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支持合規反對壟斷,堅決打擊各種逃廢債行為!
12月21日,據央行官微信息顯示:央行黨委於近日召開擴大會議,針對明年經濟工作的總體要求、政策取向和重點任務,對後續政策框架、信貸投放、金融科技、債券市場、金融開放等作出進一步落實明確。
在國際資本市場,藝術品早已是必備的投資標的,它是全球三大投資項目中繼股票、房地產之後的「第三極財富」,屬於高附加值資產,其回報率已遠遠超過了股票和房地產。意大利收藏家貝利尼曾說過:「世界上只有藝術品是最有價值的,股票的平均增值率是40%,而藝術品的增值率是95%。
二、藝術品金融化資產化是趨勢!
01 金融化是藝術品市場健康快速發展的必然趨勢
眾所周知,藝術品的價值不是一成不變的,其價值是會隨着時間、空間、環境等因素的變化而變化的,藝術品金融就是藝術的度量衡。
中國民生銀行發佈的《藝術品銀行業務發展研究報告》中提出:國內高收入階層中過20%的人群有收藏習慣,他們大約可將超過其財產1%的部分投入到藝術品收藏。
假設全國個人儲蓄總額其中16萬億元中有50%屬於高收入階層,則意味着,至少每年800億元資金在理論上是可以用於藝術品的。民生銀行藝術品金融服務包括鑒定、評估、收藏、保存、藝術信託、藝術基金等項目。
隨着我國金融市場和金融政策的不斷發展和完善,藝術品金融化是中國經濟騰飛的結果、是文化與金融的創新實踐,更是中國藝術品市場健康快速發展的必然趨勢。
02 藝術品是最佳的抗風險投資產品
我國收藏群體主要分為三類:一是專業的收藏機構和收藏家;二是大型企業和資產富有的商人階層,三是中低收入的普通收藏者。相關數據表明:占我國人口絕大多數的中低收人群才是收藏的主體。
藝術品市場飛速發展,交易數字驚人。一方面中國高凈值人士偏好投資,其財富總值中約19%用於藝術品投資,投資額複合年增長率超過25%。文化藝術品消費慾望的提高,給文化藝術品市場帶來極大的發展契機和投資空間。另一方面,資本市場迅速發展,大量的資金需求尋找新的投資方向,也促進了藝術品市場的迅速增長。
歷史是不可逆轉的,無論什麼時期的藝術品都是那個時代的一種境界、一種精神和一種信仰。因此歷史賦予收藏品深厚的文化積澱,是緣於對祖先文化的認知和崇仰,更緣於我們對傳統文化藝術傳承的責任。
通過收藏不僅能結交到圈子裡志同道合的知己,共同建立良性的收藏觀和認識觀,在更好地保護文物和傳播文化同時也為自己或者家庭傳承非常高抗風險屬性的投資產品。
03 打造消費、收藏、投資一體化的藝術品市場
藝術品是非標準化的,信息透明度和流動性較差,風險較大。藝術品投資的專 業門檻遠高於傳統資產,而且隨着近年不斷爆出的天價藝術品,其給大眾消費者形成了一個印象,即藝術品其實就是消費不起的奢侈品。因此許多普通消費者望而卻步,甚至被邊緣化,這完全違背了藝術的初衷!
藝術品基金、藝術品信託投資、藝術品抵押、藝術品產權交易等金融工具,與價格價值、財富管理、增值保值、投資活力等金融業務融合。儘管這個行業在我國目前發展還不成熟,但對藝術品金融化、證券化的前景趨嚮應抱有充分的信心。
三、新型的藝術品市場正在形成
消費、收藏、投資無法完全割裂開,消費可能成了收藏,收藏到一定程度就成了投資。但由於藝術品種類繁多,壟斷性強,投資者主觀偏好性大,即使是同一作者或同一流派的作品之間替代性也非常低,這也使藝術品投資成功經驗難以廣泛複製和推廣。藝術品金融包含三大板塊:一是金融板塊,如私人銀行家、財富管理、家族辦公室,以及藝術投資人等,是對藝術品本身的投資,也可以是對相關金融技術企業的投資;二是文化板塊,如私人博物館、公共博物館,同時還有文藝人士;三是商業板塊,包括拍賣行、畫廊、藝術交易博覽會等。三個板塊相輔相成,連接性越來越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