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死了不報喪,更不通知親朋好友,不大操大辦,對嗎?


家中長輩死了不報喪,更不通知親朋好友,不大操大辦,這做法對嗎?

生活往往充滿了無法預料的複雜與衝突,尤其是家中長輩離世,親情,責任,習慣和現實之間的拉鋸,往往讓人無法喘息。

現在的年輕人真的無情無義,太可怕了,父母死了也不報喪,不通知親朋好友,就拉去火化埋葬了。

對於外界來說,這樣的做法可能顯得冷漠,無情,但如果深入了解其中的原因,便能感受到其中的無奈和心酸。

逝者遺願,葬禮要低調

「母死等舅來,父死隨便埋」,這是老一輩人傳下來的古話。

我們村一個年輕人,母親72歲,去年年底大腿骨摔壞了,他在老家伺候一年多,但最後還是沒有挽回母親的生命。

他沒通知親戚和朋友,當天火化,隨後送靈園下葬。

後來,母親的舅舅還有一些親戚知道了,大鬧一場,說他不懂事。

這種事怎麼都不通知他們前來,實在是沒有一點人情味,冷血無情,不孝子,差點要和他斷親。

等親戚們冷靜下來後,這個年輕人說:「這是自己母親的意思,要求簡單辦喪事。

生前,大家看望過,有心就可以了,厚養薄葬,那些形式都是做樣子給別人看的。

生前少讓老人受委屈,自由自在的生活,去世了就簡單的埋葬,入土為安,也沒什麼不好。

家庭經濟條件,考慮從簡辦理

還有一些家庭經濟條件比較拮据,老人的離世雖然並未給家裡帶來巨大的經濟負擔。

但長年累月的醫療支出以及日常的生活開銷,早就使得家庭的資金狀況相當緊張。

葬禮的費用是一筆不小的開支,按照一些社會習俗操辦葬禮,從傳統的弔唁,花圈到宴席,禮金,每一項支出都可能讓一個普通家庭的經濟狀況雪上加霜。

所以一些家庭從簡辦葬禮,也是情有可原的。

家人和朋友一起默默地送別,同樣對已故老人充滿了敬意和懷念,這樣的選擇不僅是為了老人,也是為了家庭的未來着想。

晚輩與親戚關係生疏

現在很多年輕人都選擇了斷親,也習慣了自己單獨處理問題,不再像過去那樣與親戚保持頻繁的聯繫。

家中老人去世後,儘管家中的長輩心中有着一份強烈的責任感,但由於長時間關係的疏離,很多親戚也會選擇去尊重,說到底這畢竟是別人家的家事。

因此,家中有任何需要做決定的事都不再通知親戚,葬禮上也不邀請那些久未聯繫的親戚,以免發生不必要的矛盾和表面的寒暄。

生活已經給予他們太多的壓力,葬禮沒必要再成為異常外界目光的焦點。

其實,我覺得現在年輕人的做法還是有道理的,人死如燈滅,老人在世行孝,勝過死後哭鬧,入土為安,自己問心無愧就好。

辦喪的排面是做給別人看的,辦得如何隆重,也只是一種要面子,攀比心而已。

屏幕前的朋友們,你們覺得年輕人的做法對嗎?歡迎大家評論區留言探討。#春日生活打卡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