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美銀行「爆雷」促大量海外華人資金流入香港?香港銀行業人士稱「沒有感覺到」

2023年03月23日15:42:09 財經 9679

歐美銀行「爆雷」促大量海外華人資金流入香港?香港銀行業人士稱「沒有感覺到」 - 天天要聞

經濟觀察網記者老盈盈近期,隨着美國硅谷銀行破產和瑞士信貸被瑞銀集團折價收購事件的爆發,市場上不斷有「海外華人資金大量轉入香港或者新加坡」的消息傳出。比如,有網絡信息稱,「一月內,僅華人資產已從美國和瑞士分別轉出760億美元和1650億美元,世界富豪紛紛拋棄瑞士銀行,尤其是中國客戶,已有幾百萬中國富豪拋棄了瑞士某銀行賬戶,香港、新加坡成為最理想的存款地,連帶着加拿大和澳洲也分到了一杯羹。一場超過2400億美元規模的華人資產大搬遷。」

3月22日傍晚,香港金融管理局發言人回應媒體稱,作為國際金融中心,香港經常處理不同商業活動所引申的資金流入和流出,金管局會與金融業界及其他相關方保持緊密聯繫,推動香港金融市場持續發展。

「沒有感覺到有大量資金流入香港」

歐美銀行出現危機後,中國富豪是不是會更傾向於穩健運營的亞洲銀行?

對此,經濟觀察網記者向多位香港及新加坡銀行金融業人士了解情況。一位駐香港的國有控股銀行的管理層人士向記者表示,「客戶部門沒有感覺到有大量資金流入香港」。另一位在香港已工作多年的資深金融人士亦向記者表示,其個人沒有發現太多蛛絲馬跡。另有一些總部位於新加坡和香港的銀行人士則向記者回應稱,「涉及客戶隱私,不方便透露客戶情況」。

香港金融管理局官網公布的存款數據目前只顯示1月份的統計數據。統計數字顯示,2023年1月份,香港認可機構的存款總額上升1.3%,其中港元存款上升2.4%,外幣存款上升0.2%,人民幣存款上升0.2%。因為硅谷銀行和瑞信事件發生在3月,考慮到銀行的存款數據存在時滯,可能還需要等待兩個月左右的時間才能從官方數據驗證是否有大量存款流入香港的說法。

上述資深金融人士認為,接下來可能會有小部分資金迴流香港,但相比起香港,新加坡更有機會,因為這些中國富豪考慮更多的是安全性,他們還是不希望別人知道自己的財富有多少。但也會有小部分人不是很注重資產配置多元化和隱秘性,至少在短期內可能會為了避開歐美銀行風險,選擇迴流香港,但這些佔比不會很高。

該人士同時表示,相比起亞洲其它地區,從文化、語言、便利性、整體金融服務生態等方面考慮,新加坡和香港還是亞洲首選。

另有市場消息稱,香港的銀行員工因為近期業務太繁忙,存款的人太多,他們已經停止了休假。但據經濟觀察網記者了解,此說法目前看來與「大量資金流入香港」沒有太多相關性,主要還是因為香港自2月初全面撤銷新冠疫情相關入境防控措施後,訪港旅客人數持續上升,為了配合全面通關後服務需求的上升,有香港銀行試行一星期 7天營業。

例如香港滙豐銀行近期即表示,旗下三家分行將率先試行一星期7天營業,會由2023年3月25日開始,在周末的額外營業時段為預約客戶提供服務。該三家分行將於星期六延長服務時間至下午5時,並於星期日下午2時至5時營業。此外,該行除加強員工培訓外,亦會通過適時調配人手和招聘,將服務內地客戶的國際銀行業務及保險相關團隊的規模擴大四成。

滙豐香港區財富管理及個人銀行業務分銷主管彭淑貞表示,這樣的安排主要是因為看到使用滙豐分行服務的海外港人或非本地居民都顯著增加,2月份滙豐香港錄得的新增非本地居民客戶人數,已恢復至2019年上半年的每月平均數。自香港與內地全面通關後,2月份到訪分行的非本地居民日均數量較1月的平均數上升逾1倍,主要為內地客戶帶動;客戶服務中心接獲查詢開戶的個案為1月的兩倍,從側面反映出市場對銀行服務需求殷切。

歐美銀行風險事件擾動市場情緒

據記者了解,瑞士信貸在香港也有部分業務。3月20日,香港金管局發佈公告稱,瑞士信貸在香港的業務包括一家受金管局監管的瑞士信貸香港分行,以及兩家受證監會監管的持牌法團,所有公司當天都將照常營業。客戶可以繼續通過該分行存取款及使用瑞士信貸提供的交易服務買賣香港股票和衍生產品。

根據香港金管局數據,瑞士信貸銀行股份有限公司香港分行總資產約為1000億港元,佔香港銀行業總資產少於0.5%。香港金管局表示,本地銀行業對瑞士信貸的風險承擔不大。香港銀行體系保持穩健,資本及流動性狀況充裕。2022年底本地註冊認可機構的總資本比率為20.1%,遠高於8%的國際最低要求。

值得注意的是,歐美金融體系承壓背景下,香港流動性一度收緊。3月21日,港元隔夜香港銀行同業拆息(hibor)飆升253個基點至4.14%,1個月hibor上漲51個基點,為2008年以來的最大上漲。

上述金融人士對經濟觀察網記者表示,利率上升是資金緊張的結果,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應了市場恐慌情緒的變化,與美聯儲後續貨幣政策考慮也有關係,但很難從利率上升判斷海外資金的流入流出。

面值約160億瑞郎(約合172億美元)瑞信at1債券(銀行補充一級資本金債券)被「強制清零」,引起市場極大不滿,中金公司在研報中表示,根據巴塞爾協議iii對銀行資本清償順序的相關規定,最先被清償的資本為普通股權一級資本,其次為at1債券。但在此次瑞銀收購瑞信過程中,清償順序靠前的普通股東權益受到了一定程度的保護,但相對更加安全的at1債券卻反而被全額減記,與巴塞爾協議iii的清償順序相悖,這引發了債券持有人的恐慌情緒。

3月22日,香港金融管理局進一步就債權人順序回應稱,《金融機構(處置機制)條例》為香港的處置機制建立法律依據,條例下股東和債權人在處置程序中承擔損失有明確順序。

在處置程序中,金融機構所發行的資本票據(包括核心股權資本、額外一級資本、二級資本票據)持有人,應預期按照清盤情景所享有的優先次序處理。因此,股東會首先承擔損失,其後是額外一級資本和二級資本票據的持有人。

美東時間22日,美聯儲宣布將聯邦基金利率目標區間上調25個基點到4.75%至5%之間。3月23日,香港金管局跟隨美國加息步伐,將基本利率上調25個基點至5.25%。

中信證券表示,當前美歐銀行風險事件仍對市場情緒產生擾動,資產價格仍在「風險+降息」與「通脹+加息」預期搖擺下大幅波動,預計當風險情緒逐步釋放後,未來全球資產定價邏輯仍會重新回歸基本面。

財經分類資訊推薦

摩根大通首席執行官:關稅影響仍可能導致經濟衰退 - 天天要聞

摩根大通首席執行官:關稅影響仍可能導致經濟衰退

當地時間5月15日,摩根大通首席執行官傑米·戴蒙表示,隨着關稅影響持續衝擊全球經濟,經濟衰退仍有可能出現。戴蒙當日接受採訪時稱,希望能夠避免這種情況,但目前他不會排除這種可能性。如果真的出現經濟衰退,不知道它會有多嚴重,也不知道會持續多久。 報道稱,特朗普政府的關稅政策已經讓市場震蕩了一個多月。戴蒙表示...
十萬億銀行股「市值狂飆」,公募私募「措手不及」? - 天天要聞

十萬億銀行股「市值狂飆」,公募私募「措手不及」?

銀行板塊在近期的快速上漲,甚至連行業內人士也不太了解其背後的原因。但這就是事實,浦發銀行、上海銀行、江蘇銀行、農業銀行、工商銀行、成都銀行、建設銀行、中國銀行等一批銀行紛紛創下A股上市以來最高點。以工商銀行為例,該行最新復權價格超過7.2元,妥妥的超過了當年上證指數6000點時的高峰股價(下圖)。這還只是近...
獨家!建信理財原總裁回歸總行,還有一名副總裁也將變動 - 天天要聞

獨家!建信理財原總裁回歸總行,還有一名副總裁也將變動

作 者丨楊希編 輯丨周炎炎5月15日,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獨家獲悉,建信理財原黨委副書記、執行董事、總裁馬勇已回歸建行總行,出任審計部資深經理。近期,建信理財管理層密集變動。據記者了解,或與建信理財近兩年在銀行理財行業表現平平有關。本次建信
從茶飲到潮玩 消費企業逐鹿港股 - 天天要聞

從茶飲到潮玩 消費企業逐鹿港股

多次衝擊資本市場未果的綠茶,終於要圓夢港交所了。截至目前,綠茶集團已經停止認購,IPO融資認購倍數達到282.11倍,融資認購金額為341.51億港元。綠茶集團此次全球發行約1.7億股,招股價為7.19港元/股,預計凈集資額最高約12.1億
美債「灰犀牛」狂奔 - 天天要聞

美債「灰犀牛」狂奔

「政府不是問題的答案;政府正是問題所在。」1981年1月20日,美國第40任總統羅納德·里根在就職演說中發出靈魂拷問,最終在美國一語成讖。1985年,美國從凈債權國變為債務國,結束了自1914年以來作為凈債權國長達70年的歷史。短短四十年後
大漲!重返3400 - 天天要聞

大漲!重返3400

經歷了4月7日的大幅調整後,5月14日午後A股再次出現異動拉升走勢,其中,上證指數重返3400點上方,逼近今年3月19日的階段性反彈高點3439.05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