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叫bonnie,一個80後北京姑娘,現在澳洲經營純素餐車。
小時候,我看到動物被屠殺時很痛苦,就產生了惻隱之心。開始吃素以後,感覺很開心!好像找到了一個真正的自己。
我從少吃肉,漸漸地變成了一個素食主義者——不僅僅肉,蛋、奶、蜂蜜、皮衣、皮包、皮鞋這些有動物成分的東西都不會用。
(幸福一家人)
這個生活方式對我個人的影響很深很深,可以說是人生道路的主線。
高中時英語演講,我選了素食主義、動物保護的主題;大學的專業是森林資源保護,畢業論文寫的是環境保護方面的內容。我的婚姻以及現在做的事業,都與此密切相關。
剛吃素時,去哪裡都要自己帶飯,否則就沒得吃,真是舉步維艱。到現在吃素已經有二十多個年頭了,社會上素食的人越來越多,超市裡甚至有了素食專區,方便多了。
而我也實現了年少時的夢想,在澳洲的阿德萊德和我的先生 hamish (黑米)一起運營我們的純素餐車。
(近日活動:銷售額的5%捐給烏克蘭的紅十字會)
我出生在一個普通的工人家庭,住在北京的南城衚衕裡邊,在老北京的文化下長大,有一個很愉快的童年。
我從小到大沒有去過什麼補習班,媽媽不希望我在被管束的情況下去學習,給我的學習環境非常輕鬆。因為沒有什麼壓力,學習上我從來沒感覺太費勁過。
偶有成績下降的時候,我媽就會提醒我一下:「你現在得加緊啦,不能太放鬆」。這時我就努力一下,成績就蹭一下又上去了。印象最深刻的是中考的時候,媽媽希望我能考到重點高中。
為了讓媽媽滿意,我暗下決心,一努力居然考上了清華附中!這是我比較驕傲的一點。
(親愛的ebony,給我當模特)
但是高興過後,問題來了:清華附中是在海淀區,我們家在丰台區,離得特別遠,需要住校。
住校本來也不算啥問題,問題出在「吃」上——學校的食堂沒有素食,就算是有一個素菜,裏面也加了雞蛋或者肉沫。
家裡人當時為這個事情很發愁,最後只好租了一個房子自己住。那是一個四合院,院子里有很多其他的人一起住,還有房東阿姨叔叔,所以還比較安全。
媽媽經常來照顧我,一周來一次或兩次。雖然高中的學業壓力很大,但我每天還是會給自己做點吃的,反而成了一個調節和樂趣。這個時期也鍛煉了我的動手能力。
(ebony在欣賞自己的畫像)
2002年,我考上了北京農學院,離家的距離更遠了。不過大學的食堂裏面有好多純素的選擇,住校完全沒任何問題。
大學學業對我來說也沒什麼困難,又沒有媽媽的督促,日子一下子異常輕鬆,以至於我現在回想大學時代,好像沒有太多印象深刻的東西。
唯一印象深刻的地方是,那時自己是外聯社的社長,幫助同學找工作,聯繫兼職,把學校生活和社會的工作聯繫在一起。那個時候,我是很迷茫的。
2006年大學畢業之後,又是一個比較迷茫的階段。換了好多份工作,最長久的是在中國航空下屬的一個廣告公司工作了兩三年。
後來我發現辦公室白領這類工作,一開始挺有挑戰的,因為什麼都不懂。但是時間久了以後,基本上是領導讓你幹啥你就幹啥,還要圓滑,會處事。
我覺得自己每天像一個小小的螺絲釘,在一個機器裏面不停地運轉,每天都在重複同樣的生活。
(ebony「主題抱枕」)
在大人看來我當時的工作很穩定,工資也很高。但這樣的工作並不能讓我產生激情,這不是我想要的生活。
於是,2011年我不顧家人的反對,義無反顧地辭職了。我想要去創造,想要去實現,儘管那時我仍然沒有找到自己的方向。
辭職以後,我一直不停地在思考:自己真正熱愛的是什麼?我不想再像原來那樣,每天坐在辦公室做重複的事情。「這個世界不只有眼前的苟且,還有詩與遠方!」我決定去旅行,去遠方尋找我的詩。
兩年的時間裏,我去過六個國家:美國、日本、泰國、法國、西班牙、馬來西亞。我特別喜歡尼斯和夏威夷。
尼斯是法國的一個度假勝地,很慵懶,很舒服的一個地方,海邊特別特別的美。去夏威夷是因為它原始,有很多當地的土著人原住民。
(尼斯海邊)
在夏威夷最開心的一件事情,是跟着原住民的船開到大海深處,去和野生的海豚一起游泳。當時船上都是西方人,只有我一個亞洲人。
他們到了地方後,看到幾百隻海豚在那裡游來游去,都特別開心,撲通撲通直接跳下去。而我當時特別恐懼,不敢下水。
船開到大海中心,四面都是海,連海岸都看不到,水也不知道有多深。好在他們工作人員特別有愛心,幫着我一點一點地適應,我才終於鼓起勇氣也跳到了海里。
(在夏威夷與海豚游泳)
在海里,海豚們無聲地從我旁邊划過,尾巴時不時會觸碰到我的手或身體的某處。
我一下子被帶到一種很平靜很感動的狀態裏面——那是特別不一樣的一種感觸,很突然,很深刻,但無法用言語表達。我想,開悟或許就是這樣的狀態。
我不緊張了,也不害怕了,感覺自己也變成了一隻海豚在自由地游着,無思無慮,但似乎又領悟了很多。
我意識到,以前的人生有太多的束縛,就像某種邪惡的詛咒,把我的靈魂封印在牢籠里。現在,我感受到了自由的美好。
人,就應該走出狹小的空間,去真正體驗與大自然的互動,領受生命的能量。在這種神奇能量的照耀下,一切枷鎖都立刻土崩瓦解。
我從小就喜歡與動物和孩子互動,他們的那種清澈純凈最吸引我。
和他們相處時,我對他們沒有期待,他們對我也沒有要求,所以我們在一起很放鬆,很平靜,沒有任何的執念、任何的拉扯,很舒服很自由。
尤其最愛我的貓咪ebony——我躺在床上休息時,她在枕邊打盹;我在沙發上看書時,她在我的腿上撒嬌;
我在廚房做飯時,她可能蹲在某個角落裡看着我;我在園子里修剪花草時,她在樹蔭下追蝴蝶。
生活里的每一個細節我們互相陪伴,互不相欠,無比溫暖,特別美好。2022年4月8日,18歲的ebony離我而去,我至今無法走出傷痛。
(親愛的ebony,謝謝你這些年的陪伴)
在和人交往的方面,我的態度是一切隨緣。我不是不需要朋友,而是討厭刻意社交。這種泛泛的社交,對我來講沒有太大意義,還會消耗能量。
我沒有時間去認識一些不知道是誰的人。如果他命中注定該是我的朋友,會自然而然地出現在我的劇情里;如果他沒有出現,那就是不必出現。我更喜歡空出時間,安靜地去做自己想做的事。
(ebony形象玩偶)
辭職後的那段時間,沒去旅行的時候,我常常去參加北京的一些救助動物活動,例如幫流浪狗去尋找收養家庭等等。
記得有一次,有人在京開高速上看到一車狗,說是要送去做狗肉的餐廳,就發了wb。瞬間在網上引起愛狗人士們的關注。
我們跑去那裡把車攔下來。大家拿着籠子、藥物、狗糧、水,準備施救。
當時車上的狗很多都已經發生了應激反應,出現了狗w或者一些其他的傳染病。但因為中國沒有動物保護法,警察不受理,沒有任何地方能管這個事。
大家又不想眼睜睜看着這一車狗被送去狗肉館,只好湊了幾萬塊錢把那一車狗買下來,並聯繫了一家寵物醫院暫時接收。那時我與很多志願者天天睡在寵物醫院去照顧這些狗。
(bonnie's vegan van全景)
在救助動物的過程中,我陸續認識了一些有趣的朋友,都是一些不走尋常路的人群。有一個是在水底下游泳做美人魚的,我當時驚奇竟然還有這樣的工作,覺得特別美。
還認識一些自己開店的朋友,比如化妝師什麼的,都是自己有想法自己做。我也希望去做一份自己想做的,可以發揮我的熱情。
2013年,我跟朋友一起,在北京組織了一個市集。一開始的模式就是物物交換,彼此交換家裡不用的小玩意兒。後來有很多商家去賣他們自己做的藝術品或者首飾等等有創意的東西。
來的人多了,漸漸就變成:大家交錢來,租一個攤位賣東西。
市集上沒有任何動物產品,全都是天然、環保的材質,例如有人把自己做的化妝品拿來賣,它都是植物成分的。也有人在市集上賣純素的食品,很多年輕人喜歡。
我們還請了一些外國的舞蹈老師在現場和大家互動,讓新鮮的東西多一些,吸引了很多喜歡追潮流的年輕人。
(樂活市集上做的環保吃素行為藝術宣傳)
那時候剛好是網購開始發達了,很多市中心的購物中心反而沒有多少客源。於是很多商業中心、購物中心,來跟我談合作:就是他們出場地。我這邊宣傳我的市集,讓大家報名參加,帶起人流量。
市集紅火起來以後,我的內心是非常澎湃的。我突然找到了自己的方向。
終於開始感覺自己的人生在高考以後,又有了一個很明確的目標:我想去把市集做成一個事業,命名為「樂活市集」,樂活即lohas,它是life of health and sustainability的縮寫。
其最終的意義是告訴人們,要愛護環境和保護動物,過可持續的生活。
我當時幾乎把全部的時間都投入在市集上面,感覺真的越來越好,而且還成立了公司。
市集越做越大,影響力也越來越大。有一個咖啡館的老闆跟我說,你們的活動有沒有一個版本能在咖啡館裏做的,在市集裏面做個英語角怎樣?
我覺得這個主意不錯,市集裏面大都是年輕人,可能對學習英語比較有熱情。我就說那要找個外教,增加些吸引力。於是咖啡館老闆推薦了一個當英語老師的澳大利亞籍朋友,這個人就是黑米。
(素餡餅)
2015年初,我們組織了第一次的英語角。在這次活動中,黑米以外教身份第一次出現在我的生命中。
我們用英語簡單地交談了幾句,感覺到他性格挺平和,長得也高高帥帥,年齡跟我一般大,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第二次英語角的時候,為了更好玩兒,我們在情人節那天組織了單身派對英語角。其間有一些互動的小遊戲,我和黑米之間互動比較多。活動結束後,又一起吃了個飯。
黑米不抽煙不喝酒愛運動,內向敏感,與我開朗外向的性格互補。
他也很喜歡我們的市集,覺得特別特別好玩。那天我們聊得比較投機,後面自然經常約會,沒過幾個月他就向我求婚了。
既然談婚論嫁,那就要見家長咯。他第一次去我家,竟然問我爸媽叫什麼名字,看樣子是打算直呼我父母的名字!
我跟他解釋說,在中國叫長輩的名字,是不尊重對方的表現。他很不理解,我也好無奈,只好告訴他,我媽媽叫阿姨,我爸爸叫叔叔。
我父母對黑米印象不錯,雖然有點擔心我「水土不服」,但也沒有表示反對,就算同意了。在2015年年中的時候,我們在北京結婚了。
(咖啡廳里的英語角)
2015年底,北京的污染特別嚴重,黑米因過敏引發哮喘,經常感覺都快上不來氣了。
他說,如果我們將來要孩子的話,不能呆在北京,對小孩身體不好。應該到他的家鄉阿德萊德去,那裡環境非常好。
但是我覺得北京挺好,這麼多孩子包括我自己都是在這生、在這長大的,不也都活蹦亂跳的嗎?有污染就注意點防護唄。所以當時完全不認可他的這種想法。
說這些話的時候,正是臨近聖誕節。於是黑米建議我跟他一起去他的家鄉看看,也正好可以和他的家人一起過聖誕節,於是我們就飛到了阿德萊德。
黑米的家人都很熱情,見到我之後,他的爸媽、弟弟、表弟挨個兒親我一遍,我特別不適應。
果然,他們對長輩就是直接叫名字。我們聖誕節去看他外公外婆、爺爺奶奶,都80多歲了,也是直呼其名。在他們的概念里,這就像介紹他的朋友給我一樣。
(我和黑米在樂活市集上)
他們早已知道我吃純素,很重視這一點,總會單獨給我做純素的沙拉以及烘焙的東西。過了幾天正好是我生日,全家一起去餐廳為我慶祝生日,還特別訂了一個純素的蛋糕。
他們對素食者非常尊重,認為這是你的選擇,會很認真地去對待。黑米和我在一起後,就95%素食了。
外國人最不能理解中國人為什麼要喝熱水。他們自己幾乎沒有人喝熱水,包括冬天。聚會的,他們一圈兒人坐着喝冰啤酒、飲料冰什麼的,只有我端着一杯熱水或是綠茶,他們都覺得特別逗。
在阿德萊德,我們一大家人經常去露營。有一次,我們開車5000多公里,到澳洲的北領地旅行。
那裡大部分地區都是荒漠。其中有一段路,是無人管理的露營區,沒電、沒水、沒有洗手間,我們在那裡居住了3天,天為被、地為床,卻感覺如此富足。
那次的旅行終點是被稱為澳大利亞心臟的烏魯魯uluru,那裡有世界上最大的單體巨石,是人們嚮往的靈性能量勝地。
(一大家人去露營)
阿德萊德是澳洲的一個三面環海、一面靠山的愜意小城,人特別少。隨便找一處海灘,任意選一個角度,都是一幅無死角的風景畫。
碧空如洗,湛藍的海水不緊不慢地翻卷着白色的浪花,一群又一群海鷗在海天之間此起彼伏,愉快的叫聲與海潮聲相互呼應着,更凸顯出周圍的靜謐。我一下子就被征服了。
記得在美國夏威夷、法國尼斯的時候,天空特別乾淨,大海特別藍,特別美。我心裏就曾經想,以後我要是能到這種地方生活該多好呀。
在阿德萊德,海邊的感覺跟在尼斯和夏威夷太像了。我的夢想竟然在無意間真的實現了!
阿德萊德生活節奏優哉游哉的,每天都可以在海邊遛彎兒,環境真的是很適合生活。
但是一想到要離開北京,其實當時還是糾結了一段時間,因為我好不容易在北京找到了我想去做的事情,而且正把它做的很好。
但畢竟魚與熊掌不可得兼,我們最終還是決定搬到阿德萊德。因為沒找着合適的接班人,只好把國內的公司註銷了。
當時有購物中心想接收,不確定他們能否堅持純素的理念,所以沒同意。
(南澳大利亞彩紅鸚鵡)
我一直以為自己是一個挺放鬆的人,不喜歡去競爭攀比,對地位名利也無欲無求。但直到來了阿德萊德我才知道,之前的自己有多麼的緊繃。
一開始我特別不適應,因為突然你不需要每天安排事情,心裏邊會發慌。於是一開始我就像得了強迫症一樣,每天都得找事做。
調整了好久,差不多半年吧,我才慢慢地適應了。懂得了享受當下這一刻:我可以坐在這裡放鬆地喝一杯茶,慢慢地看本雜誌。不想看時,就把雜誌放在旁邊,閉着眼睛曬太陽。
一直熱愛市集的我自從來了澳洲,沒事就去各種市集閑逛。慢慢發現大土澳村民根本不在乎買買買,卻最喜歡吃吃吃,市集上最忙的永遠是各式各樣的餐車。
每當發現有素食賣我就興沖衝去品嘗,最終卻往往大失所望。於是我們就決定要做一個純素餐車,讓人們知道素食也可以很好吃!
(美麗的風景)
我也曾想過就像在北京時一樣,自己組織一個市集。但這需要有較多的本地資源,對我這樣初來乍到的「空降兵」不太可能做到。
對當地文化了解也不多,就算是用英語能溝通,當地人的口語俚語都需要很長時間去適應。觀察了一段時間後,我決定先做一個攤主賣東西,這樣省心些。
於是,2018年我和黑米註冊了自己的純素餐車生意,「bonnie's vegan van」就這樣誕生了。
從無人問津到慢慢有很多回頭客,再到現在的門庭若市;從一開始聽不懂客人說什麼,到現在駕輕就熟地和客人聊天,每個階段都有不同的努力和收穫。
隨着生意越來越好,對備餐、點餐、服務等方面的要求就更高了,需要學習的地方和需要克服的困難也越來越多,我們樂此不疲,快樂地忙乎着,成長着。
(我和黑米的餐車要開業啦)
我們親手製作的素食能夠獲得顧客的稱讚,是最讓我開心、自豪的事。
我們的常客中有一個叫 joanne 的女士,帶着兩個女兒和小兒子第一次在市集上吃素煎餃時,她的小兒子微笑着對我說:「謝謝你做這麼好吃的餃子,我好喜歡。」
這讓他的媽媽非常驚訝,因為孩子們甚至從來不吃蔬菜,但是我們的菠菜餡餃子卻是例外,不僅吃得津津有味,還說要多買些。
還有市集發起人mark和經理gary,他們倆是絕對的肉食動物,我在市集上經營的前兩年,從來沒品嘗過我做的素食。
直到一個聖誕節前夕,很多攤主都沒來,mark勉強地來到餐車前說:「我太餓了,你看着給我做一份什麼都行。」
(我、joanne和她的小兒子)
我暗自竊喜,加倍精心地給他做了一份最受歡迎的煎餃,滿懷期待地送到他的手上。他付了錢一邊吃一邊慢慢走遠。
3分鐘後,他帶着驚奇的表情小步跑到我面前:「你這個把我徹底弄得更餓了,再要兩份,太好吃了!」從那以後,不僅 mark 變成忠實粉, gary 也開始喜歡上了我們的素食。
他倆還成了免費推廣員,只要看到有人在我們餐車前徘徊,就會上前說:「不要覺得是素的就不好吃,你嘗嘗, bonnie 的素食會讓你驚訝。」
這樣的時刻,最讓我欣慰。食物是可以精準地傳達愛的,做飯人的用心和真誠,吃飯的人都能感受到。每當一個人用心創造一樣東西時,它便有了靈魂。
經營素餐車的過程中,我自然而然地結識了很多愛好吃素的朋友。在肉食者的茫茫人海中,兩個吃素的人相遇,猶如發現了和自己一樣的靈魂,很容易建立起心照不宣的友誼,甚至是引為知己。
(我做的各種素食)
在最初經營比較慘淡的那段時間,有一個老人經常光顧。除了點餐和付款,我們之間從沒有其他交流。
直到有一次,因為家裡有事,我們隔了一周沒去市集。再見到老人的時候,他告訴我,這幾天很擔心我們。
「你們的食物很好,能感受到你們很用心,我很喜歡。」從他簡單的言語里,我得到了莫大的鼓勵。
自那以後,我們的生意越來越好,但老爺爺卻再沒出現過。我心裏一直牽掛着他,希望他一切安好。
還有一位名叫amber的女孩,是我們餐車的常客,在2019年年底搬到了昆士蘭州的黃金海岸定居。臨走前,她特意來市集告別,送了我純素巧克力和鮮花。心裏真的好捨不得他們。
有時生意特別火爆,黑米和我忙得團團轉,根本顧不上拍照拍視頻,有些顧客還會幫我們拍。這些鼓勵和幫助,我們都銘記在心。
(兒子在睡午覺)
現在知道我們的人越來越多,我和黑米兩個人有點忙不過來,需要得僱人了。不過,我盡量控制不要過度忙碌,打破生活的平衡是不行的。
我想要開心地為大家準備素食,而不是像機器一樣不停運轉、生產食品。生活中的留白是非常重要的,一定要有停下來發獃的時間。
現在,我們的孩子已經四歲半了,活潑可愛,家裡每天都充滿歡聲笑語。快樂地工作、幸福地生活,這是我一直以來想要的,我得到了。我既感謝命運的安排,更自豪於自己對素食主義理想的執著。
(bonnie's vegan van的宣傳畫)
我發現,當你對一件事很堅定、很認真、很專一去執行的時候,人們就會欣賞你、配合你,很多助緣就會出現,護送你達到理想的彼岸。
我期待着創造出更多美味的素食,結識更多有趣的人,經歷更多溫暖的故事。
【口述 | 吃素的波妞】
【編輯 | 彩虹】
真實人物採訪:我們無法體驗不同的人生,卻能在這裡感受不一樣的生命軌跡,這裡的每一張照片都是生命的點滴,每一個故事都是真實的人生,感謝您的喜歡!
(本文章根據當事人口述整理,真實性由口述人負責。「真實人物採訪」友情提醒:請自行辨別相關風險,不要盲目跟風做出衝動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