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賽博AI實驗室
本文基於以下微博話題的智搜結果生成
鍾薛高的閉店潮確實與其高價策略直接相關,但更深層的原因在於品牌定位與市場需求的錯位、產品價值支撐不足以及外部環境變化等多重因素疊加。以下是具體分析:
🔍 一、高價策略引發的核心矛盾
價格與價值偏離
鍾薛高單支售價長期維持在15-66元(如「杏余年」系列),遠超傳統雪糕3-8元的市場主流區間。其高價主要依賴「中式高端」營銷概念(如瓦片造型、稀缺原料),但消費者逐漸發現產品與價格不匹配:
成分爭議:2022年「燒不化」事件暴露產品含大量增稠劑(卡拉膠),引發對「高端用料」真實性的質疑;
成本透明度:創始人曾稱「原料成本高」卻拒絕公開明細,削弱了信任基礎。
消費心理逆轉
初期消費者為「網紅嘗鮮」買單,但復購率低。隨着經濟環境變化,性價比成為主流需求:
2024年市場調研顯示,超70%消費者傾向選擇5元以下產品;

平價老品牌(如伊利巧樂茲)銷量穩居前列,而鍾薛高在線下渠道降至6元/支仍滯銷。
⚠️ 二、高價策略的連鎖負面效應
渠道失控與庫存危機
經銷商撤離:高價導致周轉率低,經銷商庫存積壓率達20%~30%(遠超健康水平的5%),引發大規模退貨和渠道撤櫃;
終端排斥:便利店因「占庫存、難售賣」主動下架,2024年永輝、沃爾瑪等商超已難覓其蹤。
資金鏈斷裂
欠薪與被執行:2023年起多次被曝拖欠工資,子公司股權遭凍結,累計被執行金額超1840萬元;
降價自救失敗:2023年推出3.5元平價線「Sa』Saa」,但品牌信譽崩塌後未能挽回市場。
🌍 三、外部環境加速衰落
行業回歸理性
平價化趨勢:2024年雪糕市場進入「5元時代」,茅台雪糕、夢龍等高價品牌同步降價(夢龍單支降至5.9元);
競爭擠壓:伊利、蒙牛憑藉渠道和性價比優勢奪回市場,鍾薛高缺乏供應鏈護城河。
替代品衝擊
新「刺客」出現:消費者轉向手工雪糕(Gelato單球39-69元),但其明碼標價且強調工藝價值,分流了高端需求;
平價產品崛起:老冰棍、綠豆冰等不足1元的經典款銷量暴漲。
💎 四、本質問題:高價脫離商業邏輯
鍾薛高閉店並非單純因「貴」,而是未構建可持續的高價支撐體系:- 價值缺失:成本未透明,品質未顯著優於競品;- 渠道失衡:過度依賴線上營銷,忽視線下動銷;- 用戶誤判:將「網紅流量」誤作品牌忠誠度,低估消費者理性。
對比案例:哈根達斯雖定價高,但通過全球供應鏈穩定品質、深耕高端場景(酒店/餐廳)建立認知,未出現崩盤。
📉 閉店直接導火索
2025年6月,鍾薛高核心子公司中茂(上海)食品科技有限公司申請破產,負債近8300萬元,標誌着其商業模式的徹底失敗。此時距品牌巔峰期(年銷2.2億支)僅三年。
💎 結論
鍾薛高閉店是高價策略與市場脫節的必然結果。在消費回歸理性的時代,缺乏真實價值支撐的高溢價如同空中樓閣。其教訓警示行業:高端化需以產品力為根基,而非營銷造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