丈母娘說我要娶她女兒,就要供她兒子讀完大學,還要給她養老送終

2025年05月26日05:52:07 情感 1608

"丈母娘說話了,'你要娶我女兒,就得供我兒子上大學,還得給我養老送終。'"老張一臉無奈地看着我,"兄弟,你說我該怎麼辦?"

那是1993年的春天,我剛從第一紡織廠下崗不久。

每天清晨,我都會到單元樓下的小公園晨練,那兒聚集着和我一樣的下崗工人,大家一邊活動筋骨,一邊交流找工作的心得。

老張比我大幾歲,我們都是從北方來到這座江南小城的打工人,因為鄉音相近很快熟絡起來。

他和女朋友小芳談了三年戀愛,好不容易攢夠了五千塊錢想結婚,卻遇到了這樣的難題。

我知道老張家境不好,父母都是農民,全家就指望他這個大專生出來工作後改變命運。

現在小芳媽媽提出這種要求,對老張來說無異於一座大山壓在肩上。

"你真的很愛小芳嗎?"我遞給他一根"紅塔山",問道。

"愛啊,當然愛。"老張接過煙,手指微微顫抖,眼神卻堅定,"可是她媽媽的條件太苛刻了。"

"小芳弟弟明年就要高考,現在學費住宿費加起來一年得三四千塊,我哪有那麼多錢供他讀四年大學?"

"再說,我自己父母還在農村呢,老屋頂都漏雨了等着修。"

我沉默了。

在這個剛剛開始市場經濟的年代,婚姻不僅僅是兩個人的事,更是兩個家庭的結合。

面對丈母娘的條件,老張的猶豫我能理解。

"你和小芳聊過這事嗎?"

"聊過,她說她理解我,但又不想違背她媽的意思。"老張撣了撣煙灰,苦笑道,"她媽是看着她爸早逝,一個人把兄妹倆拉扯大的,靠一台縫紉機養活一家人,確實不容易。"

這時,公園裡的大喇叭響起了熟悉的《鄉間的小路》,隨後是播音員洪亮的聲音開始播報今天的新聞。

伴隨着早晨濕潤的空氣和遠處工廠的汽笛聲,讓人既懷念又有些惆悵。

丈母娘說我要娶她女兒,就要供她兒子讀完大學,還要給她養老送終 - 天天要聞

下崗後的日子,每個人都在為生活奔波,單位里那種"大鍋飯"的日子一去不復返了。

而愛情,似乎成了一種奢侈品。

我回家後,把老張的事告訴了妻子。

沒想到她卻有不同看法:"老李,你可別不當回事。"

她手裡削着馬鈴薯皮,頭也不抬地說,"在我們那邊,女方家提出這種要求很正常。"

"就像當年我爸答應給我哥供完學一樣,這是一種責任的傳遞。"

我有些詫異:"可那是你爸自願的吧?"

"哎呀,誰說不是呢?"妻子放下手中的活,直視我的眼睛,"但愛一個人,不就是願意為她分擔責任嗎?"

"你想想,如果小芳媽媽不提這個條件,將來小芳弟弟上不了大學,小芳心裏會好受嗎?"

"或者她媽媽老了沒人照顧,小芳會心安理得嗎?"

妻子的話讓我陷入了思考。

是啊,婚姻不只是兩個人的甜蜜生活,更是對彼此家庭的責任。

尤其在這個變革的年代,"單位人"變成了"社會人",每個家庭都有自己的難處和期待。

第二天,我在公園又見到了老張,他看起來更加憔悴,眼圈發黑,像是一夜沒睡。

"我昨晚和小芳談了很久,"老張點了一支"紅雙喜",深深吸了一口,嗆得連連咳嗽,"她哭了,說如果我真的愛她,就會理解她的難處。"

"她媽媽一個人把她和弟弟拉扯大不容易,每天起早貪黑,手上的繭子厚得像石頭。"

"如今就指望弟弟能讀大學,將來出人頭地,那是全家人的希望啊。"

"那你怎麼想?"我看着他滿是血絲的眼睛。

"我能怎麼想?"老張的手微微發抖,"我愛小芳,可我也有我的責任。"

"我父母還指望我給弟弟攢彩禮錢呢,咱們這往北三百里的山區,彩禮都漲到六七千了,兩頭為難啊!"

這就是現實的殘酷。

丈母娘說我要娶她女兒,就要供她兒子讀完大學,還要給她養老送終 - 天天要聞

在愛情和責任之間,每個人都要做出艱難的選擇。

那天晚上回家後,我從柜子里翻出了我和妻子的結婚照。

照片已經有些泛黃,妻子穿着紅色旗袍,我穿着借來的西裝,面對鏡頭時的笑容青澀而緊張。

那時候我們也曾為彩禮和家庭責任爭執過,但最終還是攜手走了過來。

我和妻子又聊起了老張的事。

妻子若有所思地說:"其實,我覺得問題不在於丈母娘的要求是否合理,而在於雙方有沒有坐下來好好溝通。"

"小芳媽媽或許只是擔心女兒的未來,也擔心自己的晚年。"

"要不,你把老張和小芳約出來,咱們一起吃個飯?"

"你說得對,"我點點頭,"很多矛盾都源於溝通不足。"

周末,我請老張和小芳來家裡吃飯。

小芳比我想像中還要漂亮,雖然穿着樸素的確良襯衫和滌綸褲子,但臉上的妝容精緻,一看就是個愛乾淨講究的姑娘。

飯桌上,我們聊起了各自的家庭和夢想。

小芳是個溫柔懂事的姑娘,提起弟弟時眼裡滿是關愛:"明明從小就聰明,學習特別好,是鎮上中學的尖子生。"

"去年物理競賽還得了縣裡第一名呢,家裡牆上還掛着獎狀。"

"媽媽辛苦了一輩子,就盼着他能考上大學,改變咱家的命運。"

看着她說話時的神情,我似乎理解了丈母娘的用意。

在這個知識就是力量的年代,教育確實是改變命運的最好途徑。

小芳媽媽的要求,不只是為了自己的養老,更是為了整個家庭的未來。

"小芳,能跟我說說你們家的情況嗎?"我妻子溫和地問道。

小芳放下筷子,眼睛裏閃着淚光:"我爸走得早,那年我才十二歲,明明才七歲。"

"媽一個人咬牙撐起這個家,白天在縫紉社做工,晚上還接別人的零活。"

"有幾次我半夜醒來,看見媽媽在煤油燈下縫衣服,針扎破了手指也不停。"

丈母娘說我要娶她女兒,就要供她兒子讀完大學,還要給她養老送終 - 天天要聞

"我就發誓,一定要讓媽媽過上好日子。"

飯後,我和老張在陽台上聊天。

夜色漸深,遠處的城市燈火通明,住宅區里此起彼伏的電視聲傳來,大多數人家還在看着那個熱播的香港連續劇。

這座正在迅速發展的小城承載着無數像我們這樣的外來者的夢想。

"老張,你知道嗎?當年我和我媳婦結婚時,也遇到了類似的問題。"我遞給他一瓶"青島啤酒","我岳父提出要我幫忙供小舅子讀完高中。"

"當時我也很為難,工資才一百多,還要租房子。"

老張好奇地看着我:"那你怎麼解決的?"

"我和岳父坦誠地談了自己的困難,也表達了願意儘力幫忙的態度。"

"最後我們達成了一個雙方都能接受的方案:我承擔一部分學費,其餘的由岳父和小舅子勤工儉學解決。"

老張若有所思地點點頭,手指無意識地捻着煙盒。

"關鍵不在於答應或拒絕,而在於如何在理解對方需求的基礎上,找到彼此都能接受的解決方案。"

我拍拍他的肩膀,"婚姻是一場長跑,起點的每一步都要走穩。"

"你有沒有想過,找家附近的電子廠或者服裝廠兼職?"我突然問道,"現在不少台資廠晚上加班給雙倍工資。"

"這個我倒是沒想過,"老張眼睛一亮,"你有門路?"

"我表哥在電子廠當組長,人手一直不夠,我可以幫你問問。"

就這樣,在我的建議下,老張開始了正常工作之外的"第二職業"。

白天在建材市場當業務員,晚上到電子廠加工零件。

雖然辛苦,但每個月能多賺三四百塊錢。

與此同時,小芳也沒閑着,她找了份醫院食堂的工作,每天早上四點起床,幫忙做早餐,然後再去百貨公司上班。

在兩人的共同努力下,存款數字一天天增長。

一個月後,老張帶着一個紅皮筆記本來找我,那是他和小芳精打細算的家庭收支計劃。

丈母娘說我要娶她女兒,就要供她兒子讀完大學,還要給她養老送終 - 天天要聞

"你看,按照這個速度,我們兩年內就能攢夠小芳弟弟第一年的大學費用。"

老張指着本子上工整的數字,眼裡閃着希望的光芒。

"而且我已經和組長談好了,如果表現良好,明年可以轉正,工資能漲到五百多。"

"這些你和小芳媽媽說了嗎?"我問道。

"還沒有,我想先和小芳商量好再說。"老張有些忐忑,"你說她媽媽會接受嗎?"

"誠意最重要,把你們的計劃和決心講清楚,我相信會有好結果的。"

幾天後,老張約我在工廠後面的小飯館見面。

這家店剛開業不久,老闆是個東北人,牆上還掛着"新店開張,鍋包肉半價"的紙牌。

老張的臉上終於有了笑容,他甚至破例點了一瓶"五糧液",這在平時是絕對捨不得的。

"我去見了小芳媽媽,和她好好談了一次。"老張給我倒了一杯酒,"我帶上了我們的收支計劃本,還有我父母寫的保證書。"

"保證書?"我有些驚訝。

"對,我爸媽雖然沒文化,但明白事理。"

"他們寫信說,同意我幫助小芳家,也承諾以後不會給我和小芳增加負擔,還說等弟弟工作了,一定讓他盡孝心。"

"丈母娘怎麼說?"我迫不及待地問。

"她一開始很堅持,說什麼'人家姑娘嫁人都是倒貼,我閨女憑啥還要幫你家'。"

"後來小芳也幫我說話,解釋了我的家庭情況。"

"最後,看到我們的收支計劃和我們的誠意,她眼圈紅了,說沒想到我們想得這麼周到。"

老張笑了笑,眼裡噙着淚花,"她同意了我的建議,還說要親自和我父母見面,商量兩家的具體安排。"

"說起來你可能不信,剛才走的時候,丈母娘還塞給我兩百塊錢,說讓我別太累,多補補身子。"

丈母娘說我要娶她女兒,就要供她兒子讀完大學,還要給她養老送終 - 天天要聞

我為老張感到高興。

在這個物質條件還不太豐富的年代,人們更加珍視真誠的溝通和相互理解。

"其實,丈母娘最擔心的是女兒嫁給我後會過苦日子,"老張若有所思地說。

"當我向她展示我的工作計劃和存款證明,承諾會給小芳幸福的生活時,她的態度明顯軟化了。"

"是啊,天下父母心啊。"我感嘆道,"正如我父親常說的,'婆婆和丈母娘都是一碗水,心裏裝的都是自己的孩子'。"

接下來的日子,老張和小芳開始了緊鑼密鼓的籌備婚禮。

因為經濟條件有限,兩人決定從簡辦理,只請最親近的親友。

令人意外的是,小芳媽媽主動提出把家裡積攢的三千塊錢拿出來,幫兩人付首付買套小戶型的公房。

這在當時是非常大方的做法,要知道,那時候普通工人一個月工資才二三百元。

"丈母娘說了,與其把錢花在排場上,不如實實在在給我們置辦點家當。"老張激動地對我說,"她還說,看我這麼愛小芳,她放心了。"

婚禮定在了當年冬天。

那是個晴朗的日子,陽光溫暖而不刺眼。

老張穿着嶄新的西裝,小芳一襲紅色旗袍,兩人臉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更讓人感動的是,老張的父母和小芳的母親坐在一起,親切地交談着,彷彿多年的老友。

老張父親從兜里掏出一個紅布包着的小盒子,鄭重地交給了小芳媽媽。

打開一看,是一對做工精美的銀手鐲,雖然不是什麼貴重物件,但在農村老人眼裡,這已經是很貴重的禮物了。

"這是他奶奶傳下來的,幾十年了,一直留着給兒媳婦。"老張父親憨厚地說,"現在給您保管,等小芳生了孩子再戴。"

小芳媽媽眼圈紅了,緊緊握住了老人的手。

酒席上,我聽到小芳媽媽對鄰桌的親戚說:"老張這孩子踏實肯干,有上進心,比那些只會花言巧語的小夥子強多了。"

丈母娘說我要娶她女兒,就要供她兒子讀完大學,還要給她養老送終 - 天天要聞

"你看他那雙手,都是老繭,就知道是個實在人。"

老張的父親則笑着說:"小芳懂事又能幹,我們兒子娶到這麼好的媳婦真是幾輩子修來的福分。"

看到這一幕,我不禁感慨萬千。

在這個物價飛漲、生活壓力巨大的九十年代,愛情依然能夠戰勝現實的重重困難,這本身就是一種難得的美好。

婚禮結束後,我送老張父母回招待所。

路上,老張父親拉着我的手說:"小李啊,謝謝你這段時間對老張的幫助。"

"你知道嗎,當他告訴我們丈母娘的要求時,我第一反應是讓他退婚。"

"農村日子苦啊,我們自己都難,哪有餘力去管別人家?當時我氣得一宿沒睡,還吵着要來城裡討個說法。"

"那後來呢?"

"後來老張帶回來那本記賬本,我和他娘看了又看。"老人家眼裡閃着淚光,"那一頁一頁都寫得清清楚楚,每個月能省多少,能攢多少,什麼時候能供得起小舍弟上學,什麼時候能給兩邊父母養老。"

"我這才明白,婚姻不是一場交易,而是兩個家庭的融合。"

"老張能找到這樣懂事的姑娘,我們做父母的也該敞開心扉,不能只想着自己那一畝三分地。"

聽着這番話,我不由得想起自己當年結婚時的情景。

那時候我們更年輕,更衝動,遇到問題時往往容易鑽牛角尖。

如今看來,生活的智慧就在於如何在堅持自己底線的同時,理解和尊重他人的需求。

接下來的幾年,我見證了老張和小芳婚後的生活。

他們最初住在單位分的一室一廳的小房子里,傢具簡單得可憐——一張二手床,一台14寸的黑白電視機,甚至連冰箱都沒有,夏天只能用涼水瓶子保存食物。

他們省吃儉用,一邊還房貸,一邊資助小芳弟弟上大學。

丈母娘說我要娶她女兒,就要供她兒子讀完大學,還要給她養老送終 - 天天要聞

小芳在一家服裝廠找到了工作,老張則通過自學計算機,逐漸在IT行業站穩了腳跟。

那幾年,電腦剛剛開始進入尋常百姓家,懂電腦的人特別吃香。

1996年,小芳弟弟高考成功,被省城一所重點大學錄取。

全家人歡天喜地,老張更是慷慨解囊,承擔了學費和生活費。

臨行前,小芳弟弟明明給老張鞠了一個九十度的躬:"姐夫,謝謝你這些年對我的支持,我一定會好好學習,將來有出息了報答你。"

看到小芳媽媽欣慰的笑容,我知道,當初那個"苛刻"的條件已經轉化為一家人共同的驕傲和希望。

1998年,小芳生下了一個健康的男孩。

看着襁褓中的嬰兒,老張激動得說不出話來。

孩子剛出生的那段日子,正趕上單位忙,老張每天加班到深夜。

小芳媽媽主動提出搬來照顧孩子,讓小兩口能安心工作。

這位曾經讓老張頭疼的丈母娘,如今成了家裡的頂樑柱,每天變着花樣做可口的飯菜,把家裡收拾得井井有條。

"媽,你歇着吧,我來做飯。"一天下班回家,老張看見丈母娘還在廚房忙活,連忙放下包去接手。

"你忙了一天了,休息會兒吧。"小芳媽媽笑着說,"看你這麼孝順,我這心裏比吃了蜜還甜。"

更讓人感動的是,老張父母每年都會從農村帶來自己種的蔬菜和水果,儘管路途遙遠,卻從不間斷。

有一次,老張父親背着一大袋土雞蛋來看孫子,走了整整一天的山路,到家時褲腿上全是泥,可老人家的臉上卻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兩位老人時常誇讚小芳賢惠能幹,把兒子照顧得很好。

小芳媽媽則對兒媳婦的父母客客氣氣,家裡來了客人總是驕傲地介紹:"這是我親家帶來的土雞蛋,比市場上賣的香多了。"

"你們有口福了,這可是純糧食喂的,城裡有錢也買不到。"

丈母娘說我要娶她女兒,就要供她兒子讀完大學,還要給她養老送終 - 天天要聞

世紀之交的那個春節,萬象更新的氣息瀰漫在整個城市。

電視里播放着盛大的跨世紀慶典,街上掛滿了紅燈籠,商場里人頭攢動,排隊購買年貨的隊伍一眼望不到頭。

我們幾家人聚在一起吃年夜飯。

小芳親自下廚,做了一桌子豐盛的菜肴。

老張現在工作穩定了,買了一台新冰箱和一台29寸彩電,家裡的生活條件明顯改善了。

酒過三巡,老張的岳母突然向我們敬酒,眼圈有些發紅:"說實話,當年我提那些條件,其實是害怕女兒嫁得太遠,將來沒人照應。"

"我一個人把兩個孩子拉扯大不容易,就想着女婿能幫我分擔點壓力。"

"現在看來,我多慮了。"

"老張不僅幫助小弟讀了大學,還孝順兩邊父母,我這心裏啊,比吃了蜜還甜。"

老張不好意思地笑了:"媽,這都是應該的。"

"小芳嫁給我,我就有責任照顧她的家人。"

"再說了,小弟現在工作這麼好,將來還指望他幫我們帶孩子呢!"

席間爆發出一陣笑聲,歡樂的氣氛瀰漫在整個房間。

小芳弟弟如今在省城一家外企工作,每個月都會寄錢回來,還經常給老張和小芳的孩子買各種新奇的玩具和書籍。

我看着老張和小芳相視而笑的樣子,心中滿是感慨。

他們的故事,或許就是千千萬萬普通中國家庭的縮影——在變革的時代中,用愛和責任構築起堅固的家庭堡壘。

2003年,老張和小芳總算熬出了頭。

他在IT公司當上了部門經理,小芳也從普通職工升為了車間主管。

他們換了一套九十平米的大房子,添置了全套新傢具,還給雙方父母都買了醫療保險。

小芳弟弟也在事業上有了起色,成了公司的技術骨幹,還娶了媳婦。

老張開玩笑說:"看來當年丈母娘的投資很成功啊,不僅得了一個好女婿,還保住了一個好兒子。"

丈母娘說我要娶她女兒,就要供她兒子讀完大學,還要給她養老送終 - 天天要聞

小芳媽媽笑得合不攏嘴:"我哪有你說的那麼精明,不過是為了孩子們着想罷了。"

如今,二十多年過去了,老張的小舅子已經是一家科技公司的工程師,小芳媽媽和老張父母都已是滿頭白髮的老人,但他們仍然和睦相處,共同享受天倫之樂。

去年春節,我去老張家拜年,看到三代同堂的歡樂景象,不禁感慨萬分。

老張的兒子已經上大學了,是個陽光開朗的小夥子。

小芳媽媽雖然滿頭白髮,但精神矍鑠,每天早晚還要出去溜達兩圈。

老張父母也搬到了城裡,老兩口沒事就在小區花園裡和鄰居下象棋、打太極。

飯桌上,老張舉杯致詞:"感謝爸媽對我們的支持,感謝岳母對我們的信任,如果沒有你們的理解和包容,就不會有今天這個幸福的大家庭。"

"來,咱們干一杯!"

每當我看到他們一大家子人在公園裡散步的場景,就會想起那個春天裏,老張在晨練時憂心忡忡的樣子。

那時的他,怎麼也想不到,曾經讓他犯難的丈母娘條件,最終成就了今天這個和睦美滿的大家庭。

曾經我們年輕氣盛,把愛情當作唯一,而現在我們懂得了,真正的婚姻,是兩個家庭的融合與共生。

生活就是這樣,當你面對選擇時似乎充滿艱難,而當你回首時卻發現,正是這些選擇塑造了最珍貴的人生。

愛情和責任,從來都不是相互對立的,而是相互成就的。

在責任中成長的愛情,會更加堅韌而持久;而有愛情滋養的責任,則不會成為難以承受的負擔。

那年的丈母娘提出的條件,最終成就了一個和睦美滿的大家庭。

這或許就是生活給我們的最好啟示:真正的愛,不僅是山盟海誓的浪漫,更是柴米油鹽的共擔,是對彼此家庭的尊重與融合。

丈母娘說我要娶她女兒,就要供她兒子讀完大學,還要給她養老送終 - 天天要聞

在這個意義上,老張的故事不僅是一段婚姻的開始,更是兩個家庭共同書寫的幸福篇章。

在我們這個日新月異的時代,物質條件越來越好,但老張和小芳的故事告訴我們,家庭的溫暖和親情的珍貴,永遠是最寶貴的財富。

那些曾經的艱難選擇和互相理解,終將在歲月的長河中熠熠生輝。

情感分類資訊推薦

從唯唯諾諾到殺伐果斷:開竅的人,連眼神都變了 - 天天要聞

從唯唯諾諾到殺伐果斷:開竅的人,連眼神都變了

以前那些唯唯諾諾、膽小怕事的人,一旦開竅,就像被雷劈醒的野獸——眼神冷厲,出手狠辣,再也不會任人宰割。他們曾經活得像個影子,走路不敢抬頭,說話不敢大聲,連呼吸都小心翼翼。別人一個眼神,就能讓他們心驚肉跳;別人一句玩笑,就能讓他們徹夜難眠。為
讓女人放不下你的最佳方法:學會斷聯 - 天天要聞

讓女人放不下你的最佳方法:學會斷聯

男人總以為,對女人越好,她就越離不開你。可現實往往是,你越主動,她越冷淡;你越熱情,她越無所謂。真正讓女人念念不忘的,不是死纏爛打,而是若即若離的「斷聯」。今天,我就告訴你,如何用「斷聯」讓她心裏痒痒的,主動來找你!1.
我退休金6500,家裡來客女婿讓我讓地,三天後女婿求我回去 - 天天要聞

我退休金6500,家裡來客女婿讓我讓地,三天後女婿求我回去

"我手裡有個房本,養了四十年的女兒,沒想到會在這個歲數上撕破臉。"九十年代初,我在省城最大的紡織廠當工人。那時候大傢伙兒眼裡,我算是個有出息的,不光有份鐵飯碗,還分了套廠房。日子雖然緊巴,但過得踏實。廠區食堂的大水缸和茶缸里,裝的是我們這代
大舅哥給我倆娃一人500壓歲錢,我給他兒子1000,他卻怒吼讓我滾 - 天天要聞

大舅哥給我倆娃一人500壓歲錢,我給他兒子1000,他卻怒吼讓我滾

"500塊錢就想打發我兒子?今天我就把話挑明了,以後別來往了,滾!"我坐在沙發上,手裡緊攥着剛找回來的壓歲錢紅包,茶几上的瓷茶杯還在微微顫動,大舅哥摔門而去的餘震讓整個客廳都籠罩在一種尷尬的寂靜中。妻子站在門口,眼裡噙着淚水,肩膀微微顫抖。
(完)深夜給導師發消息:老公,文檔可以再發一遍給我嗎 - 天天要聞

(完)深夜給導師發消息:老公,文檔可以再發一遍給我嗎

眼裡閃過一絲糾結。我心涼了大片。12.到家後,我在網上尋找時韞白月光的所有消息。像是在電腦後窺探別人人生的小偷。半個小時過去了,終於,我找到了她的微博號。點開後,裏面是一些瑜伽日常,還有……和時韞的照片。最新的一條微博,是在十分鐘前。照片里
人到中年才明白:最高級的報復,就是過好自己 - 天天要聞

人到中年才明白:最高級的報復,就是過好自己

(碼字不易,請勿搬運,全網維權!)年輕的時候,總覺得快意恩仇才叫人生。誰讓我不痛快,我必十倍奉還,彷彿世界的中心就是自己那點情緒和得失。可人到中年,經歷世事沉浮,才漸漸咂摸出另一番滋味:最高級的報復,從來不是歇斯底里的糾纏,也不是處心積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