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話:技術碰撞傳統 飛官心存疑慮
搭載飛行員的車隊,在武裝護衛下,前往後方機場。賈米洛看着窗外,農民坐在田坎上,看着乾裂的土地,牛群躺在河床邊,保存着能量。路邊還有防空陣地,發射筒已經處於垂直位置,隨時可以發射。
車隊直接駛入後方基地停機坪,那裡停放着一架zdk-03預警機。登機的時候,所有飛行員都戴上了翻譯耳機,對於好多人來說是多此一舉。不出意外,歡迎他們的是一位東方面孔,也是一位老朋友:丁鎮遠。丁鎮東身材不高,長年的高過載將他壓得很紮實,作為p國戰術業務長,這次他將為飛行員介紹最新的技術及戰術。丁鎮東與大家握手擊掌後,說道:「這個時候,把大家集合在一起,主要為解決一個關乎勝利的問題,基本意思是,不越界,又能擊落敵機。」說到這,飛行員們立即有了興趣,盼望起下面的內容。只見丁鎮遠來到台位前,向大家說道:「這架預警機剛完成升級,除了更好的雷達與數據鏈,一個重大變化是增加了4個導彈引導台,單台位可以引導4枚導彈,同時可以引導16枚遠程導彈。」阿克瓦舉手示意,說道:「老飛,您說的是通過數據鏈引導霹靂-15?」丁鎮遠說道:「是的,大家知道,這個火箭可以飛行150千米。」有人舉手示意,問道:「這有什麼用,這是設計指標,世界紀錄是50千米,我的眼睛可以看到30千米外的飛機,如果50千米命中,我也能看見,如果再遠,我不會浪費導彈。」
丁鎮遠看了一圈,繼續說道:「阿里,我贊同你的觀點,我們總是相信眼睛看見的,但你知道,這個世界在變,唯一不變的就是變化。所以我們要變,雙向數據鏈加150千米射程,可以讓我們百步穿楊、千里殺敵,我想這是件令人高興的事。」阿克瓦說道:「那誰來控制導彈,飛行員,還是預警機?」丁鎮遠說道:「這就是關鍵所在。我們殲-10是單座機,無法保持態勢去控制導彈,所以,解決方案就是這裡,導彈引導席。這裡,將會有4名軍士,控制引導導彈。」阿里說道:「您說的是軍士,為什不是軍官?」丁鎮遠道:「客觀來說,這項工作不複雜。」阿里道:「如果擊落怎麼算,我要與軍士——」阿克瓦看了阿里一眼,阿里吞回了說到嘴邊的話,阿克瓦說道:「如果是這樣,我們成什麼了,飛機成了導彈運輸車,我們成了卡車駕駛員,我們付出那麼多,最後成了駕駛員。」
阿克瓦的話立即引發大家的回應,他們是飛行員,是千挑萬選、千錘百鍊的飛行員。何況就在幾小時前,他剛剛擊落了一架無人機,而且是用非常漂亮的動作——這是實力的象徵。如果讓他們升空就是為了發射導彈,那和地空導彈有什麼區別?阿齊茲說道:「這個事情,地空導彈就可以完成,為什麼要我們,用您的話,不是畫蛇添足多此一舉嗎。」丁鎮遠看着大家,繼續平靜說道:「先生們,我們與對手之間隔着海拔4000你的山脈,地空導彈的雷達無法制導。」阿齊茲狡黠地說道:「數據鏈的機會,不就來了。」丁鎮遠說道:「阿齊茲,你不僅是飛行好手,還是個抬杠好手。」阿齊茲道:「您是在表揚我嗎?」丁鎮遠笑說道:「這是下步的目標。先生們,還有問題嗎?沒有問題我繼續,下面我要說的是,要想取得勝利,不是簡單發射導彈那麼簡單,不管是20千米,還是50千米,還是150千米,我們都要在發射導彈之前保證自身安全。大家看屏幕,為了確保在不越境的情況下打擊敵人,我們要儘可能地接近邊境,那裡屬於防空陣地的殺傷區。這需要大家的勇氣與技術,我想這是大家的訓練,肯定會有用武之地。」
賈米洛舉手示意,說道:「最近距離多少?」丁鎮遠說道:「考慮導彈能量,最近是距離邊境20千米。」賈米洛說道:「我想我可以。」阿克瓦對今天的驚喜已很不滿意,現在的技術及戰術,幾乎是在剝奪飛行員的榮譽,而且也無法證明可靠性,只是看在老飛的面上無法表露出來,現在賈米洛又跳了出來,他實在難以控制情緒。阿克瓦說道:「這個事情就交給我們吧,你上學的命令已經在路上,肯定會在敵人的導彈落地之前到達。」賈米洛看着這位中隊長,感受到了他的惡意,便說道:「請您尊重我,這不是我個人的決定。」阿克瓦道:「這裡不需要尊重,這裡需要的是實力。中國有句古話,面子不是別人給的,是自己爭得。」賈米洛說道:「以前是小編組,現在與將來是大體系,我們只是一個環節、節點,我們需要新定位自己。」阿克瓦道:「大家看看,還沒去上學呢,就已經一套一套的。我要說的是,中國不是什麼都好的,如果新能源車好用,為什麼不造新能源戰鬥機。」
丁鎮遠看着眼前針尖對麥芒的兩位,場景確實同他預料的一樣,革新首先要從改變觀念開始,尤其是經過反覆訓練的專業軍人,格鬥幾乎是他們的肌肉記憶,他們的改變是否定過去的自己。丁鎮遠做了個收的動作,然後看向大家,說道:「我想說一個人,賈米洛的父親,艾哈邁德准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