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親節特輯】母親與她的閨蜜‖甘元俊

2025年05月11日11:00:18 動漫 1256
【母親節特輯】母親與她的閨蜜‖甘元俊 - 天天要聞
【母親節特輯】母親與她的閨蜜‖甘元俊 - 天天要聞
母親與她的閨蜜

甘元俊

我不知道閨蜜這個詞是從什麼時候開始流行的,但我至今都還清楚地記得,自有記憶以來,母親就有兩個閨蜜:一個名叫甘素蘭,與我同姓,比父親高一個輩份,我們兄弟姐妹一直尊稱她為姑婆;另一個名叫程桂珍,我們稱她為表叔娘。母親常說,她們來自三個不同地方的女人,今生今世能夠嫁到同一個生產隊,並成為好閨蜜、好姐妹,是她們前世修來的福氣。

無獨有偶,素蘭姑婆的老公患有哮踹,不能幹重體力活;桂珍表叔娘的老公是供銷社的廚師,很少回家;作為大隊幹部的父親,整天忙於他的「公務」......於是三個女人分別成了各自家裡的頂樑柱。

大集體時代,母親與她的兩個閨蜜就像穿了「連襠褲」似的,無論是平時去街上趕集,還是去坡上幹活等等,經常是形影不離。一旦有空閑,她們便相互串門、走動,每次都有說不完的話。生產隊里有羨慕她們的人,也有嫉妒她們的人。

生產隊實行作業小組分配製後,母親與她的兩個閨蜜又被分到同一個小組。她們三個所在的小組,每年農業生產進度與糧食產量均位居生產隊第一。年底結算時,我們三個家庭人均分得的口糧相應比其他家庭要分得多些。那些平時嫉妒她們的人,也就只剩羨慕的份了。

【母親節特輯】母親與她的閨蜜‖甘元俊 - 天天要聞

大集體徹底解散田地下戶之後,母親與她的兩個閨蜜才「逼迫」分開,各自經營着自己的小家庭。

那些年,在生產隊所有女性中,母親的針線活是最棒的,母親縫製(補)的新、舊衣服,看不見「線頭子」,完全可與裁縫的手藝相媲美;母親做的布鞋,不僅「樣份」是最好看的,而且還特別耐穿,不容易脫幫、脫底。我們穿上母親為我們縫製的衣服和布鞋,走在路上或大街上,「回頭率」在全鄉都是最高的。

每當農閑或下雨天,姑婆與表叔娘就會相約到我們家,或向母親學裁剪、縫製(補)衣服,或向母親學納鞋底、做布鞋等。母親每次都要留她們在我們家吃中午飯,飯後又繼續做針線活。我曾聽見她們,聊柴米油鹽以及心裏的「小秘密」;也曾看見她們,拉家常時忍俊不禁笑得樂彎腰的樣子,逗得旁邊的其她婦女也跟着哈哈大笑。像這樣的笑聲,會經常從我們家裡傳遍至整個生產隊。

還記得有年「紅五月」,正值「雙搶」(搶小麥收割、搶栽秧苗)的關鍵時節,母親在一天收割小麥時,右腳不小心被一條毒蛇咬了,紅腫得像「泡粑」似的,連下床都十分困難。正當母親為坡上那黃得透亮的小麥犯愁時,母親的兩個閨蜜不僅帶着禮品來了,還放下自己家裡的農活,幫助我們家收割小麥、栽秧,直到忙完我家的「雙搶」後,又才回去忙自家的農活。母親每次提及此事,心裏便會有一種愧疚感。

【母親節特輯】母親與她的閨蜜‖甘元俊 - 天天要聞

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在大人們的示範作用影響下,我們三個家庭子女的關係也是情同手足、親如兄弟姐妹,從小至今都是老表前、老表後叫得脆生生的響,從未叫過對方的名字。每逢星期天,在完成父母「交辦」的如放牛、打豬草、割牛草等事情之後,幾家的孩子就會不約而同地相約一起,今天去我家玩,下次又到他家玩,每次都是不玩到盡興絕不歸返。若是到了飯點,大多時候都是在那家玩耍就在那家吃飯,並已成了一種習慣。生產隊其他人家的孩子也是特別羨慕我們三個家庭的孩子。

天下沒有不散的宴席。1994年桂珍表叔娘搬去鎮上前夜,三個女人在我家核桃樹下坐了大半宿。姑婆納着永遠納不完的鞋底,表叔娘把晒乾的艾草紮成捆,母親往她們包袱里塞鹹菜。蟬鳴聲里,我聽見表叔娘說:「等我們家小毛退休,咱們還回塆里種片菜園。」母親笑着應和,月光卻把眼角的淚照得發亮。

1997年12月的一天,僅差一個月就滿60歲的桂珍表叔娘,卻因病過早離開了人世,母親為此傷心難過了好長一段時間。2019年8月的一天,翻過年就進入80歲的素蘭姑婆,因為疾病也去了極樂世界。多病的母親「送走」她的最後一個閨蜜時已是淚眼朦朧。我忽然明白大人們說的什麼是「過命交情」。

如今,老屋木櫃深處,母親珍藏的針線盒裡,三把剪刀依舊並排躺着。銅柄上的纏枝蓮已經模糊,卻仍能辨認出當年刻的「蘭」「珍」「芳」三個小字。每當春風搖動窗欞,我總覺得聽見剪刀開合的輕響,像極了舊時光里,三個女人在油燈下咬斷絲線時的笑談。

母親的兩個閨蜜雖然已「走了」多年,但母親還是會經常在我面前念叨起她們的好。

【母親節特輯】母親與她的閨蜜‖甘元俊 - 天天要聞

【母親節特輯】母親與她的閨蜜‖甘元俊 - 天天要聞
作者系列文章

21.【母親節特輯】母親與她的閨蜜‖甘元俊

本文內容系原創

轉載請註明:「來源:方誌四川」

來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辦公室


作者:甘元俊(四川鄰水人,廣安市作家協會、鄰水縣作家協會會員。代表作有《交公糧》《放牛娃》《父親的籬筴背》等,作品多次獲有關獎項)


方誌四川部分圖片、音視頻來自互聯網,僅為傳播更多信息。文章所含圖片、音視頻版權歸原作者或媒體所有。

動漫分類資訊推薦

《獅城山海》大反轉!洪顏的執念讓劉振東認錯父親 - 天天要聞

《獅城山海》大反轉!洪顏的執念讓劉振東認錯父親

《獅城山海》大反轉來了,劉振東的生父並不是程恢,更不是鄭秋等人,他確實是劉雄武的兒子,洪顏也不是反派。而劉振東之所以誤會程恢是自己的父親,是因為洪顏的執念。洪顏年輕時確實喜歡過程恢,甚至為他擋過子彈。
以青春之筆繪就國漫輝煌 - 天天要聞

以青春之筆繪就國漫輝煌

在廣西南寧四葉草文化傳播有限公司,唐嵐正在設計動畫作品。南寧日報記者葉子榕 攝人物檔案:唐嵐,出生於1996年,廣西南寧四葉草文化傳播有限公司動畫製片主管,參與制片《哪吒之魔童鬧海》《三體》及LOL皮膚宣傳動畫。青年語錄:當國漫不再被標註崛起的時候,那才是真正的崛起。自《哪吒之魔童鬧海》(以下簡稱《哪吒2》...
不論什麼角色都毫不遜色!陽江這3位母親的故事,戳中無數人的心 - 天天要聞

不論什麼角色都毫不遜色!陽江這3位母親的故事,戳中無數人的心

母愛始終是照亮家庭的那束光在母親節來臨之際記者走近3位不同年齡、不同經歷的母親她們或為子女的未來放棄事業退回廚房或在子女周全陪伴下重拾生活詩意或於忙碌中拼出滿分陪伴她們用各自的故事詮釋了母親這個角色的多重含義:是遠見與成全,是治癒與新生,更是愛與被愛。01「媽媽」的選擇:愛是懂得進退的成全5月8日上午,...
【母親節特輯】母親的目光‖李鍾武 - 天天要聞

【母親節特輯】母親的目光‖李鍾武

歡迎關注「方誌四川」!母親的目光李鍾武 母親送我來學校那天,校門口的香樟樹生着層層疊疊的綠雲,她的身影總是比約定多停留半小時。她站在樹蔭最濃處,肩頭落滿細碎的光斑。新發的校車啟動時,我回頭望去,她還站在原地,直到確認我徹底走進新生活,她才肯轉身。那些年歲里,我的每一次轉身都牽着一條透明的絲線,線的另...
【母親節特輯】徐徐開啟的歲月——2025年母親節致母親‖廖鷗 - 天天要聞

【母親節特輯】徐徐開啟的歲月——2025年母親節致母親‖廖鷗

歡迎關注「方誌四川」!徐徐開啟的歲月——2025年母親節致母親廖 鷗 我出生那日,平靜的家變得慌亂,母親尤為擔憂,所有人都沒有做好提前幾月與我見面的準備,我就這樣突然出現在了母親的生命里。後來母親說,當時窗外的桂花開得正旺,打趣說我是不是也被這香味吸引,想早早出來聞一聞。這些細節被母親縫進我幼年的毛衣里,...
【母親節特輯】「三陳」之母教子‖周林 - 天天要聞

【母親節特輯】「三陳」之母教子‖周林

歡迎關注「方誌四川」!「三陳」之母教子周 林宋朝是一個出良母的時代,正如岳飛之母、歐陽修之母。今天我們講的是北宋宰相陳堯叟三兄弟的母親馮氏。馮氏有三個兒子:陳堯叟、陳堯佐、陳堯咨。其中,陳堯叟、陳堯咨兄弟狀元及第,陳堯佐進士及第,最終三個兒子仕途皆達青雲之巔,權傾朝野,桃李滿天下。然而,這些成就離不...
【母親節特輯】母愛是無言的詩行(外一首)‖周艷 - 天天要聞

【母親節特輯】母愛是無言的詩行(外一首)‖周艷

歡迎關注「方誌四川」!MOTHER'S DAY母愛是無言的詩行(外一首)周 艷母愛是無言的詩行,句句寫滿歲月的柔腸。晨曦里她悄悄點亮光,夜色中她最後守望的方向。她不言不語,卻總在身旁,用沉默編織溫暖的網。一聲啼哭,她心隨顫動,一個笑容,她甘願奔忙。春去秋來,青絲染霜,只為孩子走過四季安康。哪怕風雨交加的夜晚,她...
【母親節特輯】酸菜香飄思母親‖張小軍 - 天天要聞

【母親節特輯】酸菜香飄思母親‖張小軍

歡迎關注「方誌四川」!酸菜香飄思母親張小軍金黃髮亮,酸爽中帶着清香,抓起來掛着黏液。在我的老家四川劍閣,有這樣一種土特產——炸酸菜。做炸酸菜的常用原料是芥菜葉。芥菜,十字花科植物,柄脆、葉大、簇生,8月中旬育苗,9月上旬移栽,等到11月菜葉層層疊疊地遮住了地塊,就可用來做炸酸菜了。做炸酸菜共五道工序,每...
【母親節特輯】黃昏的異想(外一首)——寫在2025年母親節‖蔣德均 - 天天要聞

【母親節特輯】黃昏的異想(外一首)——寫在2025年母親節‖蔣德均

歡迎關注「方誌四川」!黃昏的異想(外一首)——寫在2025年母親節蔣德均不用拐杖母親始終堅持用生命最後的堅強叩擊塵世的路面黃昏正把她所剩的歲月慢慢地取走像她曾經選送最好的公糧飼養城市的心臟而影子像一條無形的繩子牽着她蹣跚在黃昏里一陣風落葉在她腳下翻滾、嘆息或者突然停下像某一位世外高人留下的關於世界的讖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