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aS:訂閱未來

2022年10月31日21:03:10 財經 1100

說到SaaS就不能不說服務,而服務就離不開訂閱。訂閱運用能力,決定了一家SaaS創業公司有沒有未來。本文作者圍繞SaaS的訂閱服務展開了分析,與你分享。

SaaS:訂閱未來 - 天天要聞

01 SaaS的內核

實際上,服務訂閱正是SaaS的內核。全球SaaS企業高增長的秘密,就源於這個內核。對於一家成熟的SaaS企業,訂閱模式的理念,早已融入公司的商業行為和商業模式中。

遺憾的是,國內能夠真正理解訂閱概念,並有效執行的SaaS公司並不多,這也為SaaS創業失敗,埋下最大的隱患。

海外SaaS企業,訂閱的概念自始至終都伴隨整個創業過程。因為要做成一個SaaS,從市場切入點、產品設計、訂閱銷售、客戶成功到收入模式,都必須圍繞訂閱邏輯構建

而很多國內的SaaS業務,並不符合SaaS的訂閱業務邏輯。甚至訂閱一詞本身,也很少被談及,而更多的是以續費一詞來指代。

難道續費跟訂閱不是一回事?

真的不是,訂閱是一種業務模式,續費只是訂閱模式的一個收費特徵。其實除了續費外,訂閱業務還有許多其它特徵,比如服務協議、經常性服務、經常性收入、客戶生命周期、訂戶概念等等。所以,對訂閱概念本身無需多做解釋,而難理解的是訂閱業務邏輯和指標體系,它們才是真正理解訂閱的關鍵。

訂閱模式並不是SaaS的首創,實際上這個模式早就存在。從汽車的訂閱,到蘋果服務,再到各類媒體,以及各種「即服務」(XaaS),都採取了訂閱的模式;而SaaS只是基於軟件提供服務的訂閱。

02 訂閱的魔力

從商業角度講,與其說資本市場看好SaaS,不如說是看好其訂閱模式。SaaS之所以受到追捧,正是訂閱模式可能帶來整個軟件行業和數字化服務的升級

特別是在全球經濟不景氣,以及各種不確定的大背景下,SaaS的經濟性、規模化、可預測所帶來的確定性,可在很大程度上抵消不確定。

全球軟件行業已經進入寒冬,其複合增長率長期徘徊在5%以下,而SaaS卻能達到20%以上。正因為全球範圍內的不確定性,導致企業在軟件和IT系統方面的投資迅速縮減。而SaaS的訂閱模式可使企業能夠「無需擁有IT資產,而更靈活和低成本使用服務」。

不幸的是,很多SaaS公司並沒有充分利用訂閱模式的優勢,仍然活在過去的產品世界裏。甚至很多MBA課程也還在灌輸「只要你能銷售更多的產品,提升這些產品的價格,或降低製造這些產品的成本,你的企業就會基業長青」。

而在服務的世界裏,商業邏輯變成了「只要你能獲得更多的客戶,同時提升這些客戶的價值,以更長久地擁有這些客戶,你的企業就能生存下來」

03 訂閱模式其實也很脆弱

訂閱模式的不但具有收入可預測的優勢,而且還是規模化增長的驅動要素,以至於SaaS看起來是一門躺賺的生意。

其實不然,SaaS的訂閱模式其實有非常大的脆弱性對於商業邏輯和業務規則的偏離,都可能讓增長化為泡影。比如說流失,就是訂閱模式的第一殺手。

實際上,對一家SaaS公司來說,比流失更致命的是缺乏「訂閱邏輯」思維。

訂閱邏輯是一個經過驗證的體系,不需要創新和再造車輪。唯一要做的,就是將訂閱邏輯貫穿於一家SaaS公司的始終。

遺憾的是,很多創業者對訂閱邏輯缺少認知,或者仍然沿用傳統軟件的交易邏輯。實際上,無論從業務邏輯,還是衡量指標看,二者都是不能混淆的。

我們只用一個經典的4P營銷理論為例,你就能看出:即使這麼經典的理論,放在訂閱模式下,都需要重新定義出一套不同的體系。

大多數企業營銷所用的,就是所謂4P理論,即產品(Product)、定價(Price)、推廣(Promotion)和渠道(Place)的營銷組合。現在試想一下,如果把第一個P,也就是產品,變成了「服務」;那麼,原來的產品定價結果,客戶還會接受嗎?品牌和促銷手段還有用嗎?原來幫你走貨的代理商,怎麼去銷售訂閱服務?

很多創業者忙於複製海外SaaS的賽道或產品,而沒有注意到其背後訂閱邏輯存在,結果做成一家缺少SaaS內核的另類SaaS公司。

實際上,背離訂閱邏輯,不只是一個商業認知的問題;更大的問題是脫離了訂閱業務的商業規律。這就會讓一個組織沒有了規矩,按照自己的想法干,然後就說SaaS創業太難了。

不遵從商業規律和沒有規矩的約束,SaaS創業就可能為了某種目的或利益,干出令人匪夷所思的事。比如,為了面子,不惜成本地在免費客戶數上攤大餅;為了製造高營收的虛假繁榮,在獲客成本居高不下時(或CAC Ratio很高時),把融到的錢全砸在營銷和銷售上;為了增加營收或銷售提成,把SaaS做成OP項目;不管獲客質量,產生大量短命客戶… …

很多人都有個疑問:為什麼海外SaaS企業不做OP項目?它們為什麼不免費?它們為什麼嚴控S&M費用?它們為什麼拒絕低質量的客戶?

所有問題的答案只有一個:行業規則的約束在起作用,違背規則會付出沉重的代價。比如你簽了好幾個大的OP項目,股價可能不升反降;因為估值邏輯和會計準則都是基於訂閱模式,沒人讓你去干規則之外的事。

其實訂閱業務邏輯已經深入到每個業務細節。我服務的一家公司的商法經理,就問過我一個問題:如果客戶服務到期不續費,公司怎麼處理?

顯然這是一個合同問題,必須簽約前約定。正因為是SaaS是訂閱業務,所以我們看到海外SaaS公司的主合同稱為Subscription Agreement;而國內一般使用的是供貨合同格式,約定的內容不一樣。比如在Subscription Agreement中都會有這樣一條:如果客戶不能在訂閱到期後支付,會在X天內停止服務。

因為對於訂閱業務來說,續費是最基本的,也是最有可能違約的。但我還沒有看到國內誰把這個條款寫進合同,那這個合同還有什麼意義呢?

04 寫在最後

服務訂閱是SaaS的內核,理解訂閱邏輯,尊重商業規律,組織自律,SaaS創業才有未來。

很難想像,一個在訂閱業務邏輯上漏洞百出的創業公司能走多遠。

作者:戴珂;公眾號:ToBeSaaS

本文由@ToBeSaaS 原創發佈於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Unsplash,基於CC0協議。

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平台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

財經分類資訊推薦

物流「硬支撐」助霍爾果斯經濟開發區兵團分區跑出外貿「加速度」 - 天天要聞

物流「硬支撐」助霍爾果斯經濟開發區兵團分區跑出外貿「加速度」

中新網烏魯木齊7月3日電 (李文婧)「司機們在物流園區裝卸貨,出園後不到一天就能到達哈薩克斯坦阿拉木圖,運輸效率很高。」霍爾果斯絲路榮騰物流有限公司安全負責人朱天洋近日受訪時說。 位於國家級霍爾果斯經濟開發區兵團分區的絲路榮騰跨境綜合物流園擁有標準庫房1.75萬平方米、理貨平台3285平方米、設備堆場76萬平方米。...
全國首家硬科技支行,3年「貸」出多個行業第一丨五篇大文章調研行 - 天天要聞

全國首家硬科技支行,3年「貸」出多個行業第一丨五篇大文章調研行

本報(chinatimes.net.cn)記者盧夢雪 見習記者 張萌 西安報道萬里絲路,能源動脈蜿蜒。守護沿線油氣管道安全,過去主要靠人工巡檢,效率低、風險大。如今,只需部署幾座智能無人值守機庫,無人機便能自主起降、晝夜巡護,單次飛行縱橫數十公里,效率提升26倍,異常識別準確率超95%。即便面對山區、沙漠等複雜地形,也能從...
申能吳忠熱電供熱擴容改造一期項目作為負面案例被通報 - 天天要聞

申能吳忠熱電供熱擴容改造一期項目作為負面案例被通報

按照年度「雙隨機·一公開」執法檢查計劃,以及吳忠市重點行業領域安全生產「兩查兩防提升」集中攻堅行動部署,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局於近期在全市範圍內開展了全市房屋市政工程安全生產治本攻堅行動暨2025年度第一次綜合執法檢查,並將檢查情況進行了通報。本報注意到,申能吳忠熱電供熱擴容改造一期項目作為負面案例被通報。...
6月非農大超預期,美聯儲7月降息無望! - 天天要聞

6月非農大超預期,美聯儲7月降息無望!

非農數據火熱,失業率意外下滑,美聯儲7月降息夢碎,黃金應聲跌穿3320關口……周四,美國勞工統計局公布的數據顯示,美國非農數據好於預期,失業率意外下滑。美國6月非農就業人口錄得14.7萬人,高於預期的11萬人,前值由13.9萬人修正為14.4萬人。美國6月失業率錄得4.1%,低於預期的4.3%,低於前值的4.20%。6月平均每小時工...
外灘大會AI科創賽正式啟動:聚焦生活、金融、安全場景應用 - 天天要聞

外灘大會AI科創賽正式啟動:聚焦生活、金融、安全場景應用

2025 Inclusion•外灘大會科技智能創新賽(簡稱「外灘大會AI科創賽」)正式啟動,本屆大賽在上海市科學技術委員會指導下,聚焦AI智能硬件、金融智能、AI安全等領域創新應用,設置人工智能硬件科創大賽、AFAC金融智能創新大賽、2025•全球AI攻防挑戰
2025食界精緻餐飲投資論壇 | 圓桌對話:酒店餐飲如何突圍 - 天天要聞

2025食界精緻餐飲投資論壇 | 圓桌對話:酒店餐飲如何突圍

界面新聞記者 | 張瑤界面新聞編輯 | 湯威由上海報業集團|界面新聞主辦的2025食界精緻餐飲投資論壇暨食界榜頒獎晚宴於2025年6月26日在上海外灘W酒店圓滿落幕。這是界面新聞舉辦的第二屆精緻餐飲投資論壇。此次論壇特邀12位餐飲行業投資人、品牌主理人、企業高管、行業專家及美食家共同參與三場不同主題的圓桌論壇,聚焦中國...
今年投資人不去雍和宮,改找周易大師算命了 - 天天要聞

今年投資人不去雍和宮,改找周易大師算命了

找大師算風水,看裝修都是常態,就算是 LP 也不能免俗,找私藏大師上課,對照着機構合伙人照片算收益,這些屢見不鮮的現象,也都說明,就算是站在投資行業核心的 GP 、 LP 們也不能免俗。
銀行開卡不應變成「開盲盒」,風險防控也要踐行「金融便民」 - 天天要聞

銀行開卡不應變成「開盲盒」,風險防控也要踐行「金融便民」

辦理一張日轉賬額度5萬元的一類銀行儲蓄卡有多難?日前,南都7位記者分別前往珠海7家不同銀行開卡,最終僅一人完成目標。7月2日出街的南都「珠事測評」最新一期報道,聚焦銀行開卡服務進行體驗實測,結果令人唏噓。同一個業務,同一家媒體的記者,相同的開卡理由,但因銀行網點的不同,體驗也不盡相同甚至大相徑庭:最快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