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的銀行業持有大量美債,保險公司和養老基金也持有7萬億美元,很多都是在過去三年按照零利率買入的。現在,所有這些資產都需要重新定價,因此產生了大量的拋售和大量的買入。如果把它放在持有到期類別,雖然最終可能不會損失但當存款被大量取走的時候,就會出現流動性危機。
——朱 民 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副理事長
以下為朱民在3月25日中國發展高層論壇上的發言實錄
我認為當今世界,金融風險是在上升的,而經濟增長在放緩,地緣政治充滿了不確定性。
幾周前的硅谷銀行倒閉,我確實認為這是一個系統性風險。雖然硅谷銀行本身不一定是具有系統重要性的銀行,它的倒閉也不一定是一個系統性風險,但是,這個倒閉的性質,確實是系統性風險。
這次的加息,在歷史上來說也是在最短時間加息最猛的一次,已經提升了500個基點,所有金融行業的專業人士都沒有見過這樣的陣勢。當然,這是有後果的。和2007年相比,目前美聯儲的資產負債表已經從1萬億美元增長到目前的8.7萬億美元,增加了7萬億美元。而且,僅過去三年,聯邦、美聯儲就增加了3萬億美元的資產負債表。在美債市場,和2007年相比,現在的美債也從9萬億上升到了29萬億美元,增長了20萬億美元,僅過去三年,就增加了6萬億。這些錢都來自哪裡,又去了哪裡?
現在的銀行業持有大量美債,保險公司和養老基金也持有7萬億美元,很多都是在過去三年買入的,而且都是按照零利率的時候買入的。現在是一個截然不同的世界,所有這些資產都需要重新定價,所有這些資產都需要重組和調整,所以我們可以看到大量的拋售和大量的買入。如果把它放在可售資產的範圍,並用市場計價,顯然這個損失是巨大的,但如果你把它放在持有到期類別,那最終可能不會損失。然而,當存款被大量取走的時候,就會出現流動性危機。
我認為美聯儲的加息,在2021年慢了一步,而在2022年又加得太快,這才造成了現在的問題,這是一個全球性的問題,烏雲密集,風暴就要來了。
在增長方面,當通脹和勞動力的成本都在很高的位置,且供應鏈又不那麼穩定的時候,未來財政和貨幣刺激的空間已經不大了。因為總需求在下降,所以經濟增長就在下降。兩天前,美聯儲預測美國的增長可能會低於市場預期。事實上,我在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工作時,就曾觀察到這個現象,在危機出現後,增長率一定都會比危機前要低,所以在2001年到2007年時,全球的增長率是3.5%,而在危機以後,從2009年到2019年的增長只有3%,就是因為供應側問題。在這次的疫情之後,以及在目前的金融體系穩定性背景下,未來全球的增長率可能只會在2%-2.7%之間,我們將面臨一個低增長的環境。
能源和地緣政治人們已經說得很多了,這是中國採取一個審慎和穩定政策的時機,大家都希望中國經濟能夠快速地反彈,我也一樣。但是考慮到我們5%的增長目標,這是一個非常審慎和可持續的增長目標,這種穩定和審慎的目標對全球來說都是有益的。
中國穩定住了房地產市場,在過去兩個月內已經開始有一些反彈,綠色轉型也在順利地進行當中,尤其是在高科技行業增長非常快。我想,經濟的這些變化都會支撐中國5%的經濟增長。我們認為全球來看,中國新興市場和亞洲國家將仍然是對世界增長的主要貢獻者,所以中國經濟的穩定和可持續增長,對全世界和對中國都是有益的。但是在此之前我希望各個國家都能夠精誠合作,來確保金融體系的穩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