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永遠的遺憾:因提前購買一輛車,梁錦松被迫下台,導致香港經濟無法轉型
1997年7月1日,香港正式回歸。船王董浩雲的兒子董建華成為了第一任特首。不過很快,東南亞的風暴就吹到了香港,於是一場香港金融保衛戰就打響了。
1997年索羅斯在泰國拋空泰銖,大獲全勝,讓整個東南亞的經濟一夜倒退數年。隨後索羅斯把眼光盯上了國際金融中心香港。
從1997年下半年開始,索羅斯為首的國際金融巨鱷就開始布局,他們同時在香港的匯市、股市跟期指上面動手,他們大量買入3個月跟6個月的港元期貨,然後迅速拋空,逼迫香港提高利率。最終他們的目的是從期指市場獲利。
利率上漲,必定打擊股市,另外在90年代初期,英國人不斷在香港大興土木,讓香港的經濟過熱,在97之前樓市、股市都達到了一個非常高的位置。
當時香港採用的是聯繫匯率制度,這就是索羅斯看準下手的地方。索羅斯在泰國就是捉住了整個漏洞,成功擊敗泰國的。聯繫匯率就是讓港幣跟美元掛鈎,並且保持匯率不變。
在泰國索羅斯就是大量拋空泰銖,最終逼得泰國放棄聯繫匯率,從而賺取了巨額的差價。不過香港不是泰國,香港當時的外匯儲備世界第三,僅次於日本跟中國內地。香港有實力跟索羅斯決戰,不過問題是香港一向奉行自由經濟策略,從不進行市場干預。
當時索羅斯連續三次衝擊,在香港都大獲全勝。香港金管局沒有辦法,只能不斷提高利率,結果導致股市大跌。索羅斯也在期指市場獲利頗豐。
1998年8月5日,決戰悄然開始了。這一天索羅斯等人一天內拋空了200多億的港幣。董建華在取得北京的支持後,決定進行救市行動,跟索羅斯等人決戰。香港利用外匯儲備,全盤吸納,把銀行利息維持在一個小幅度上漲的水平。
一天之後,索羅斯不死心再次拋售200多億港幣,這次香港繼續照單全收。索羅斯一時間沒了計策。不過很快索羅斯就捲土重來,到了7日的時候,大部分藍籌股發佈了中期業績,結果業績都不理想,於是索羅斯捉住機會,開始拋空股市,引發股市大跌。恒生指數大跌3%。
隨後幾天,索羅斯不停拋售港幣跟股票,雖然香港全盤接納港幣,但是恒生指數還是跌到了6600點的低位。
8月14日,香港決定正式進入股市跟期貨市場,跟索羅斯等人對抗倒閉。隨後雙方不斷你來我往,到了28日的時候真正的大決戰來了。因為這是香港恒生指數的8月合約結算日。
一開盤,5分鐘內就成交了39億,半個小時就突破了100億,到了上午收市的時候,成交額已經突破了400億。最終到了下午收盤的時候,恒生指數被推高到了7829點,這比13日高了1千多點。
索羅斯等人大敗而歸。
不過這一戰之後,董建華也深深感受到了香港經濟的薄弱,還有人才的難得。於是2001年董建華親自邀請了摩根大通銀行亞太區主席梁錦松出任香港財政司司長一職。董梁的組合讓香港看到了轉型的希望。
梁錦松不僅僅是香港有名的狀元,還曾經師從董浩雲。梁錦松後來加入了美國花旗銀行,一路做到了花旗香港的一把手,之後花旗銀行邀請梁錦松去美國當全球副總裁。這是當時華人可以在美國銀行擔任的最高職位了,年薪高達2300萬港幣。這樣一個崗位幾乎是全部金融人士都夢寐以求的。
不過美國人提出了一個條件,梁錦松必須放棄中國國籍,加入美國國籍。梁錦松果斷拒絕了,他說自己此生都是中國人。
之後梁錦松去了規模較小的摩根大通,拿着2000萬年薪,比花旗少了3百萬。不過在董建華找到梁錦松之後,他立刻就答應了,而出任財政司司長的年薪更少,只有245萬。
不過梁錦松卻不後悔,他說自己的一切都是香港給的,他必須出來為香港做點事情。事實上樑錦松哪裡只是做了一點事情。
梁錦松一上台就積極推動改革。梁錦松上台之後,其實面臨的是一個爛攤子,當時香港經濟發達,但是外強中乾,負資產跟財政刺赤字高達700億。
同時還有金融風暴留下的後遺症,也需要梁錦松去解決。
梁錦松提出了不少的招數,第一個是給公務員減薪,第二個是大砍公共預算,第三是改革稅費。
多年之後,香港拍了一部《寒戰》裏面處處都在影射這些事情。李文彬的兒子說劉家輝是財務出身,只懂得削減預算,把賬面做得好看,讓前線人員士氣低落。雙方看似爭奪一台衝鋒車,其實是在爭奪警務處長的職位。
如果你把電影跟現實再聯繫一下。電影裏面的衝鋒車,就是現實中梁錦松後來購買的那台保姆車,而因為這台車,政績卓越的梁錦松最終不幸下台。
如果梁是劉,那麼背後的陸就是董,那麼誰是李呢?自然就曾了。曾跟電影中的李一樣,他們都是鷹派的人物。
梁錦松一系列的改革,讓香港經濟開始回暖。在梁錦松的任期內,從2001年到2003年香港GDP總計超過了3萬億,另外香港樓市也是穩步下調,配上董的八萬五、數碼港等等計劃,香港轉型似乎勝利在望。
不過梁錦松的改革,最終涉及到很多人的利益,特別是房地產這一塊。樓價大跌,讓開發商多年囤積的地皮變得一文不值,於是這些人利用香港老百姓的單純,讓他們攻擊梁錦松。那些在1997之前花了幾代人心血買了房子的人,眼見房價下跌,自己一輩子的心血毀於一旦,紛紛站出來罵梁錦松。
這個時候梁錦松又推動了汽車稅的改制,而他自己又不小心犯下了一個錯誤。因為太太伏明霞生了孩子,於是梁錦松自己就購買了一台保姆車,而這台車購買的時間剛好是在稅制改革之前,有心者攻擊梁錦松以權謀私,偷稅漏稅。
梁錦松不斷道歉解釋,還捐出了數倍的資金給慈善機構,不過依然無法平息這些聲音。顯然有人非得逼他下台。
《寒戰2》裏面,如果劉家輝下台了,那麼他的後台陸就得跟着下台,而李文彬背後的人物也將跟着上位。最終劉家輝贏了。
可惜的是,現實中,梁錦松輸了。梁錦松被逼辭職了。曾上台之後,一切的改革停止了,全部回到之前的樣子,香港樓市開始穩步上漲,開始了一個長達十幾年的大牛市。
如今香港房子動輒一套數千萬,動輒每平米幾十萬,甚至淺水灣的豪宅一平米漲到一百多萬,別說普通老百姓,就是當地企業中層也根本無力購買。
更加重要的是,梁錦松下台之後,香港經濟轉型也隨着停止,各項有利的計劃也最終失敗。
如今十幾年過去了,梁錦松回到了商界,成為了南豐集團的總裁,事業依然成功,甚至比之前更加成功,但是香港還是香港,經濟依然依靠地產跟金融,科技創新依然幾乎為零。
錯失了梁錦松,可以說是香港最大的遺憾。永遠的遺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