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巡迴檢察組》口碑熱度不及預期,反腐掃黑劇為何後繼無人了?

2021年01月01日07:15:05 娛樂 1156

搜狐娛樂訊(Exception/文)電視劇《巡迴檢察組》播出已經有段時間了,這部劇剛開機就被媒體譽為「《人民的名義》姊妹篇」,因為導演和製片人都是同一個人,甚至連演員陣容都幾乎差不多。所以,該劇也理所當然地被寄予了厚望,甚至在2019年被某媒體評為年度最受期待電視劇,很多人都覺得它也許可以延續《人民的名義》的收視神話。

但很顯然,《巡迴檢察組》讓大家失望了。截止到發稿,這部劇的豆瓣評分是6.5,比《人民的名義》(豆瓣8.3分)低了近兩分,熱度和討論度都不及預期。那麼,這部劇的短板都有哪些?為何《人民的名義》之後,三年多過去了,沒有再出一部爆款的反腐掃黑劇呢?搜狐娛樂在本文中將為大家分析分析。

《巡迴檢察組》為什麼觀感不及預期?

《巡迴檢察組》不夠吸引觀眾,很重要的一個原因在於,劇情進展過於緩慢。這部劇的主線是檢察官馮森(于和偉 飾)為被冤枉的死刑犯翻案。與此同時,還有幾條故事分線並行——東川省首富兒子殺人坐牢,政法委書記兒子被誣告強姦,監獄裏也暗流涌動疑似有內奸……

《巡迴檢察組》口碑熱度不及預期,反腐掃黑劇為何後繼無人了? - 天天要聞

但問題在於,每一條故事分線都花了很長的篇幅在講述,而且推進得都很緩慢。這些線索也許是在為故事主線做鋪墊,但都略顯平淡無聊,甚至有注水的嫌疑,疊加在一起,讓整個故事顯得特別瑣碎、拖沓。怪不得有彈幕吐槽:「都第五集了,講了個啥?」到了第12集,馮森調查案件的這條主線還沒有什麼明顯的進展,觀眾可以說是看了個寂寞。

另外,這部劇的植入廣告也讓它的觀感大打折扣。韓雪飾演的檢察官時不時提自己在唯X會上買衣服,全劇人員都在玩開心消消樂,吃XX牌堅果,還有一句尬到爆的台詞「飯做好了,在XXX牌集成灶上。」有網友計算過,短短7分鐘了,演員台詞里提出的品牌商就多達5個。本來節奏就慢,還加上各種廣告,觀眾能不齣戲嗎?

《巡迴檢察組》口碑熱度不及預期,反腐掃黑劇為何後繼無人了? - 天天要聞

並且,《巡迴檢察組》還被網友吐槽「專業漏洞太多」。比如說,政法委書記的兒子被告強姦,就憑女方朋友的一個報警電話,警方不勘察現場,不訊問女方,也不驗傷,就把男方給抓了。之後,又因為女方表示諒解就把男方給放了,強姦案可屬於公訴案件,不是說女方不追究就可以撤訴的,抓人和撤訴都顯得太兒戲了。

再比如,首富為了撈監獄裏的兒子,去設計政法委書記,在現實生活中「富不與官爭」的大環境下,是基本不可能發生的。還有律師隨隨便便地就銷毀證據,警察隨隨便便憑藉一個視頻就告人強姦,公安廳廳長敢當面懟省檢檢察長,這些種種都把權力鬥爭描繪得太小兒科了,被不少觀眾吐槽為「糊弄人」。

還有網友指出,以法制劇、掃黑除惡劇的標準來看,這部劇的格局實在不大。到目前為止,這部劇還停留在查案這一層面,司法系統的生態面貌,官場的厚黑學,每個人物的小心思,人物之間錯綜複雜的關係,雖然也有涉及,但並沒有很深刻地展現出來,台詞也流於表面,無法令觀眾深思。

好看的反腐掃黑劇是怎樣的?

一部足夠優秀的反腐掃黑劇應該是什麼樣的?

首先就是節奏好,懸疑性強。就拿三年前的爆款劇《人民的名義》來說,雖然《人民的名義》也有明顯的注水(鄭勝利的「快進三人組」),但至少故事推進得很集中,懸念也一個接着一個,讓人很有追下去的慾望。以前經典的反腐掃黑劇《黑洞》、《絕對權力》、《浮華背後》等等,節奏就更加好了,都只有二三十集,卻把故事講得酣暢淋漓,絲毫不拖沓累贅。

另一個就是要有極致的場景和人物。

反腐掃黑劇相比於生活劇、愛情劇,優勢在於,它可以展現很多觸及紅線,普通百姓平時難得窺見的場景,因此更加能夠吸引觀眾的眼球。

就像《人民的名義》第一集,出現了整面牆的人民幣,還有相當帶感的花式點鈔環節,這些千年一遇的畫面是刺激觀眾追劇的關鍵因素。

《巡迴檢察組》口碑熱度不及預期,反腐掃黑劇為何後繼無人了? - 天天要聞

包括之後還有很多被觀眾津津樂道的名場面,比如李達康與育良書記在會議上的唇槍舌劍,妻子被抓後李達康在車內的死亡凝視,祁同偉送禮、哭墳的滑稽場面……這些場景完完全全地觸動了觀眾們的爽點,十分讓人上頭。

《人民的名義》中的人物也同樣做到了極致。李達康,鐵腕作風到了極致;高育良,腹黑陰險到了極致;祁同偉,極致的悲劇人物。每一個人物都塑造得極為飽滿、鮮活、有趣味性,觀眾看了之後甚至會討論和思考。

《巡迴檢察組》口碑熱度不及預期,反腐掃黑劇為何後繼無人了? - 天天要聞

同樣,《黑洞》之所以被奉為經典,陳道明飾演的道貌岸然、心狠手辣的反派人物功不可沒。《高緯度戰慄》里李雪健將一位為求真相一往無前的偵察員演繹得淋漓盡致,他的神演繹是這部劇的點睛之筆。

《巡迴檢察組》口碑熱度不及預期,反腐掃黑劇為何後繼無人了? - 天天要聞

還有一點也很重要,就是要有格局。《人民的名義》里,由一個大風廠案件,引出了整個漢東省官場的政治生態。派系鬥爭,官商勾結、官場家庭、為官之道……格局大,有深度。包括台詞也是暗流涌動,極有哲理。

包括周梅森編劇的《我主沉浮》、《絕對權力》、《至高利益》,這幾部劇的豆瓣評分都是八分以上,風格十分大氣。無論切入點是什麼,都展現出了時代和社會的面貌,非常能令人感同身受、有所感悟。

反腐掃黑劇為何後繼無人

那麼,為什麼在《人民的名義》之後,反腐掃黑劇就再也沒出爆款了呢?

製片人秋秋在接受搜狐娛樂專訪時表示,一方面,對於這一類型的劇,審查是比較嚴格的,劇的質量要有絕對的保證。也因此,能夠播出的反腐掃黑劇本就很少。《人民的名義》播出之後,有一些反腐掃黑劇想藉此東風播出,但卻積壓至今,比如2016年就殺青了的《國家行動》,2017年出品的《拼圖》,同樣由周梅森編劇,於2019年初殺青的《人民的財產》,2019年下半年殺青的《權與利》等。所以,大多數的出品方和製作方,對於反腐劇的創作還是持很謹慎的態度。

《巡迴檢察組》口碑熱度不及預期,反腐掃黑劇為何後繼無人了? - 天天要聞

另一個原因,秋秋還認為,就是創作者的稀缺。從《巡迴檢察組》,我們可以感受到,寫一部足夠真實、鮮活的反腐掃黑劇到底有多難。《巡迴檢察組》的編劇余飛其實也十分優秀,曾經編劇過很多經典的作品,比如《重案六組》、《永不消逝的電波》。

同樣的,2019年播出的類似於《巡迴檢察組》的法制劇《因法之名》,在豆瓣的評分也只有5.6分,被網友評為「披着法律外衣的愛情片」。這部劇的編劇趙冬苓也曾創作過很經典的《蓋世太保槍口下的中國女人》、《中國地》等。

秋秋覺得,相較於其他類型的劇集,反腐劇涉及的面更廣更複雜,層次更豐富,沒有紮實功底,沒有深刻體會的編劇真的很難把它寫好。

我們再來看看早年間一些優秀的反腐劇編劇,除了周梅森,還有陸天明(《大雪無痕》、《省委書記》編劇),張平(《天網》、《生死抉擇》編劇),這三人當年被稱為「反腐劇三駕馬車」。他們之所以可以把劇作寫得如此深入人心,是因為他們都曾在官場里待過,比如周梅森曾在徐州市人民政府掛職當副秘書長。長期浸淫於政治場域,這幾位編劇對於官場中的很多細節、規則都瞭然於心。

而如今,只有周梅森還在積極創作反腐劇,陸天明最後一部反腐劇還是2006年的《高緯度戰慄》,張平最近的一部反腐作品還停留在2000年的《生死抉擇》。

與此同時,影視圈內也並沒有湧現出新晉的反腐劇編劇。秋秋提到,現在年輕的編劇更願意去寫一些把控松、要求沒那麼嚴格的劇集, 「寫寫甜寵劇、生活劇,既穩妥又來錢,幹嘛要干那種吃力還不一定討好的活兒呢?」因此,不得不承認,創作環境的確非常重要,2000年左右那個優秀反腐劇井噴的時期估計將一去不復返了。

娛樂分類資訊推薦

湯加麗:裸身爭議20年,她如何用身體撕開中國藝術禁忌? - 天天要聞

湯加麗:裸身爭議20年,她如何用身體撕開中國藝術禁忌?

從體操冠軍到「人體藝術第一人」,48歲孤身創業的真相曝光!天賦與叛逆:金牌運動員的「出格」轉身9歲入選省體操隊,斬獲多枚金牌的湯加麗,本該是傳統榮譽的象徵。然而,她卻在25歲毅然脫下運動服,以《人體藝術寫真》震撼2002年的中國。
陳奕迅連發11個感嘆號!熱搜第一 - 天天要聞

陳奕迅連發11個感嘆號!熱搜第一

4月6日,陳奕迅在重慶舉辦演唱會,現場氣氛十分火熱。視頻截圖視頻截圖視頻截圖演唱會結束後他通過社交媒體連發11個感嘆號表達對重慶的喜愛:「重慶,真的不得了!!!!!!!!!!!」這一舉動引發熱議,相關話題衝上微博熱搜第一。網友們紛紛表示:「你也真不得了」。來源 極目新聞編輯 王佳敏 審核 蔣波 鍾瑋...
44歲潘瑋柏減重20斤,網友驚嘆:減齡了20歲!本人回應:你們是不是在騙我? - 天天要聞

44歲潘瑋柏減重20斤,網友驚嘆:減齡了20歲!本人回應:你們是不是在騙我?

近日,知名藝人潘瑋柏減重後身形變化引發熱議,4月6日晚,話題#潘瑋柏減重20斤等於減齡20歲#衝上熱搜第一。44歲的潘瑋柏隨後在個人社交賬號發文回應:「我真的看起來20歲嗎現在,你們是不是在騙我啊,哈哈。」隨後#潘瑋柏回應突然變回20歲模樣#再度登上熱搜。目前,潘瑋柏回應的博文已經不可見。據悉,4月6日晚,潘瑋柏在北...
45歲高圓圓機場被偶遇:趙又廷一人推四個大箱子,高圓圓口罩遮不住美貌 - 天天要聞

45歲高圓圓機場被偶遇:趙又廷一人推四個大箱子,高圓圓口罩遮不住美貌

說到國民女神高圓圓,很多人都會對她的影視劇印象深刻。特別是曾經秀若芝蘭的周芷若,真的美得人恨不起來。哪怕現在過了20多年,周芷若的代表人物,除了周海媚就是圓圓了。但這幾年高圓圓的影視作品並不是很多,網友們津津樂道的反而是高圓圓和趙又廷兩人的情感生活了。眾所周知,高圓圓嫁給了趙又廷,兩人還有了很可愛的女...
別人說好 才是真好——當外國青年導演記錄中國司法 - 天天要聞

別人說好 才是真好——當外國青年導演記錄中國司法

點擊上方京法網事獲取北京法院官方資訊2024年暑夏,北京酷熱難耐。來自英國、美國、意大利、印度、馬達加斯加、印尼、湯加等七國共11位世界各地的青年導演來到北京,參與由北京師範大學主辦的 2024「看中國˙外國青年影像計劃」活動。炎熱的天氣沒有阻擋他們探尋的腳步,他們帶着異國的感官、別樣的視角觀察並記錄這個東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