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5年我爸把接班的機會讓給了大姑,40年後她說:以後我不回娘家了

2025年03月26日23:33:06 情感 1566

口述:王偉偉

整理:白楊

爺爺當年本來是準備把接班的機會給我爸的。

因為我爸是他唯一的兒子,家裡的頂樑柱,再加上我爸身體不太好,長得瘦瘦弱弱。

按奶奶的話就是:俺那兒子長得跟個豆芽菜一樣,肩不能扛,手不能提,這輩子可咋整呢?到底該吃哪碗飯呢?

爺爺奶奶最操心的就是我爸,要文化沒文化,要力氣沒力氣,你說可咋整?

想來想去,爺爺只有一個招,就是去找他們單位的領導,讓我爸接他的班。

爺爺是個知名的老醫生,醫術精湛,德行高尚,即便是他退休了,也肯定不會在家裡歇着,後續肯定會被返聘,或者可以自主創業啊!

但是我爸那麼年輕,他就不行了,年輕人最需要的就是磨鍊。

可以說為了我爸爸,爺爺奶奶真是煞費了苦心。

一切手續準備就緒,就等我爸出去接受培訓,然後回來就可以去上班了。

沒想到這時候大姑卻出事了。

大姑是我爸的親姐姐,本來在棉紡廠工作,找了個對象是她同事,在棉紡廠當會計。

那對象的父親和我爺爺又是同事,兩人在一家醫院工作。

得知爺爺要把接班的機會讓給我爸時,大姑的對象那邊不願意了,他們深知我爺爺的為人和醫術,一心想讓大姑接這個班,而且還可以藉此機會讓爺爺把一身的本事傳授給大姑。

為了達成心愿,他們把自己干臨時工的兒子喊回了家,緊急培訓了一段時間,就率先回去接替了父親的班,到醫院後勤干會計工作了。

這時候我父親其實還沒有正式去上班呢。

大姑的對象上班後就給她發了最後的通牒,說:我都已經接我父親的班了,你也得接你父親的班,這樣以後咱倆就還能在一個單位工作了,否則的話恐怕咱們兩人的婚事就要黃了。

85年我爸把接班的機會讓給了大姑,40年後她說:以後我不回娘家了 - 天天要聞

說到底,他們一方面是嫌棄大姑在棉紡廠的工作不是正式的,再一方面就是覬覦我爺爺的本事,想讓大姑帶着技術嫁到他們家。

而我大姑呢?

她又是個戀愛腦,對她那長得帥氣又能說會道的對象是言聽計從。

不過也是,誰還能不為自己的前途考慮呢?

大姑此後回家就開始鬧脾氣,棉紡廠的工作也不幹了,一門心思要跟着爺爺學醫,並且還非得要接班不可。

俗話說:手心手背都是肉。

兒子和閨女都是親生的啊!

爺爺奶奶一時之間真的是不知道該怎麼辦了?

思慮了幾天也沒主意,最後奶奶說:要不你姐弟倆人抓鬮吧!誰運氣好誰就去接班,我們也不偏不向。

可是大姑還是不樂意。

可能是擔心抓不到自己理想的紙鬮吧!

就在幾個人爭執不下的時候,我爸站出來了。

他本來性格就直爽,再加上年輕氣盛,當即就對爺爺奶奶說:我不接班了,也不願意參與抓鬮,既然大姐想接班,那就讓她接吧!我還不稀罕呢,男子漢大丈夫,幹啥不能吃碗飯,犯得着為個工作和自己的親姐姐爭嘛!

奶奶在邊上一個勁兒地沖爸爸使眼色。

可是他愣是像沒看見一樣,撂下這幾句話就走了。

就這樣,在爸爸的極力堅持下,大姑就順理成章地接了我爺爺的班,成了我們市醫院的一名正式工。

大姑工作後沒多久就結婚了,和姑父兩個人過着生活穩定,琴瑟和鳴的幸福小日子。

85年我爸把接班的機會讓給了大姑,40年後她說:以後我不回娘家了 - 天天要聞

而我爸就徹底悲催了。

拒絕接班後,爸爸也不願意跟着爺爺學習醫術,他非得仗着一股子愣勁兒跟着村裡的工程隊一起去務工。

瓦刀片掂了半年多,錢也沒賺到錢,又灰溜溜地跑了回來。

爺爺問他:服不服輸?如果服輸就老老實實回來跟着我背湯頭歌吧!

可是我爸就是個不撞南牆不回頭的主兒。

在家裡待了沒幾天,又遇上了游鄉回家的劉二爺。

劉二爺是個老木匠,最擅長幫人打傢具和做嫁妝。

在我爸看來,無論是泥工還是木工,只要不是抱着書本讀書,就算是好工作。

也沒和爺爺奶奶打招呼,他自己悄悄烙了一摞餅,就跟着劉二爺出發了。

結果這一走不打緊,此後就遇上我媽了。

我姥姥總共有四個女兒,我媽是老小,長得嬌小秀氣,性格開朗,一家人都很寵愛她。

那年本來是給三姨打嫁妝柜子的,姥爺把我爸和劉二爺請到家裡住了兩個多月,管吃管住,打下了一整套的實木嫁妝。

85年我爸把接班的機會讓給了大姑,40年後她說:以後我不回娘家了 - 天天要聞

我媽就是這個時候喜歡上了我爸。

她覺得這個小夥子長得英俊,有種說不上來的帥氣。

我姥姥和姥爺他們也同意我爸,卻有個要求:想和我閨女結婚可以,但是不能再做木工了,你父親不是老醫生嘛!這多好的條件,這樣吧!我們願意女兒跟你回家,你們倆人正好回去學習醫術吧!

主要是我爺爺當時的名聲太響了,根本經不住打聽,像我姥爺那麼精明的人,隨便一打聽,就知道爺爺是幹什麼的了。

我爸也實在是沒招了。

不是有句老話嘛!英雄難過美人關!

為了我媽,爸爸這才帶着她一起回了老家,誠懇地向我爺爺奶奶認錯,從此開始認真鑽研醫術。

爺爺退休後自己開了家小醫院,生意好到不能再好了,除了我媽,我爸還有我奶奶,爺爺另外還招聘了幾位醫生。

我媽比爸爸聰明,她不但用心學習爺爺的畢生經驗,自己還又單獨去專業的學校報名學習,幾年後不但拿到了函授文憑,還有了獨立看診的資格。

在爺爺和我爸的支持下,後來我媽自己又開了家小型的專科診室。

就連爺爺自己都沒想到,原以為爸爸會是姐弟三個中最沒用的孩子,就因為我媽的加入,他卻把日子過得蒸蒸日上。

在醫院工作的大姑反倒沒有我們家過得好。

大姑父當年接班後就一直在後勤部門工作,他對醫學可謂是一竅不通。

大姑剛開始還在門診上幫忙,可是沒做多久,她也被調到後勤上去了。

等於說兩個人費勁心機,雖然是進了醫院,實際上做的卻都不是醫學方面的工作。

再加上他們家事情特別多,姑父的父母常年生病,孩子們要讀書,要結婚,各項費用和事宜操勞得大姑力不從心。

還沒到退休的年齡,但是看起來卻那麼蒼老,實際年齡只比我爸大了五歲,兩人卻彷彿不是一個年代的人,不知道的還以為遭受了多大的搓磨。

我爸看得心疼,於是就和大姑商量,說:姐,反正你工作也不忙,要不你趁着休息的時候來給我們幫忙吧!咱家生意都忙到飛起來了,請別人也要發工資,還不如請自家人呢。

大姑滿口應承下來。

每周休假或者下班的時候,她就回娘家這邊來幫忙了。

我爸自然兌現承諾,按月定時給大姑發工資。

可是大姑卻偏偏不要,惹急了她還生氣,說:當年是你把接班的機會讓給了我,那麼大的事情,你說給我就給我了,現如今風水輪流轉,也該着你過好日子了,憑什麼還要繼續接濟我呢?你又不欠我的,我不要,娘家的什麼東西都不要了,如果你非得給我的話,那我以後就不回娘家了。

一番話把我爸給惹笑了。

他說:親姐弟之間幹嘛要分那麼清楚呢?什麼你的我的?娘家的東西都是咱爸媽的,要不是老爸的傾力傳授,哪有我和我媳婦的今天呢?既然是父母的,那就是公家的,必須得有你一份,不光家裡的生意有,還有咱爸的退休工資,以後你和二姐都有份。

可是大姑的性格特別倔。

無論我爸和二姑如何勸說,她都堅持不要娘家的東西,爺爺的退休金讓我爸和二姑一起分,還有爺爺的診室收入,他們家都不再做任何的參與。

大姑說:嫁出去的閨女潑出去的水, 年輕的時候我不懂事,硬是和自己的親弟弟搶工作,現如今父母老了,一天到晚守在他們身邊照顧的還是弟弟和弟媳,我怎麼好意思再要父母的財產呢?你們這不是擎等着讓外人戳我脊梁骨的嘛!

別人家的兄弟姐妹們都是為了父母的財產鬧得雞飛狗跳,很慶幸我的父輩們竟然會如此謙和,能彼此相互理解和支持。

俗話說:家和萬事興,家亂萬事窮。

希望每個家庭都有這樣好的特質 ,親人之間多些理解和支持,互相關愛,心懷善良。

感謝您的支持,歡迎留言區聊天,大家一起進步哦!

情感分類資訊推薦

打敗焦慮的話:你活着或死了,有幾個人會這樣記得你? - 天天要聞

打敗焦慮的話:你活着或死了,有幾個人會這樣記得你?

作為普通人,你活着的時候沒幾個人在意你;死了更沒有人記得你,所以你還焦慮啥?過去的事就像是人的便便,沖入下水道就跑了,你還記着個啥?反芻思維,是不是在反覆品嘗着過去的滋味,想想噁心不噁心?除了生病以外,都是你的情緒帶來的,並非是真正的痛苦。
姑娘江情歌(1342) - 天天要聞

姑娘江情歌(1342)

女:最近父母催婚急,逼妹找人做夫妻。帥哥成千上萬個,沒有一個曾相識!男:一回生來二回熟,有緣自然共白頭。哥有幾個好朋友,嬌嬌大膽去交流!女:出門答應老爸媽,找到男友才回家。從早到晚沒遇上,情人橋上淚嘩嘩!男:想幫嬌嬌解煩憂,又怕資格還不夠。
請告訴兒女:找對象,有車有房已經過時了,需要有「新三樣」 - 天天要聞

請告訴兒女:找對象,有車有房已經過時了,需要有「新三樣」

以前,大家覺得找對象,對方有車有房,生活就有保障,家庭能安穩幸福。有車出門方便,有房有歸屬感,好像給子女未來打好了基礎。可時代變啦,現在不少年輕人物質不缺,婚姻卻問題不少。為啥呢?只看重車房,忽略了關鍵因素。所以得告訴兒女,找對象,有車有房
離婚率爆表的2025,民政局門口全是雷人對話 - 天天要聞

離婚率爆表的2025,民政局門口全是雷人對話

實話實說離婚率 在2025 年,離婚率就像夏天的溫度計,蹭蹭往上漲。在這個大背景下,各地民政局門口的人潮,就像一面鏡子,照出了婚姻里的酸甜苦辣。 那天陽光有些晃眼,我路過民政局,瞧見門口圍了一群人,湊熱鬧的心思一起,我就湊了過去。
男女交往潛規則:「寄生式」的感情,註定沒有好結果 - 天天要聞

男女交往潛規則:「寄生式」的感情,註定沒有好結果

-01「寄生式男女關係」,是一場精神與人格的剝奪你知道寄居蟹嗎?寄居蟹會生活在海螺殼裏面,當它無法找到空的海螺殼時,就會去絞殺一隻還在活着的海螺。對於寄居蟹而言,它並不覺得自己是鳩佔鵲巢,它認為:只要自己背着海螺殼四處走動,就意味着海螺還活
人生建議,不要害怕! - 天天要聞

人生建議,不要害怕!

人生建議:不要怕。做你害怕的事,害怕自然就會消失。生活中,與其害怕放棄生活的機會,倒不如學着去面對,把害怕的事情變成自己前進路上的鎧甲。而害怕也不再成為你的軟肋,而是助你一臂之力的階梯。有個詞叫,怕則生卑。人生沒有那麼多萬一和如果,你最好的