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按照一般人的思路,兄弟姐妹發達了自然是抱緊大腿,何況明星的收入遠超普通人。在圈內,明星與家人主動斷絕關係的事件也有先例,反之卻鮮見。
即使嘴上說著要斷絕關係,當有其他人來插一腳時,孫燕美還是在維護姐姐。
內部矛盾不影響一致對外,孫燕美作為一個成年人還是拎得清的。
但同時她應該也知道,在微博上宣布斷絕關係,並沒有什麼法律效果,只是自己單方面的公告罷了。
網友說得好呀,真正想走的人都是悄無聲息的,大張旗鼓還是希望被看見、被挽留。
可是40歲了還在用一種類似於小朋友撒潑的方式來吸引注意力,真的應了那句話,童年的不幸要靠一生來治癒。
本質上來說,她和姐姐的矛盾激化到這個程度,父母應該負全責。
家務事很難斷清,但從公開的信息來看,孫燕美的不滿確實比較可能來自於2個原因:姐姐的光環和父母的不當處理。
不妨回顧一下姐妹倆的成長經歷。
孫燕姿孫燕美出生於新加坡的知識分子家庭,兩人相差6歲。孫燕姿畢業於南洋理工大學,妹妹孫燕姿則是新加坡國立大學的醫學碩士。
不可否認,孫燕美也是很優秀的,甚至這麼看起來妹妹的學校反而更好一些。只是相較於二姐的新加坡國寶級歌手身份,大姐又是新加坡巴克萊銀行副總裁,孫燕美顯得並不突出。
孫燕美曾說過,自己曾經很受歡迎,直到二姐成名之後。
她在微博上也說過類似的話,自己的18-36歲都活在姐妹的陰影下。孫燕美出生於1984年,她18歲那年正是孫燕姿人氣巔峰受邀初登央視春晚獻唱那年。
在孫燕姿的採訪里,她說父母說自己是最棒的女孩,看着自己的時候眼睛都放光的。
但她也透露,自己以前不屬於讀書很勤奮的類型,18歲以前爸媽都擔心她考不上大學。
但儘管如此,爸爸還是和別人說她們姐妹三個都是天才班的。
這段採訪透露出的信息是:
1、孫爸對於孩子是否優秀是有一定虛榮心在的,這或許能解釋為什麼孫燕姿成名之後能夠獲得更多的關注度和陪伴。
2、孫燕姿之前並不是世俗意義上的優秀,甚至一開始妹妹比二姐讀書好,直到二姐因為歌手身份成名。
從優秀的孩子,到變成家裡混得最差的那個孩子,孫燕美內心的落差可想而知。而跟上姐姐們的成就成為了孫燕美不得不面對的壓力。
她在微博里還提到,自己並不想成為醫生,也向父母表達過這一點,但她還是考了醫學院碩士,只為實現父母的理想。
(孫燕美微博中文翻譯)
後面她決定去澳大利亞讀法學院,或許是這點又與父母的期望不符,在她的表達里,父母寧願去旅遊也不願意去澳大利亞看她,後面甚至也不願意再幫她養貓。
這個時間剛好是2022年孫燕姿在內地開演唱會,或許在孫燕美的心裏,「不能幫養貓」和「二姐開演唱會」這兩件事是存在一定關聯的。
她隨後也發了微博「我爸一直都在陪伴我姐,我也有點羨慕」。
她聯繫二姐卻一天都沒得到回復,但ins卻又能更新,這也不得不讓人多想,敏感一點的人真的會因為這種事很難過。
這樣看起來事情就比較清晰了,姐姐的成功讓父母把壓力更多的施加到了她的身上,讓她從事自己不喜歡的職業。
而姐姐的事業和家庭繁忙(孫燕姿有2個孩子),讓父母的重心放在二姐身上,她感覺自己不被愛。
她還提到過背黑鍋的事件,又多次提到某某人的小動作,其中具體發生了什麼無人知曉,但孫燕美的不滿確實在2022年就開始頻繁發泄了。
家庭內部如此,外部她也同樣面臨的壓力,一個是和姐姐長得太像,或許被人誤認成孫燕姿和認出是孫燕姿妹妹的經歷很多,被偷拍可能不是偶然,私生活也受到了一定干擾。
另一個新加坡本身很小,兩姐妹難免被外界比較,包括其不想做醫生的事也可能曾被議論過。
種種事件累積到一起,才有了斷絕關係這一出。或許很多人認為孫燕美此舉幼稚、不知好歹,但只有身處其中的人,才知道這種一直被比較卻不被偏愛的痛苦。
孩子們之間的比較和偏心,其實都是父母所控制的行為,這也是為什麼有網友說「姐妹不合父母全責」。
如果父母能夠意識到對她的疏忽多一些關心引導,或者少給她一點壓力,或許孫燕美也不會因為姐姐的光環如此難過,而是會和大多數網友一樣為姐姐的成就高興。
實際上,妹妹和孫燕姿的關係曾經是不錯的,類似於歡喜冤家的相處模式,嘴上說著挑剔討厭,其實還是能看出寵溺。
也會在社交平台上互相鼓勵。
即使發文斷絕關係,孫燕美依然回復網友「和姐姐以前確實是最要好的朋友。」語氣中還是不舍的。
這次發文後,有許多網友說話不好聽,認為孫燕美像個巨嬰,40歲的人表達卻依然像個小孩子。
其實,從心理學的角度看,以孫燕美現在這樣的狀態恰恰就是處於「兒童自我狀態」。這是一個人以自己過去(特別是幼時)的方式思考、感覺並表現的部分,這種狀態實際上與年齡角色無關,只是真實的心態反映出來的不同行為模式。
選擇在生日前一天發,可能也隱藏着孫燕美的小心思吧,希望被注意被關心。
生日這天是一個多好的機會呀,讓雙方都有台階可下。
今天是孫燕美的生日,希望她在這天以後能夠真正過上自己想要的生活吧。
生日快樂,孫燕美!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