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國前總統德斯坦(Valéry Giscard d』Estaing)曾指責「美元的核心作用讓美國持續存在國際收支赤字,而不會受到懲罰」,正如美國前財政部長約翰·康納利(John Connally)對外國同行所說的那句著名斷言那樣:「美元是我們的貨幣,但這卻是你們的問題。」
約翰·康納利
數十年以來,全球各地的人們習慣將美元稱為「美金」,這其實已經從側面反映了美元強盛時的信用價值,但當美國已經沒有足夠多的黃金儲備來支持金本位時,尼克松單方面的在1971年8月關閉了美元直接兌換黃金的窗口,自從那時起,美國面臨的國際收支危機越來越嚴重,在美聯儲通過數輪量化寬鬆和飆升的債務赤字重壓下,美元日益喪失了購買力。
按美國金本位制的捍衛者亞歷克斯·穆尼在3月28日提交給美國財政部的一項審核黃金儲備透明度的更新提案(HR2671)中的說明就是,現在的100美元相對於黃金來說已經貶值了97%,所以,從這一點來說,美元與黃金脫鉤本身就是在說明美元信用在喪失,這表明,美元是有保質期的,美元並不是金,真正的金是黃金。
而美國人之所以能夠通過印刷的一張張美元綠紙購買全世界的高性價比商品,過着紙醉金迷般生活的秘訣,正是建立在美元作為全球主要儲備貨幣地位的基礎上的,而這背後,除了美國的綜合實力外,更重要的一點就是美元領導並控制了石油的定價權和全球匯兌清算中心,並通過「石油-美元-美債」這三者之間形成的石油美元協議閉環,要求全球石油市場都按照「沒有美元就沒有石油」這一原則來進行交易。
這進一步支撐了美元的使用量及美元在與黃金分手後的主要儲備貨幣地位,讓這種理想的交易秩序持續了近半個世紀,並成為目前多個產油國被美元限制交易的核心所在,但現在情況已經發生了很大的變化,這在最近的銀行業危機和債務違約的預期持續侵蝕美元信用的背景下更是加快了美元從貨幣王冠上跌落的進程。
美聯儲的三位資深經濟學家3月27日在紐約聯儲網站上再次撰文並直言不諱指出,雖然美元仍是最強的儲備和結算貨幣,且在大宗商品和外匯交易中佔據着絕對地位,但這並非不可改變,並警告稱「美元無法長期維持王權」,因最近幾個產油大國的去美元化趨勢值得關注,這表明,現在離美元印鈔機最近的美聯儲資深經濟學家們也公開承認美元有了危機,出乎市場意料之外。
事實上,目前,全球數十個國家,無論是美國的經濟盟友還是非盟友,無論是產油國家還是農業國家,在商品交易結算,外匯市場和國際儲備領域等方面都已經分別進行了重大的去美元化策略,以削弱美元的力量,擺脫對美元的使用,特別是美元相對落後的數字貨幣領域,正在這個關鍵時刻,在美元大本營出現一件讓交易員預料之中的事情。
這件事情就是現在有越來越多的美國人正在囤積黃金和金幣,以應對即將出現的債務違約和美元購買力持續被高通脹侵蝕等不確定性風險,表達了投資者對美元失去信心,這表明黃金作為天然儲存財富的價值手段和貨幣功能正在從美國的貨幣史中回歸,以表達對美國銀行系統安全性的質疑。
事實上,外界對美聯儲金庫安全性的懷疑,這從不少國家要運回儲存在美聯儲的黃金的浪潮中就能觀察得到。
BWC中文網財經團隊多次提及,半個多世紀之前,由於種種歷史原因,當時有60多個國家把近7000噸黃金存在美聯儲,但當德國央行在今年2月再次向美聯儲申請複查其存在美國餘下的黃金時,卻被後者以威脅金融安全為由正式拒絕,而這也再次讓全球央行開始關注自己存在美聯儲的黃金還是否安全。
據國際金融報在一篇「美國私吞了多少黃金的」報道中顯示,目前中國可能有600噸黃金在美聯儲,多名分析人士稱,美聯儲已經數次拒絕或阻止了包括德國、中國、委內瑞拉等多國運回黃金的要求。
這表明,從全球央行持續增持黃金儲備或計劃要運回存在海外黃金的舉措來看,黃金依然在全球貨幣和金融系統中發揮着信任錨的作用,這也是一個讀者朋友們需要引起重視的信號,這表明,全球市場利用黃金和數字貨幣來打破以石油美元為基礎的美債本位制的舉措正在發酵。
緊接着,資深華爾街預言家彼得·希夫在3月26日發表的一份研究報告中稱,在美元地位料將會出現重置的情況下,被美元制裁的產油國可以創造一種以被全球央行都可以接受和支持的一種錨定黃金的法定數字儲備貨幣,作為降低或繞開美元作用的替代方案之一。特別是在支撐美元核心根基的石油美元和美元相對落後的數字貨幣領域,正在這個關鍵時刻,事情有了新進展。
伊朗德黑蘭東北部的達馬萬德峰全景
繼伊朗和沙特在兩周前和解後,最新進展是,據伊朗金融論壇報在3月28日報道稱,根據伊朗央行貨幣和銀行研究所發佈的聲明顯示,伊朗央行已經完成了央行數字貨幣開發的試點階段,並計劃發行錨定黃金的數字儲備貨幣,作為實現繞開美元的一種替代解決方案選擇,與此同時,沙特也已經批准了一項央行數字貨幣計劃,並在與阿聯酋的相關經貿中,開啟了研發數字貨幣進行跨境交易的方式,去美元中心化,積極釋放向東尋找朋友的信號。
而就在今年1月,沙特財政部長在參加2023年世界經濟論壇時就公開表達這個石油豐富的國家48年來首次對美元以外的貨幣交易持開放態度的表態,向全世界發出正在進行全球經濟去美元化行動的最新信號。
緊接着,就在3月27日,石油巨頭沙特阿美公司通過兩項交易增加了沙特在中國的數十億美元投資,這是去年12月以來最大的交易,鞏固其作為中國最主要石油供應國的地位,有研究報告指出,除了能源石化領域,科技,遊戲電競和休閑消費等行業可能也是沙特的投資熱點。
按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主任Kristalina Georgieva在3月26日發表的報告中的解釋就是,「預計中國的前景將對全球經濟發展做出重大貢獻,在2023年約佔全球經濟發展的三分之一」,中國將為全球經濟提供了可喜的推動力,外國投資者都希望獲得進入中國市場的機會,以期待獲得豐厚的利潤,而沙特正是為了將來經濟的繁榮穩定,不想錯過這樣一個能夠同中國市場加強投資聯繫的獨特機會。
與此形成鮮明對比的是,據美國財政部在3月16日公布的國際資本流動報告顯示,截至1月的12個月內,沙特已經持續拋售了占其倉位高達10%比例的美債,但據沙特統計總局公布的最新數據顯示,和沙特在去年賺取了3260億美元的石油收入相比,沙特在最近一年內所持有的美債規模一直維持在1110億美元的水平上來看,這意味着,沙特並沒有按照1974年與美國簽署的石油美元協議中需要將其額外的石油利潤轉換為美債儲備的規定,這表明,沙特遠離或減少美債投資的行為是一項戰略舉措。
緊接着,全球領先的研究機構The McGill International在3月20日發表的報告中建議沙特,伊朗,伊拉克,阿聯酋等中東產油國可以將部分石油利潤換成黃金儲備,就像全球央行拋美債置換黃金的那樣,以支持建立一個錨定黃金的全球數字儲備貨幣系統的前景,以降低美元敞口風險。
以上這些發生在全球石油和黃金市場、數字貨幣以及石油貨幣領域中的新消息似乎表明主導了半個世紀之久的石油美元體系已經出現問題,特別是目前支撐美元的根基美國國債和石油美元協議已經開始出現地動山搖的背景下。
這表明一直以來,作為全球資產價格之錨,無風險資產標杆的美國國債相對黃金來說變成一種風險資產的可能性在增加,促使包括中國在內的海外美債持有者加速清算美債的進程,特別是今年以來,美債拋售潮更是由美國的經濟盟友們,像比利時,盧森堡,德國,法國,以色列和沙特等國引領的,出乎華爾街的意料之外。
彼得.希夫在3月26日發表的報告中進一步稱,隨着全球越來越多的國家在石油貿易中遠離美元,如果沙特一旦正式開始以非美元交易石油,那麼,更將會把這個建立在全球最大的美國債務龐氏騙局及紙牌屋上的石油美元推到了潰散的邊緣,進一步削弱美元輸出通脹風險和收取鑄幣稅的能力,最終可能會導致其作為世界全球儲備貨幣的地位喪失,而目前,美國正在提高債務上限就證明了這一點。
事實上,諾貝爾獎獲得者米爾頓·弗里德曼早在2000年就把當時的美債形容為世上最大的龐氏騙局,彼得.希夫進一步解釋稱:「美國財政部已經承認從貸款人那裡獲得新的借款來償還現有的貸款人是避免國家債務違約的唯一方法」,「這就相當於美國已經承認正在運行這個地球上最大的龐氏騙局」,特別是迫在眉睫的美國債務違約預期和最近美國銀行業的持續動蕩正在破壞美國資產信譽等不確定性因素增加的話,部分經濟體也存在清零美債持倉的可能。
值得一提的是,自去年以來,中國加速清算美債置換黃金的趨勢仍在持續,截至今年1月已經連續六個月拋售美債,所持美債規模更是連續加速降至8594億美元,且保持連續十個月低於萬億美元的狀態。
正如圖表數據所示,最近十年內,中國更是累計拋售了占倉位比例近35%的美債,這和中國在截至今年2月的49個月內共有3513噸黃金從歐美等主要國際黃金市場中運抵中國的數據形成了鮮明的對照,同時,目前正陷入抗通脹還是保銀行囚徒困境之中的美聯儲為維護美國經濟的信用,更是不敢阻止或拒絕各國運回屬於自己國家的黃金。(完)
BWC中文網獨家原創作品,禁止任何形式的轉載、摘抄、摘編、洗稿、轉化音視頻等,否則將承擔侵權後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