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K鏡集采,一切和娃有關的暴利生意,要小心了

2022年11月03日04:02:28 財經 1496

OK鏡集采,一切和娃有關的暴利生意,要小心了 - 天天要聞


OK鏡被首次納入了集采範圍,引發行業巨震。


01

集采來了


受OK鏡可能納入集采消息衝擊,相關公司26日放量大跌。


OK鏡集采,一切和娃有關的暴利生意,要小心了 - 天天要聞


截至26日收盤,歐普康視收出了20%的跌停,普瑞眼科大跌近14%,愛爾眼科大跌13%,愛博醫療下跌近6%。


何為OK鏡?為何集采會引發行業巨震?


所謂「OK」鏡角膜塑形鏡,被認定為可以延緩視力發展,因此OK鏡備受家長和孩子的關注。


OK鏡的原理是一種採用特殊的隱形眼鏡來改變患者的角膜弧度(曲率),降低近視屈光度,從而提高視力的方法。


因此,OK鏡僅僅是作為防控近視的手段,絕對不能根治近視。


需要說明的是,假性近視,的確可以通過放鬆、休息、散瞳干預後,視力可恢復正常,不需要佩戴眼睛。


真性近視,絕大多數是因為眼軸過長,不可治癒。



OK鏡集采,一切和娃有關的暴利生意,要小心了 - 天天要聞


不管是國家衛健委,亦或者是美國眼科學會對此都有了明確定性。


因此,各位看見所謂可以根治近視的方式,不用懷疑都是智商稅。


OK鏡的治療效果,不是根治近視,更多的是讓角膜因慣性保持暫時的合理曲度,使得裸眼視力得到短暫提高。


根據衛健委發佈的《近視防控指南》,長期佩戴OK鏡可延緩青少年眼軸長度進展約0.19毫米/年。


如此「神器」,價格也非常「OK」。


每副OK鏡過萬費用,每年都需定期更換,在使用期間還需要定期檢查、日常護理。


OK鏡集采,一切和娃有關的暴利生意,要小心了 - 天天要聞


綜合來看,配一副OK鏡每年的總開銷將近2萬元。


動輒上萬的費用,其實看着開銷很大,實則出廠價格僅佔到終端銷售價格10%至20%。


OK鏡集采,一切和娃有關的暴利生意,要小心了 - 天天要聞


以1萬元/副OK鏡來看,出廠成本價約為400元/副。


其餘價格主要是由於省代、以及醫療機構助推上去。


因此,OK鏡昂貴的背後,更多的是中游的供應鏈以及下游的醫療供應商環節太多。


如果OK鏡真的納入了集采,一是砍掉多餘的空間上環節,而是減少醫療腐敗。


鑒於OK鏡產品定製化、個性化的特點,家長必定要和醫療終端有接觸。


說白了,佩戴OK鏡本質上是一種醫療佩戴服務,當耗材和服務費摻和在一起的時候,更容易產生價格不透明,滋生更多的中間商差價。


據中國裁判文書網2020年曝光的一起案件,2013年,湖北荊州婦幼保健院原眼科主任與某知名上市公司代理達成合作意向,開始收取15%利潤做回扣,後來因為競爭加劇,該主任在3家經銷商角逐中一路將回扣比例提高到了50%


可以預見的是,當OK鏡納入集采後,價格將有所回落,並促使醫療服務機構,分開收費,讓價格更為透明。


02

措手不及


雖說OK鏡高價的背後,大頭絕大部分由中游和下游拿去,可作為上游的生產商,本身也是利潤豐厚,一直都有「眼科茅」的稱呼。


據財報數據,2020-2021年,歐普康視的角膜塑形鏡的毛利率分別為90.21%、89.66%。


此番集采,有可能又碾碎了一個暴富夢。


國家葯監局官網信息顯示,國內僅有11家生產企業獲得OK鏡產品註冊證。


其中,獲得產品註冊證的境內企業僅有三家,分別是歐普康視、愛博醫療和天津視達佳。


對於行業變動,愛爾眼科屬於預判錯誤選手。


一年前,愛爾眼科對外表態,不會集采,OK鏡普及率還不高,也不佔用醫保基金


可現實就是很打臉,資本市場對集採的恐慌情緒持續蔓延。


愛爾眼科董秘吳士君回應稱,目前,視光業務占公司約五分之一,OK鏡只是其中之一,「我們的迴旋餘地大。建議大家不必風聲鶴唳,嚇唬自己。」


此番OK鏡行業新動作,我認為糾結個體企業的漲跌,意義不大。更為重要的是此番動作釋放出集采新信號。


一切在娃身上暴利的生意都得小心了!


滲透率不高以及不佔用大量醫保費用,不再成為不納入集採的考慮維度。


談到滲透率,這只是從現在角度出發,而沒有從未來行業規模增長角度思考。


拿數據說話,世界衛生組織此前的研究報告顯示,中國近視患者人數多達6億,青少年近視率居世界第一。中國已經成為世界第一近視大國。


6億是什麼概念?


我國總人口約為14億,近視就佔了七分之三。


聚焦到OK鏡,2016年至2021年,OK鏡的規模從54億到125.31億,整整翻了2倍多。


OK鏡集采,一切和娃有關的暴利生意,要小心了 - 天天要聞

(圖源:虎嗅)


加之,OK鏡的使用屬性,要求一年一換。


如果以一個孩子8歲開始戴OK鏡,到18歲角膜定型計算,十年期間消費的OK鏡約為7至10副,每副單價約為2萬來算的話,共計花費14至20萬元


目前國內新中產的平均年齡在33.7歲,平均個人年收入35萬元。


動輒十幾萬的開銷哪怕放在中產,也着實有點肉疼。


這無疑加重了養娃家庭的經濟負擔。


值得注意的是,我國對生娃這件事上極其重視,並且着手減輕養娃負擔的事項。


放開三胎自不必說了。


對學區房更是重拳出擊,教師輪崗、調整入學片區等;


落實雙減政策,禁止K12、教培全線涼涼;


......


聚焦到醫療領域,種植牙、生長激素、齒科正畸耗材等已納入集采。


以上三種醫療消費品,從客觀實際來看,的確有助於減輕孩子的醫療費用。


醫療資源對嬰幼兒和青少年的傾斜逐漸明顯,譬如部分地區已經免費推廣預防疾病的HPV疫苗


帶狀皰疹疫苗,小兒肺炎疫苗等,納入集采也只是時間問題。


03

結語


OK鏡集采,對於生產商們未必不是好事。


砍掉多餘的中間商,剩下消耗巨大的推廣費用,更有利於企業研發和轉型升級。


加之,以愛爾眼科為代表的OK鏡企業,自身業務結構更為多元,不會因OK鏡納入集采而傷筋動骨。


此番OK鏡集采,對我們的意義更多的是集采方向性信號的出現。


從關注老年人疾病,到關注青少年醫療問題。


此前,集采更多的是關注腫瘤、心血管等方面的藥物,總結起來就是關注「老齡化」疾病。


關注青少年醫療問題,既是醫療資源公益性的實現,更關乎我們百年人口大計的布局。


那些在娃身上發大財的生意,的確要小心了。

財經分類資訊推薦

國家發改委:「十四五」前4年我國經濟增速平均達5.5%,5年經濟增量預計超35萬億元 - 天天要聞

國家發改委:「十四五」前4年我國經濟增速平均達5.5%,5年經濟增量預計超35萬億元

7月9日上午,國務院新聞辦公室舉行「高質量完成『十四五』規劃」系列主題新聞發佈會,首場發佈會介紹「十四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成就。 國家發展改革委主任鄭柵潔從7個方面介紹總體情況: 鄭柵潔。圖/國新網 第一,經濟發展。主要體現在經濟實力顯著增強,經濟總量連續跨越110萬億、120萬億、130萬億,今年預計可以達到140...
中央政府將在澳門發行60億元人民幣國債 - 天天要聞

中央政府將在澳門發行60億元人民幣國債

財政部和澳門特別行政區政府9日發佈聯合公告,宣布中央政府將於今年7月16日在澳門發行60億元人民幣國債。 公告稱,此次發行是中央政府連續第四年在澳門發行人民幣國債,單次發行規模穩步增加,有....
極智嘉正式登陸港交所:港股迎今年最大非「A+H」科技IPO - 天天要聞

極智嘉正式登陸港交所:港股迎今年最大非「A+H」科技IPO

「全球AMR倉儲機械人第一股」。據IPO早知道消息,北京極智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極智嘉」)於2025年7月9日正式以「2590」為股票代碼在港交所主板掛牌上市,成為「全球AMR倉儲機械人第一股」。極智嘉在本次IPO中總計1.614億股H股(鑒於投資者認購火爆,故行使15%的超額配售權),募資總額為27.1162億港元,是迄今為...
剛剛,滬指重回3500點!創去年11月以來新高 - 天天要聞

剛剛,滬指重回3500點!創去年11月以來新高

今日股市迎來振奮時刻!7月9日,據Wind數據顯示,A股三大股指持續走強,滬指強勢重回3500點,創下自2024年11月以來的新高,深證成指和創業板指也實現了小幅增長,市場呈現出一片繁榮景象。
取得投資收益怎麼申報企業所得稅? - 天天要聞

取得投資收益怎麼申報企業所得稅?

取得投資收益怎麼申報企業所得稅?一文講清楚!許多企業財務人員常常對取得投資收益如何申報企業所得稅感到困惑:是否符合免稅條件?是否需要申報納稅?在企業所得稅預繳與彙算清繳時,又該如何準確填寫申報表?下面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玄武的100個品牌面孔|沒有江,沒有海,玄武哪兒來的港? - 天天要聞

玄武的100個品牌面孔|沒有江,沒有海,玄武哪兒來的港?

玄武區是南京的中心城區。這裡,底蘊深厚,文脈悠長。歷史與現代在這裡相遇,傳統與創新在這裡相融。百花齊放的玄武品牌里,藏着南京的底氣和故事。7月9日,讓我們一起走進紮根在玄武的好品牌——江蘇國際數據港。沒有大海,沒有河湖,沒有碼頭,也可以建港
「十四五」期間我國經濟增量將超過35萬億元,超世界排名第3國家總量 - 天天要聞

「十四五」期間我國經濟增量將超過35萬億元,超世界排名第3國家總量

國務院新聞辦公室舉行「高質量完成『十四五』規劃」系列主題新聞發佈會。7月9日舉行首場發佈會,請國家發展改革委主任鄭柵潔介紹「十四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成就。鄭柵潔在會上表示,我國5年經濟增量預計將超過35萬億元,相當於廣東、江蘇、山東也就是排名前3經濟大省2024年的總量,超過長三角地區的總量,也超過世界排名第...
國投中魯推蛇吞象式重組連收兩漲停 凈利兩年降68%跨界併購143億資產謀變 - 天天要聞

國投中魯推蛇吞象式重組連收兩漲停 凈利兩年降68%跨界併購143億資產謀變

長江商報消息 老牌果汁加工企業國投中魯(600962.SH)將跨界進軍電子信息產業。日前,國投中魯發佈重組預案,擬通過發行股份的方式收購中國電子工程設計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電子院」)100%股份,並募集配套資金。長江商報記者注意到,電子院是我國電子工程領域的領軍企業,以及先進電子製造產業化綜合服務商,為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