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你有沒有這樣的經歷:
收到別人的誇獎,第一反應是否定,馬上開始給對方舉例說明自己沒有那麼好;
遇到一個很好的機會,反而會退縮和敷衍,錯過之後終於狠狠鬆了一口氣;
面對喜歡的人,還沒嘗試就覺得自己配不上ta,只能默默仰望。
很多人都會這樣自我懷疑,這種「不配得感」會讓人覺得自己配不上任何人的讚美和喜歡。所以很多人都希望成為《老友記》里的菲比,不僅能夠隨時「誇一誇」自己,面對別人的誇獎,還能很有底氣地答一句:「 I know! 」
心理學家麗莎·費爾德曼·巴雷特( Lisa Feldman Barrett )認為,情緒是大腦根據身體感受和周圍發生的事創造出來的( An emotion is your brain』s creation of what your bodily sensations mean, in relation to what is going on around you in the world )。也就是說,當你覺得自己不配時,其實是你的身體產生了不舒服的感覺,然後大腦編造了一個故事來解釋這種不適。
那麼,我們也可以主動創造一些積極的故事,用積極的自我認知來抵消這種負面情緒,逐漸走向一種自我肯定的正面情緒。
在這些時刻,我們不再是低配得感人類。配得感強調的是一個個體自我的感受,是人對自己價值的主觀評價。只要我們的自我評價高,配得感就不會低。
讓我們誇誇自己。當大腦又開始編造一個「我不配」的故事,就把這些「幹得好時刻」拿出來,提升自己的配得感。
今天想請大家回憶:哪一刻,你覺得自己真不錯?
(點擊👉哪一刻,你覺得自己真不錯?填寫)
每年的5月25日是心理健康日,是一個呼籲關愛自我、了解自我、接納自己的特殊節日。在這個節日,「簡單心理」希望發起一個「暫停一下,誇誇自己」活動,讓大家都能夠關心一下自己、誇一誇自己。
如果你不知道從何誇起,我們也準備了一些往期的「誇誇自己」分享供你參考⬇️
@夾心海苔脆脆鯊
每天下班回家都會覺得自己也太棒了!又完成了一天工作!每次下廚做完飯就覺得自己也太棒了!一個人也有好好吃飯!我屬於每時每刻干點什麼小事都會為自己暗暗鼓掌的人!發朋友圈,和家人還有親近的朋友嘚瑟,很大聲地對自己說你也太棒了!
@destined
記得當時抑鬱很嚴重的一段時間,某天我的心理諮詢師說我可以試着去折一束花送給自己,然後我記得當晚我雖然跟着教程做,但是也做廢了很多,我其實是一個特別沒有耐心的人,我無數次的想要放棄,所以下意識的抗拒這個建議。最後我也只做出來一朵花,但是覺得自己真的好厲害。那一刻,我想慶祝。所以我選擇分享給我的諮詢師。
@小圓
我一直是個高敏感並且善於自我攻擊的人。但是隨着自己的成長,我真正意識到自己愛自己的重要性。我不再先攻擊自我的時候、我勇敢拒絕並且不解釋的時候、我發自內心地覺得自己很棒的時候、我把自己當作自己的女兒去愛的時候……我會把這些時刻記錄在手機備忘錄里,它們和我的感恩日記放在一起。在每一個我檢討自己的瞬間,它們都會站出來為我自己說話。
我們會將大家的故事整理成文發表在公號上,期待你的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