,崑崙萬維還通過收購有「海外版全民K歌」之稱的StarX,以及收購Opera的全部股權,貼上了元宇宙、VR概念。
經過多番投資「改造」,崑崙萬維已偏離了曾經的主航道遊戲,成為一家布局極其多元的公司。
目前崑崙萬維的營收來自廣告、搜索、海外社交網絡、國內社交網絡、遊戲及其他板塊。其中在2022年,廣告為崑崙萬維第一大營收來源,佔比達27.06%;遊戲業務營收排名第4,佔比15.35%。
03、以AI名義行關聯交易?
在大模型的風口中,崑崙萬維也沒有缺席。
早在2月8日,崑崙萬維在投資互動平台表示,旗下的Opera瀏覽器計劃接入ChatGPT功能,不斷利用人工智能技術賦能業務發展。4月份以來,公司則計劃投入大模型自研,發佈了千億級大語言模型「天工」。
5月份,崑崙萬維還宣布年初已將旗下兩家企業StarX(海外社交網絡平台)和Ark Games(海外移動遊戲平台)合併成StarArk。新主體將聚焦AIGC業務板塊,以音樂AI和遊戲AI為方向,並計劃在2023年年內陸續發佈音樂AI和遊戲AI產品。
除了整合已有資源,崑崙萬維還再次選擇了早已「駕輕就熟」的收購操作。
6月14日,崑崙萬維發佈收購預案,計劃推動控股子公司Star Group發行股份收購Singularity AI的全部股權。根據崑崙萬維2022年年報中的標註,Star Group即為StarX。
崑崙萬維和被收購方Singularity AI早已有過合作,4月份發佈的大語言模型「天工」系兩家公司聯合推出。
此外Singularity AI已通過《控股協議書》取得境內企業奇點智源的100%控制權。經由這次收購,崑崙萬維將間接控股奇點智源。
預案寫道,本次交易中Singularity AI全部股權整體作價1.6億美元,交易後Singularity AI 的股東或其指定關聯方將獲得Star Group 25%的股權。在本次交易完成後,公司全資子公司崑崙集團有限公司計划出資4億美元對Star Group增資,全力打造全球領先的AGI平台。
值得一提的是,儘管預案中寫道「Singularity AI及其股東與上市公司不存在關聯關係」,從創始人背景來看,Singularity AI與崑崙萬維其實淵源頗深。
Singularity AI的股權結構為自然人WANG Liwei持股90%、自然人WANG Chaoqun持股10%。而在周亞輝2020年卸任崑崙萬維董事長後接任這一職位的,正是名叫王立偉的公司高管。兩者有可能為同一人。
從履歷來看,王立偉早在2008年3月份就加入了崑崙萬維,算得上是周亞輝的創業夥伴,曾歷任董事、副總經理、財務負責人、總經理等重要職務。周亞輝在2020年4月卸任董事長後,王立偉更是一肩挑起了董事長、CEO、CFO三大職位。
2020年7月17日,王立偉因任期屆滿而離任,不再擔任崑崙萬維董事、監事和高級管理人員職務。
截至2021年末,王立偉還持有崑崙萬維約1212萬股股票,在崑崙萬維當時的前10名無限售條件股東中排名第五。不過在2022年年報中,王立偉已不在股東之列。
不僅如此,周亞輝本人還曾是境內公司奇點智源的股東。
天眼查數據顯示,2022年1月,周亞輝及其持股的投資企業新余燦金以投資人身份,成為奇點智源的股東;2022年2月,新余燦金合伙人劉佳現身股東名單。同年11月,周亞輝及新余燦金退出。2023年4月,劉佳退出股東名單,但仍在奇點智源擔任監事。
由於王立偉與周亞輝和崑崙萬維的這一層關係,有人質疑崑崙萬維本次收購有「左手倒右手」之嫌。
深交所在6月21日最新下發的關注函中寫道:請核實並說明你公司前期信息披露、互動易回復等相關內容是否真實、準確、完整,是否存在誤導投資者的情形。這也是縈繞在許多投資者心頭的疑問。
無論如何,崑崙萬維和許多「大模型概念股」一樣,已通過AI相關業務布局推動股價連續上漲。不過,這些企業最終能否「笑到最後」還需要考量相關業務的「硬實力」。
一家AI算法企業的負責人對「市界」說道:「我並不看好企業蜂擁去做大模型,客觀來看,大模型開源不是一個很好的商業模式,因為你已經是追趕者而不是先行者;其次,大模型閉源又會面臨誰來用、誰來付費的問題。所以它就是一個囚徒困境。」
他補充道:「現在市面上可能有幾十個大模型項目,但經過蕩滌,最後沉澱下來的玩家數目會是個位數,而且這個窗口期很短。相比自研大模型,站在巨人肩膀上對別人的大模型加以改造,並且明確商業目標、產品模式、訓練方法,這才是最優解。」
這也說明,這場狂熱的大模型競速賽或許很快就將落幕。
這樣的背景中,包括崑崙萬維在內,許多企業AIGC相關業務的成色都受到了監管的頻繁關注。在此前的一份回復函件中,崑崙萬維寫道:目前公司AIGC、人工智能等業務產品尚未產生實際收入,預計對公司2023年財務狀況不會產生較大貢獻。
周亞輝和李瓊這對離異已久的夫妻,唱起了減持套現的大戲。然而,股價暴跌之下,散戶們損失的卻是真金白銀。也許等到大模型真正發揮其「神力」之時,資本市場又會躁動起來,但「吃瓜群眾」們還要等多久?
(作者 | 董溫淑,編輯 | 孫春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